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削弱相权
- 共92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没有。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直至被取消。主要原因是相权成为专制皇权加强的阻碍。
(2)两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
(3)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朝、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官吏选拔问题。
(2)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秦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西汉汉武帝设置“中朝”,丞相成为执行机构;宋代,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中国的蜕变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叙述这一时期中国蜕变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疆域拓展方面,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开边移民,充实边地。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拓展疆土,设置河西四郡。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
政治体制方面,秦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方面,确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确立郡县制)到汉武帝时,确立内外朝制、刺史制度,实行推恩令,消除了地方王国带来的分裂隐患。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
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始皇崇法抑儒,汉初实行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汉武帝时,一改“无为而治”的国策,开始实行儒表法里的执政原则,由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一职在明朝被废除;明朝以后相当于丞相的地位、权力降低。主要原因相权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西汉设“中朝”,限制三公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设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听命于皇帝。
(3)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