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相制度的废除
- 共81题
简述秦、汉、唐、明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汉朝: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加强皇权,裁抑相权,由皇帝与亲信重臣形成决策核心称“内朝”,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外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宰相制度
从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开始,中国的宰相制度一直延续了1600年。
问题:
(1) 指出秦、唐、明三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2)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征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设丞相,为百官之长,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三省六部制及政事堂会议,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三省相互牵制,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C:废中书省和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后设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2)特征: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此过程中皇权不断强化,相权日趋削弱;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完美:不流血、妥协。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急,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拟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
(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
(4)“略”。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在中央实行了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是指什么?在地方上秦朝首创了什么制度?
(2)唐朝在中央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明朝明太祖和明成祖时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清朝雍正帝时设立了什么机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个朝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
(2 )三省六部制;明太祖——废丞相、六部分理朝政;明成祖——设内阁;
(3 )军机处;
(4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