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此刻A点正值正午,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小题2:图中B、C、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按大小顺序用“>”排列________。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23°26′N,120°E;12点

小题1:C>B>E;46°52′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小题1:读图可知A点坐标(66°34′S,120°E),根据题意:此刻A点正值正午,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可求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23°26′N,120°E),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

小题2:太阳直射23°26′N,与该纬线的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D点正午太阳高度角H=90°-((66°34′-23°26′)= 46°5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计算题,北京时间8点,东三区几点?西五区几点?

正确答案

 东三区:3点          西五区:前一天的19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飞机在某纬线上以每小时15°的速度向东飞行,下图为飞机上观测到的某时段太阳高度变化曲线。 (10分)

(1)若此时娄底地区午后出现对流雨天气,则飞机飞越的纬度是____________,该天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__ ;

(2)北京时间14:00时,飞机飞越地区的经线经度为___________;

(3)该条经线在南北极圈间的部分,由南向北昼长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若16点后飞机改变飞行方向,以每小时15°的速度向西飞行,飞机上的乘客将观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85°N    20°N     

(2)30°E          

(3)昼越来越长       

(4)太阳高度不变

(1)根据飞机在某纬线上以每小时15°的速度向东飞行,所以10时与16时飞机所处的位置经度相隔180°,两地太阳高度相差10°,则该纬度距离极点的纬度为5°,该地纬度为85°,此时娄底地区午后出现对流雨天气为北半球夏季,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该地纬度为85°N。根据太阳高度计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0°N。

(2)根据太阳直射点位于20°N,85°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5°,北京时间14:00,该地距离正午飞机还需飞行2小时,结合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所以该地的地方时为8:00,经度为30°E。        

(3)北半球夏季,越往北白昼越长。30°E在南北极圈间的部分,由南向北昼长的变化是越来越长。

(4)若16点后飞机改变飞行方向,以每小时15°的速度向西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则飞机上的乘客将观测到太阳高度不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右图为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塔,塔高23.5米,塔身中空。当太阳直射该地附近时,阳光可从塔身中心穿过,射入塔底。

材料二  下图为某日在塔底拍摄的太阳光射入塔底的光斑(图中的大圆)及其运行的情况(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光斑在塔底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当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身等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下列现象真实的是(        )(8分)

E.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夜长大于标志塔所在纬度的昼长

(3)该标志塔所在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2分)

正确答案

(1)自西向东(2分)

(2)21°34′S(2分) 113.5°E(2分)   DE (4分)

(3)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降水丰富。(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R处河流某一平直河道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M处的地质构造是    ,N处的地质构造是    

(2)K处的岩石主要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    (填岩石类型)。

(3)图甲中具有良好储水条件的地质构造是    (填字母),容易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是    (填地质构造名称)。

(4)R处河流位于    (北或南)半球,判别依据是    

(5)有人提议在R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向斜;背斜。

(2)岩浆活动(岩浆侵入作用);变质岩。

(3)M;断层。

(4)南;左岸侵蚀较强。

(5)不合理。R处地下有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

试题分析:(1)图示M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N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2)图示K处岩石破坏了沉积岩层的分布,故判断为岩浆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属于岩浆活动的结果。在岩浆活动附近形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能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3)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则容易引发地震灾害。(4)图示河流的左岸冲刷严重,而右岸泥沙淤积严重,故判断水流多向左岸偏,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5)图示R附近为断层,断层附近,地壳运动较活跃,若修建水库容易引发断层活动,而造成地质灾害增加,且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容易导致水库漏水。故断层附近不宜修建水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来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掌握岩石的分布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来判断岩石的类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日照图,并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2)这一天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_。

(3)A点的时刻为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  

(4)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________点,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点是_______点。

(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 方向移动,湖北武汉市的昼长逐渐_________(变长,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_(变大,变小)。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24分)

(1)冬至日,昏线;

(2)C,B;

(3)12点,2点,8;

(4)D,C

(5)北,变长,变大。

试题分析:

第(1)题,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图中EF线上的点正由白昼进入黑夜,故其名称叫昏线。

第(2)题,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C点距离直射点A点的纬度最远,所以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B点白昼时间最长。

第(3)题,A点为太阳直射点,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D点位于赤道,赤道永远昼夜等长,所以D点白昼时间为12小时,日落时间为18:00,此时D点地方时为22时,由于B、D在同一条经线上,因此B日落为22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2时;C点白昼时间根据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计算,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为120°,所以白昼时间为8小时。

第(4)题,在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点是D点,因为B、D在同一条经线上;此刻,与B点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点是C点,因为B、C在晨昏线上,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角为0度。

第(5)题,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湖北武汉市的昼长逐渐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点评:本题组综合性较强,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晨昏线、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光照图的相关规律。如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EF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变为白昼,所以EF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为23°26′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上太阳高度为0°,且与纬线(70°)相切于B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我国北京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此刻D点的昼长是            小时。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正确答案

(1)(20ºN,60ºW )(2分)

(2)70º(2分)   24(2分)

(3)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1分) ,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1分) ,北纬70º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1分),南纬70º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为“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         ,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地,

白昼最长的是     地。(6分)

(3)如图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2分)

正确答案

(1)画图略 (2分)

(2)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B   C (6分)

(3)‚ (2分)  

试题分析: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与南北极圈相切,右半部为夜半球。

(2)根据太阳光照示意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应是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时东边先看到日出,A、B、C三地B地位于最东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同一经线上南边先看到日,C比A先看到日出;B虽不在C同一经线上,但B在C东边相差近900,地方时早约6小时,故B最先见到日出;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偏南白昼越长,A、B、C三地C地最南,故C地白昼最长。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出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纬差为同半球纬度数相减,异半球纬度数相加) 。B地在赤道纬度00,该日太阳直射23026/S,H=900-︳23026/-00︳=6603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由于地球公转的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______(“〉”或“=”或“〈”)冬半年的日数。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远日点最慢,近日点最快,故北半球夏半年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故日数较东半球长。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