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文是发表在《时报》上的《新陈代谢》-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

A辛亥革命以后

B新文化运动以后

C五四运动以后

D国民大革命以后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钢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登载开国大典消息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曾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随感录》)这段文字揭示出

[ ]

A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之主流

B二十世纪初中国境内文化冲撞较激烈

C开展新文化运动以清除各种陈腐文化

D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绊脚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

[ ]

A1750年的北京

B1810年的上海

C1900年的广州

D1860年的南京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音乐茶座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

B鞠躬、握手等礼仪推广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旧有婚姻观念完全改变

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国服”,为国人青睐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阅读《申报》和观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