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44三道地理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42.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图9示意神龙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43.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全和质量。2013午4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4.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化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来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正确答案

42

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43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44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42.旅游地理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42. 

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43.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4.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城乡规划]

  图23为我国某市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4为该城市3个省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 ___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  ___  。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C.[旅游地理]

  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寨缸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 __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抗体娱乐价值和 __________ 价值。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线路中, __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 __________ 。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定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左右有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活活动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 。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B.

(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河流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C.

(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D.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海洋地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40.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2—海洋地理】

不通性质海水之间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图14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井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C.【选修6——环境保护】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和谁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核水质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A.【选修2——海洋地理】

(1)关系:空间分布一致。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C.【选修6——环境保护】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2.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11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43.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2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44.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42.

 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43.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地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44.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旅游地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