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膜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

C食物中缺碘,人体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受下丘脑直接作用,但不受垂体作用,A错误;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胰岛B细胞还受下丘脑支配,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细胞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机体要维持稳定,通过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C正确;

D、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两种激素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______作用.在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该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______

(3)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______的结果.

(4)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______,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5)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物质)联系的.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对①③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够增强机体的代谢,所以②的分泌量增加,同时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寒冷条件下,寒冷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立毛肌,使立毛肌收缩.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的平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体内进行细胞代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4)由图2可知,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而当人在紧张、悲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下降,所以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的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易受病毒感染.

(4)图2中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进行双向联系(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1)(负)反馈 

(2)b 协同  下丘脑 

(3)细胞代谢活动 

(4)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   

(5)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解析

解:(1)图1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对①③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够增强机体的代谢,所以②的分泌量增加,同时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寒冷条件下,寒冷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立毛肌,使立毛肌收缩.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的平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体内进行细胞代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4)由图2可知,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而当人在紧张、悲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下降,所以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的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易受病毒感染.

(4)图2中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进行双向联系(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1)(负)反馈 

(2)b 协同  下丘脑 

(3)细胞代谢活动 

(4)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   

(5)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迅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图中甲、乙所示的细胞通迅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并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神经递质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丁图所示的作用方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激素参与体液调节过程,激素的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合成时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靶细胞是效应器,所以②属于传出神经,且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准确、更迅速,B正确;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神经递质,C错误;

D、神经递质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乙图所示的作用方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图甲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______

(2)若图甲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______

(3)若图甲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电位是______,此时膜内外离子流动情况是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结构①名称是______,②中的液体为______.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

(4)若细胞4能产生细胞因子,则在细胞免疫中4可由______细胞 和______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

正确答案

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内正外负

K+通道关闭,Na+通道开启,Na+内流

突触小泡

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传递

T

记忆T

解析

解:(1)若图甲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2)若图甲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促甲状腺激素.

(3)若图甲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电位是内正外负,此时膜内外离子流动情况是K+通道关闭,Na+通道开启,Na+内流;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结构①名称是突触小泡,②突触间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的特点是单向传递.

(4)若细胞4能产生细胞因子,则在细胞免疫中4效应T细胞可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

故答案为:

(1)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2)促甲状腺激素

(3)内正外负      K+通道关闭,Na+通道开启,Na+内流       突触小泡        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传递

(4)T            记忆T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一为下丘脑对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A、B表示有关结构.科学家为了研究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取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家兔20只(2.5kg/只),随机分为5组(甲、乙、丙、丁、戊),每组4只,戊组为对照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向甲组家兔体内注射______ 激素的生理溶液,可使甲组家兔表现出相应的性行为.

(2)将乙组家兔的结构A切断(如图二所示),测定家兔的日均排尿量.则乙组兔的日均排尿量将______.一段时间后,给乙组家兔注射______激素的生理溶液,家兔的排尿量恢复正常.该实验表明下丘脑通过______,进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液量.

(3)如图二所示,将丙组家兔的结构B结扎,再将家兔转移至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从颈部位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则丙组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为____________

(4)切断丁组家兔下丘脑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测定家兔的体温.则丙组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图一,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所以向甲组家兔体内注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的生理溶液,可使甲组家兔表现出相应的性行为.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减少尿量.所以将乙组家兔的结构A切断(如图二所示),神经联络断裂,抗利尿激素不能释放,测定家兔的日均排尿量.则乙组兔的日均排尿量将增加,一段时间后,给乙组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溶液,家兔的排尿量恢复正常.该实验表明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进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液量.

(3)将丙组家兔的结构B结扎,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顺利运到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

(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切断家兔下丘脑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测定家兔的体温.则丙组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基本保持不变.

故答案应为;

(1)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2)增加  抗利尿(激素)    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   

(3)增加  下降 

(4)保持基本稳定

解析

解:(1)观察图一,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所以向甲组家兔体内注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的生理溶液,可使甲组家兔表现出相应的性行为.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减少尿量.所以将乙组家兔的结构A切断(如图二所示),神经联络断裂,抗利尿激素不能释放,测定家兔的日均排尿量.则乙组兔的日均排尿量将增加,一段时间后,给乙组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溶液,家兔的排尿量恢复正常.该实验表明下丘脑通过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进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液量.

(3)将丙组家兔的结构B结扎,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顺利运到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由于负反馈调节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

(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所以切断家兔下丘脑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测定家兔的体温.则丙组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基本保持不变.

故答案应为;

(1)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2)增加  抗利尿(激素)    神经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   

(3)增加  下降 

(4)保持基本稳定

下一知识点 : 体温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