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共2994题
1.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可能存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 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真核细胞进行的下列活动中,不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右图为某人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结核杆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物质的转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①是核糖体,是非膜结构,故A错;b的物质运输均是通过核孔进行的,故B错;若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为抗体,则图中所示细胞是浆细胞,应有⑥细胞核,故C错;若合成的蛋白质是与丙酮酸脱氢有关的酶,则其作用场所是线粒体,图中④是线粒体,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④发挥作用,D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综合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记忆、识图及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结合题目信息及图示逐项分析。
易错点
易不仔细识图而误选A。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知识点
5.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利用15N标记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②给水稻提供14CO2,则在其根细胞中有可能同时出现14C2H5OH和(14CH2O)
③利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含15N的大肠细菌,所有子代大肠细菌的DNA中都有14N
④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次分析:利用15N标记丙氨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应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上均有放射性,①项说法不正确;给水稻提供14CO2,合成14C的有机物可运到根部,用以无氧呼吸,则在其根细胞中有可能同时出现14C2H5OH和(14CH2O),②项说法正确;利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含15N的大肠细菌,DNA复制时子链都含14N,也就是所有子代大肠细菌的DNA中都有14N,③说法正确;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主要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④说法错,故不正确的说法有两项,选C。
考查方向
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植物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NA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同位素示踪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蛋白质的合成、植物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NA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及同位素示踪法等知识分析四种说法,找出不正确的几项。
易错点
易只考虑光合作用而忽略有机物的运输认为②说法也错误。
教师点评
难度较大。
知识点
5. 下列有关特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如图是人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人体三大系统相互调节、清除病毒、维持稳态的调节示意图(大写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e表示甲状腺激素)。请结合图解, 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 )(至少答3种)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 )来实现。
(2)图示免疫系统中,A可参与( )免疫,B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E和C的核酸组成是否相同?( )(是,否)。E合成b过程,E内mRNA携带的信息是如何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 )。
(3)图中e→F、e→G的生理意义在于( ) 。若切断F与G之间的联系,尿量将会( ) (增加、减少)。
(4)内源性致热源可人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体温调节性升高引起发烧,发烧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 。
(5)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人体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要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下图是神经和胰腺细胞的联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一般来说,人体内血糖总会保持在( )范围内,如果正常人处于饥饿初期,此时维持血糖平衡的糖的主要来源是 ( )。
(2)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刺激下丘脑某区域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使[ ]( )向突触间隙释放出( ),促使胰岛( ) 细胞合成和分泌( )激素。
(3)胰岛素的加工、修饰(进一步加工)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 )和[ ]( ) 。
(4)胰岛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原料来源于血液,此原料到达核糖体前经过的三种体液依次为 ( )(写图中序号)。
正确答案
(1)0.8~1.2g/L(或80~120mg/dL) 肝糖原分解
(2)2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3)5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4)8,7,6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 。②表示的结构是( )。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 )。
(2)如果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 )。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 (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 )病。在临床中 (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在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①物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时,发现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
(5)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 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6)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正常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有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胰岛素 葡萄糖载体 胰岛素(的浓度)、胰岛素受体(的数目)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Ⅰ型 自身免疫 Ⅱ型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5)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6)①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②缺少对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同位素标记法广泛用于生物学的实验研究中主要用于追踪元素及化合物等的去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