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螺线管的匝数n=1000,横截面积S=20 cm2,总电阻r=0.6 Ω,与螺线管并联的外电阻R1=4 Ω、R2=6 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试求R1上消耗的电功率。

正确答案

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6 V

整个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2 A

R1上消耗的电功率P=I12R1=(·R1=5.76 W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速度选择装置,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MM/和NN/间距为L与水平面成θ角,上端接滑动变阻器R,匀强磁场B0垂直导轨平面向上,金属棒ab质量为m恰好垂直横跨在导轨上。滑动变阻器R两端连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极板间距为d,板长为2d,匀强磁场B垂直纸面向内。粒子源能发射沿水平方向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粒子的质量为m0,电荷量为q,ab棒的电阻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不计粒子重力。

(1)(7分)ab棒静止未释放时,某种粒子恰好打在上极板中点P上,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该粒子的速度多大?

(2)(5分)调节变阻器使R=0.5r,然后释放ab棒,求ab棒的最大速度?

(3)(6分)当ab棒释放后达到最大速度时,若变阻器在r≤R≤2r范围调节,总有粒子能匀速穿过平行金属板,求这些粒子的速度范围?

正确答案

(1) (2)(3)

(1)(7分)

由左手定则可知:该粒子带正电荷。 (1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速度为v0

几何关系有:   (2分)

得:(1分)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

得:    (1分)

(2)(5分)ab棒达到最大速度时做匀速运动:  ①(2分)

    

对回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②(2分)

由①②得:(1分)

(3)(6分)当ab棒达到最大速度时,设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为R,电压为U

由①式得:

对变阻器,由欧姆定律:   ③ (1分)

极板电压也为U,粒子匀速运动:  ④ (2分)

由①③④得:(1分)

因R为:,故粒子的速度范围为:(2分)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根据先找圆心后求半径的步骤求解,借助几何关系求得半径即可,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安培力,由F=BIL,I=BLV/R可求得导体棒速度,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求得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由此可求得粒子速度表达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b)所示,分别为螺线管绕线与向右磁场变化规律,已知螺线管匝数n=1500匝,S=20cm2,电阻r=1.5Ω,电阻R1=3.5Ω,R2=2.5Ω.则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a点的电势多大?

正确答案

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n=nS•=1500×20×10-4×=3V,

电流:I===0.4A,

P2=I2R2=0.42×2.5=0.4W;

②原磁场方向向左,则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向右

电流从a→b,Ua>Ub

φa=IR1=0.4×3.5=1.4V;

答: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0.4W,a点的电势为1.4V.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竖直方向的磁场中,有一个共有100匝的闭合矩形线圈水平放置,总电阻为10Ω、面积为0.04m2,若磁感应强度在0.02s内,从1.6×10-2T均匀减少为零,那么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为多少?

正确答案

0.32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所示,在周期性变化的匀强磁场区域内有一垂直于磁场的矩形金属线圈,其长为0.4m、其宽为0.5m,电阻为R=0.2Ω,当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求:

(1)前两秒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在丙图中画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象(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3)线框3s内发的热.

正确答案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E==×0.4×0.5V=0.2V,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前2秒内,感应电流大小为:I1==A=1A;

2-3S内,感应电流大小为:I2′==×0.4×0.5×A=2A;

根据楞次定律得:0-2S内,方向逆时针,为正;

2-3S内,方向顺时针,为负;

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3)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知:IR•2+IR•1=I2R•3

解得:I=A;

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线框3s内发的热为:Q=I2Rt=

2

2×0.2×3=0.12J;

答:(1)前两秒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0.2v;

(2)如图;

(3)线框3s内发的热0.12J.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