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1749题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某人被埋两日后生还.在被救之前他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被埋两日没有喝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
B、被埋两日没有进食,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B错误;
C、被埋两日没有进食,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增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
D、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因此被埋两天后,其生长激素含量保持稳定,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
(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______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_,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______作用于 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______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______→血压下降(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5)临床上下列三种药物:①使钠盐停滞体内的醛固酮;②利尿剂氢氯噻嗪;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你认为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解:(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
(5)使钠盐停滞体内的醛固酮会使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②利尿剂氢氯噻嗪;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故答案为:
(1)电 分析和综合
(2)神经递质 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
(4)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5)②③
解析
解:(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继而完成调节过程.
(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4)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根据图示,其中缓慢调节途径是:血压升高→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血压下降.
(5)使钠盐停滞体内的醛固酮会使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②利尿剂氢氯噻嗪;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故答案为:
(1)电 分析和综合
(2)神经递质 正电位增强(或“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3)减少 肾小管、集合管
(4)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5)②③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时,激素A释放量增加,该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2)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______(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__和______(途径)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
(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______,F的增多对B、E分泌的影响是______.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激素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预期血液中激素D含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由于与抗利尿激素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因此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2)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
(3)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4)胰岛素的分泌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当破坏胰岛B细胞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
(1)升高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D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B 抑制
(4)减少
解析
解:(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由于与抗利尿激素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因此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2)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
(3)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之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
(4)胰岛素的分泌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当破坏胰岛B细胞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
(1)升高 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D 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B 抑制
(4)减少
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______(判断对错)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
对
解析
解:(1)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如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的细胞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也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故答案为:
(1)错
(2)对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A错误;
B、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B错误;
C、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C错误;
D、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