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1749题
如图1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______物质减少.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__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相比,B血管中中含时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__,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__.
(3)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
(4)在图2示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此时测得的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是由______引起的.若在图中膜外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__.
(5)下丘脑中神经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
①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 ②DNA分子的解旋过程
③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 ④核DNA分子复制与基因表达.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中“出现明显多尿现象”,可以判断E处的物质是与水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即抗利尿激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但是由垂体后叶释放.
(2)由图可知细胞①②均为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增加.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因此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省各处,所以在 A、B、C 处的血管中均会检测到甲状腺激素.
(3)A处属于动脉端,B处属于静脉端,所以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A>B.
(4)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处测到的值为正,刺激传递到接线柱时,变成外负内正,即电流表测量的值为负,兴奋传递过去,电流表值恢复为正,所以曲线②符合.
(5)①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例如分泌抗利尿激素,①正确;
②在转录的过程中DNA分子的解旋过程,②正确;
③活神经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产生水和消耗水,③正确;
④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所以核DNA不再进行复制,④错误.
故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
(1)抗利尿激素
(2)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ABC
(3)A>B
(4)K+外流 ②
(5)①②③
解析
解:(1)由题意中“出现明显多尿现象”,可以判断E处的物质是与水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即抗利尿激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但是由垂体后叶释放.
(2)由图可知细胞①②均为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增加.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因此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省各处,所以在 A、B、C 处的血管中均会检测到甲状腺激素.
(3)A处属于动脉端,B处属于静脉端,所以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A>B.
(4)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处测到的值为正,刺激传递到接线柱时,变成外负内正,即电流表测量的值为负,兴奋传递过去,电流表值恢复为正,所以曲线②符合.
(5)①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例如分泌抗利尿激素,①正确;
②在转录的过程中DNA分子的解旋过程,②正确;
③活神经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产生水和消耗水,③正确;
④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所以核DNA不再进行复制,④错误.
故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
(1)抗利尿激素
(2)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ABC
(3)A>B
(4)K+外流 ②
(5)①②③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过度紧张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
C、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C错误;
D、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C.
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索含量与血糖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选取健康、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分组编号后,按下表中实验措施进行实验.甲、乙两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胰岛素含量和血糖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②組实验处理,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______(填图中标号);
④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是______(填图中标号);
⑤组实验处理,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______(填图中标号).
(2)③组实验结果说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______,接受假饲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V曲线回升,血糖来源于______.
(3)根据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上述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
(4)本实验中①组是④組的对照实验,那么替代①组实验的实验措施还可以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②组因为给予饲喂信号是条件刺激,所以胰岛素分泌上升,血糖浓度下降.饲喂食物后由于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又一次升高;则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d、III.
④组注射胰岛素溶液,导致胰岛素含量上升,又由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在没有补充糖的前提下,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低于正常值.随着多余的胰岛素被分解,血糖逐渐恢复到正常值.引起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是Ⅳ.
⑤组注射葡萄糖溶液直接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高,从而导致胰岛素含量的升高,所以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c,引起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2)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是血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因为听觉的形成需有感觉器官耳和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则接受假饲刺激的感觉器官是耳,Ⅴ曲线回升,血糖来源于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非糖物质,因此能降低血糖.
(4)本实验中①组是④組的对照实验,那么替代①组实验的实验措施还可以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
(1)d、ⅢⅣc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耳 肝糖元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3)降低血糖含量
(4)注射生理盐水
解析
解:(1)②组因为给予饲喂信号是条件刺激,所以胰岛素分泌上升,血糖浓度下降.饲喂食物后由于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又一次升高;则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d、III.
④组注射胰岛素溶液,导致胰岛素含量上升,又由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在没有补充糖的前提下,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低于正常值.随着多余的胰岛素被分解,血糖逐渐恢复到正常值.引起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是Ⅳ.
⑤组注射葡萄糖溶液直接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高,从而导致胰岛素含量的升高,所以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c,引起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Ⅱ.
(2)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是血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因为听觉的形成需有感觉器官耳和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则接受假饲刺激的感觉器官是耳,Ⅴ曲线回升,血糖来源于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非糖物质,因此能降低血糖.
(4)本实验中①组是④組的对照实验,那么替代①组实验的实验措施还可以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
(1)d、ⅢⅣc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耳 肝糖元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3)降低血糖含量
(4)注射生理盐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分分别位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方面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使机体主动饮水来直接调节水的平衡;另一方面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液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分分别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故选:A.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和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都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正确答案
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分解和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结果合乙酰胆碱量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
(2)据图乙所示,X为甲状腺激素,Y为促甲状腺激素.“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且生理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该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X),X抑制垂体继续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产热增加,因此体温一般比正常人高,但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都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2)减少 增加 高 等于
(3)自身免疫
解析
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分解和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结果合乙酰胆碱量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
(2)据图乙所示,X为甲状腺激素,Y为促甲状腺激素.“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且生理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该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X),X抑制垂体继续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产热增加,因此体温一般比正常人高,但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都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2)减少 增加 高 等于
(3)自身免疫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