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1749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
(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的功能.
(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______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______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
(4)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果图中的细胞乙代表T淋巴细胞,则其分泌物是______.
(5)如图充分说明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解:(1)当X受到足够强的电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向两侧双向传导,由于电流表的左侧先兴奋,后侧后兴奋,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Y点时,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上一个神经元上,因此电流表的两极没有电位变化,因此不偏转.
(2)根据题意可知,给予药物后,检测到神经递质与给药前相同,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冲动被阻断,推测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3)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在免疫调节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功能.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2 0
(2)递质受体
(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淋巴因子
(5)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解:(1)当X受到足够强的电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向两侧双向传导,由于电流表的左侧先兴奋,后侧后兴奋,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Y点时,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电流表的两极都位于上一个神经元上,因此电流表的两极没有电位变化,因此不偏转.
(2)根据题意可知,给予药物后,检测到神经递质与给药前相同,说明没有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冲动被阻断,推测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3)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因此推测细胞甲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4)在免疫调节中,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功能.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2 0
(2)递质受体
(3)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淋巴因子
(5)神经-体液-免疫
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功能,体现了生命活动调节的特点:______.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原因是______.
(3)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系统中,甲状腺细胞能接收物质______(填“甲”“乙”或“丙”)的信息传递,垂体和下丘脑都能够接收甲状腺细胞释放的物质丙,接收激素的物质是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需要______种,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需要______种.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将会有______次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偏转.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生命活动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2)由图中可知,物质甲乙丙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如果用物质丙(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动物,动物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大,由于负反馈调节,则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不会过高;物质乙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实质上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在动物内可被消化分解,故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物质乙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垂体分泌的乙促进甲状腺能促进甲状腺分泌丙甲状腺激素.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只有甲状腺激素能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因此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需要1种;由于除了甲状腺激素能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外,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能作用于垂体,因此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需要2种.
(4)若刺激图中A点,兴奋先传到左侧的接口,使其兴奋,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此时左端的接口与右端的接口产生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由右侧流到左侧,电表的指针从零位向左侧偏转;当兴奋传出左侧接口到两接口之间时,电表指针由回到零位;当兴奋传到右侧接口时,会发生与上面相似的变化,电表的指针会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总之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
(1)内分泌(或分泌激素,或分泌) 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
(2)减少 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乙 1 2
(4)2 相反
解析
解:(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生命活动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2)由图中可知,物质甲乙丙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如果用物质丙(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动物,动物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大,由于负反馈调节,则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不会过高;物质乙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实质上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在动物内可被消化分解,故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物质乙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垂体分泌的乙促进甲状腺能促进甲状腺分泌丙甲状腺激素.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只有甲状腺激素能反过来作用于下丘脑,因此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需要1种;由于除了甲状腺激素能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外,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能作用于垂体,因此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需要2种.
(4)若刺激图中A点,兴奋先传到左侧的接口,使其兴奋,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此时左端的接口与右端的接口产生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由右侧流到左侧,电表的指针从零位向左侧偏转;当兴奋传出左侧接口到两接口之间时,电表指针由回到零位;当兴奋传到右侧接口时,会发生与上面相似的变化,电表的指针会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总之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
(1)内分泌(或分泌激素,或分泌) 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
(2)减少 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乙 1 2
(4)2 相反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为血糖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途径,而且体液调节是主要的途径.下丘脑是参与神经调节的,所以切除后不会完全丧失调节血糖的功能.A错误;
B、跳水运动员在做一系列动作时神经与肌肉等都高度紧张,肾上腺激素等激素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分泌,因此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B错误;
C、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错误;
D、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也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选:D.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性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影响和调节性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模式.若高盐饮食后不喝水,机体调节的过程是: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化形式是______.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
(4)游泳运动员如果在低温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能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入水的最初几分钟,皮肤会发白,写出此时神经调节的反射弧______.
(5)下丘脑还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下列不属于下丘脑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有______
A、肾上腺髓质 B、胰岛α细胞 C、肝脏 D、甲状腺
E、肾上腺皮质 F、骨骼肌 G、汗腺 H、肾小管.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中的甲模式,为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靶腺为突破口,靶腺为性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影响和调节性腺的分泌,下丘脑既是内分泌细胞,也是神经细胞,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乙 模式.若高盐饮食后不喝水,机体调节的过程是:
高盐饮食后不喝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水能力增强,尿量减少.
(3)分析题图中丙的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结构为突触.所以当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化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所以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4)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是: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后发出相应的指令,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甚至不分泌汗液,从而使散热量减少;同时肾上腺、甲状腺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因此,游泳运动员如果在低温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能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入水的最初几分钟,皮肤会发白,此时神经调节的反射活动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5)下丘脑还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直接很多器官的活动,肾上腺髓质、胰岛α细胞、肝脏,骨骼肌,汗腺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肾小管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所以应选D、E、H.
故答案应为: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
(2)乙 高盐饮食后不喝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3)胰岛B细胞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4)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5)D.E.H(2分)
解析
解:(1)分析题图中的甲模式,为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靶腺为突破口,靶腺为性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影响和调节性腺的分泌,下丘脑既是内分泌细胞,也是神经细胞,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乙 模式.若高盐饮食后不喝水,机体调节的过程是:
高盐饮食后不喝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水能力增强,尿量减少.
(3)分析题图中丙的调节模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结构为突触.所以当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时,信号的转化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所以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4)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是: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后发出相应的指令,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甚至不分泌汗液,从而使散热量减少;同时肾上腺、甲状腺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量增加.因此,游泳运动员如果在低温水中停留时间过长,体温调节机能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入水的最初几分钟,皮肤会发白,此时神经调节的反射活动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5)下丘脑还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直接很多器官的活动,肾上腺髓质、胰岛α细胞、肝脏,骨骼肌,汗腺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肾小管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所以应选D、E、H.
故答案应为: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
(2)乙 高盐饮食后不喝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3)胰岛B细胞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4)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5)D.E.H(2分)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等,而不仅仅是补充水分,A错误;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翻译激素,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错误;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而直接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垂体功能受损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和合成和分泌,因此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