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下图为“临太平洋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判断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特征和成因。(12分)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符合该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地区(    )(4分)

小题3:简述该地12月22日的时候,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12分)

正确答案

小题1:类型:地中海气候(4分)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4分) 成因: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4分)。

小题2:D(4分) 

小题3:(12分)①正午太阳高度角: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南回归线)往南北两侧递减(2分);此时,北半球所有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2分),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2分)。

②昼夜长短: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地区达到全年昼最短夜最长(1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1分),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分);南半球地区达到全年昼最长夜最短(1分),纬度越高昼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小,7月气温低降水量大,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从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小题2:由图中信息显示1月气温最高,则可以推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则结合选择项可知只有智利沿海符合要求。

小题3:12月22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结合教材所得到结论可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新华社电:我国将于2014年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预计在2015年前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格局。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正确答案

(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卫星发射和跟踪,但大风和风沙天气多,对航天发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作答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二分二至图(左图)与某日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16分)

(1)写出左图中①、④两处节气名称:①            ;④           。(4分)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值。此时A点夜长是       小时。(4分)

(3)右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B、C、D四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4分)

(4)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 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                             。(4分)

正确答案

(1)冬至 ; 秋分 (4分)

(2)小 ;  24 (4分)

(3) A

(4)B>C>A; A>C>B(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知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该为冬至日;④是由夏至向东至的过程中应该为秋分日。

(2)此时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达一年之中最小小 ;A点在北极圈上次日夜长是24小时。

(3)线速度大小与纬度大小成反比,由图可知纬度:C

(4)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与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由图可知B>C>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向南夜越短,可得 A>C>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0分)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1分)

(2)地球运行到A点时,正值___________(节气)日,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3)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南半球是___________季。此日后,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__________ 。

(4)在右侧底图上绘制地球处于A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要求绘出太阳光线、地轴、晨昏线、夜半球)。(4分)

正确答案

(1) 逆时针方向       (2) 夏至日   昼长夜短         

(3)南回归线(或23°26′S)  夏  昼渐长夜渐短     (4)略

试题分析:(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注意公转方向标注于公转轨道上。(2)根据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2)图示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冬至日,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故上海的昼长将逐渐变长。(4)结合上题分析,A位置应表示夏至日,画图需要注意几点:赤道与地轴垂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且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20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         。(4分)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2分)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2分)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4分)

(5)此日以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4分)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20°N,45°W) 70°N(4分)

(2)C(2分)

(3)70°S及其以南地区(2分)

(4)西十区(4分) 

(5)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4分)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4分)

试题分析:(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P点所在纬度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为70°N。(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3)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故70°N以北出现极昼,而70°S以南出现极夜。(4)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即经度差为70°,故B点与135°E的经度差也应为70°,故计算B点的经度为155°W,故位于西十区。(5)此日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说明此日,地球公转应逐渐远离远日点(7月初),而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将向南移。则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考点。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晨昏线分布与经度和纬度的基本关系;②掌握地方时差异和经度变化的关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④掌握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关系等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字母)。

(2)B城市位于            。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的城市是        (字母)。

(4)处于夏季的城市是          (字母)。

(5)由南向北排出四个城市的顺序              。

(6)3个月后,B城市的昼长约为          小时。

(7)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          。

(8)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正确答案

(1)A (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3)C  (4)C (5)CADB  (6)12

(7)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8)DAC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1)根据A地昼夜等长判断A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2)图示B出现极夜,判断为北极圈及以北地区。(3)图示C出现昼长夜短,判断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向左偏。(4)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而图示只有C地出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5)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6)3个月后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7)当BCD三城市的昼夜长短与A相同时,则说明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8)当B城市的白昼为24小时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越往北昼越长,故B地昼最长,D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A位于赤道,C位于南半球中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照射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这一天是_____月_____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我国的节气是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A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时,A地昼长为_________小时。

(4)B在A的_________方向,A、B两地时差为_________小时。

(5)A、B两地中能否在同一时刻看到日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月22日 夏至日  (2)150°E  23°26′N  (3)0  24  (4)东南 6  (5)能同时看到日出A、B两点同在晨线上。

判断节气和季节要看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极昼还是极夜。图中,太阳光线与AC晨线垂直,阳光所直射到的最近的一根经线为阳光直射的经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图中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点中,同时看到旭日东升的  是___________。

(3)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正确的是______。

(4)甲点夜长为___________小时,乙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点。

(5)此时,由___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正确答案

(1)北回归线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甲 乙

(3)C

(4)8  6

(5)60°W  180°    

试题分析:

(1)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处于极昼范围,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极昼极夜范围除去)。

(2)图示时刻甲乙同在晨线上,两点刚好同时看到日出;丙点在黑夜范围,还未日出;丁点在白昼范围内,已经日出。所以只有甲乙两点同时看到日出。

(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自北向南昼长逐渐变短,由图可知四点自北向南以此为丁、甲、乙、丙。所以昼长丁>甲>乙>丙。选项C正确。

(4)甲地当地地方时4点日出,昼长是16小时,夜长是8小时;乙地在赤道上日出时间始终是6点。

(5)此时120°E的地方时是12点,60°W 经线上地方时是0点,地球上两天的分界线是0点所在经线和 180°经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1分)

图中大小圆分别代表0º和60º的太阳高度,粗弧线代表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1)该日当地日出时间是       ,白昼时间长   小时。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                     。                     

(2)该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假设在该地向南发射炮弹,炮弹将会沿经线向西偏。为什么?(2分)

(3)若当地看到日环食,则该日月相是    。发生日环食的条件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当地时间6时或北京时间8时    12小时   60º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90ºE   30ºN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将向右偏转。

(3)新月  日、月、地呈一直线,该地处在月球的伪本影中。

试题分析:

(1)图中可看出北京时间8时太阳高度为0,北京时间14时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且太阳高度与60º相切,北京时间20时太阳高度为0,以上可推出当天白昼为12小时,日出为当地时间6时或北京时间8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0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由图得出该地时间6时,北京时间8时,所以当地经度在北京西相差30º,该地经度为90ºE,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差,所以当地纬度为30ºN.根据地球自转导致地球偏转规律,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

(3)日环食时,月球挡着太阳光,地球上的人才可能看到日食,此时日、月、地呈一直线,该地处在月球的伪本影中,为新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月球对地球的地理意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所给太阳照射图,回答:

(1)此图表示日期:_____月_____日,

太阳直射点是经度_____ 纬度_____

(2)写出下列各点的时刻:A_____     北京时间_____   

(3)D点的夜长为_____,日出时刻是_____。

(4)B在A的_____方向。

(5)此时太阳高度一年中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                         

正确答案

(1) 6   22 (2分) 120°W (2分)  23.5°N(2分)

(2)12时     4时 (4分)

(3)8小时    4时 (4分)

(4)西南   (2分)

(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所在的经线,根据图示180°经线的时间为8时,计算12点所在经线为120°W。(2)根据图示晨昏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推算图示各条经线的时刻,根据180°经线为8时,可计算北京时间。(3)图示D点的日出时间为4点,即昼长16个小时,故夜长8小时。(4)图示从南北方向上看,B点位于A点的南方;从东西方向上看,从A点看B点与自转方向相反,为向西。(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下一知识点 : 地球的圈层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球的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