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社会作用
- 共216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行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所体现的道理。(8分)
正确答案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增加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表现;(3分)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3分)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应积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2分)
(备注:第①要点若答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表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可同样给分,但不重复给分。第②要点若答成“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也可同样给分,但不重复给分。)
试题分析:该题需要准确概括材料中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对每一项措施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对应分析。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做法;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材料一: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亚运会会徽的设计表明了什么文化现象?(2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一现象。(8分)
材料二: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7分)
正确答案
(1)说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分)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所以,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
(3)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分)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4分)
试题分析:(1)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2)本题围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展开回答,共涉及三个方面。(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人类社会来说,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比可少。(2)尊重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3)设问中“文化与社会”是解题的思路,涉及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根据以上内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如设问中“文化与社会”,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11月19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文物保护专家提醒,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最没文化”的表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古城重建热”的原因,并说明专家认为“最没文化”的理由。(9分)
正确答案
原因: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②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2分)
理由: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分)②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2分)③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文化生活,第一小问:分析“古城重建热”的原因,考生主要是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第二小问:分析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最没文化”的表现的原因,考生结合材料即可得出该问考查的角度是文化遗产,考生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角度进行作答。
点评:本题涉及到二个知识点,一是文化的作用,该点在文化生活中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考生不仅要把握文化的经济作用,而且还要全面把握: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个人、文化对文化自身的作用等。二是把握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难度适中。
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但文化又促进社会的发展。”请辨析上述观点。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2分)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4分)
(2)但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更不能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好转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培养。(6分)
(3)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但文化具有不同的性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分)
本题考查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关系。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整体难度一般。
首先,下结论说明该观点不科学。然后具体说明其关系是什么。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因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更不能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十七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的力量。
正确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分)
(2)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文化、高尚精神,对于培养高尚的个人情操,对于推动社会、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分)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期我国倡导的先进文化,它必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4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