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共522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18分)2013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的起点站。坦赞铁路不但对加速开发 坦桑尼亚富饶的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地处内陆的“铜矿之国”赞比亚打开一条通 向海洋的重要通道。坦桑尼亚是个农业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7%,农产品出口占外汇收入的80%。主要出口货物为剑麻、茶叶、棉花、豆饼、木材、咖啡、铜及油籽等,进口货物主要有钢铁、棉制品、食品、机械、石油及车辆等。读非洲局部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修建坦赞铁路可能遇到的自然方面的困难。(6分)
(2) 分析坦桑尼亚经济结构的特点,试为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6分)
(3) 尼罗河被称为非洲的母亲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70年,埃及在尼罗河上 建成了阿斯旺水坝。试分析阿斯旺水坝修建以后对下游地区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铁路起于沿海平原,经过东非高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穿过大裂谷,地质条件复杂;途径热带草原地区,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6分)
(2)特点: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比重较小;出口以热带、亚热带的经济作物和农、矿业初级品为主;进口钢铁、石油、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建议:提高教育科技水平,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发展科技,加强民族工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人才与设备,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开发本国优势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6分)
(3)有利:为下游农田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发展;减少下游的洪涝灾害;水库发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不利:使下游泥沙淤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地区鱼类资源减少;三角洲地区海水倒灌严重,淡水水质下降。(6分)
试题分析:
(1)分析交通线路修建的自然方面的障碍,主要从地形、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坦赞铁路的分布位置,可知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高原上,从沿海平原到高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经过东非大裂谷,地质条件复杂;穿过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变化,生态环境较脆弱。
(2)从材料中可以很明白的了解坦桑尼亚的经济结构特点(农产品出口占外汇收入的80%。主要出口货物为剑麻、茶叶、棉花、豆饼、木材、咖啡、铜及油籽等,进口货物主要有钢铁、棉制品、食品、机械、石油及车辆等),该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比重较小,对外贸易主要是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针对该国当前的经济结构特征,应该加强教育,发展科技,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对本国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3)分析某项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使答案更全面、完整。建水坝的有利方面主要从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角度来分析;不利方面主要从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的改变、截留水源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来分析。
读某水电站的蓄水大坝纵向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坝主要应考虑大坝___________ 侧的气候、水文等历史资料。
(2)可以明显改善航运条件的是大坝以_______区域,__________侧的区域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3)由于拦坝蓄水,大坝以________的低洼地区可能需搬迁居民,建坝后,泥沙容易淤积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4) 图上可利用的水位落差是__________,水能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 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6) 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 ]
A.每年的8月1日
B.每年的3月1日
C.每年的12月24日
D.每年的1月1日
(7)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正确答案
(1)西
(2)西;东
(3)西;西侧区域
(4)H2;清洁能源,可再生,发电成本低,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大。
(5)C
(6)A
(7)D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洞庭湖年平均输水量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1)图中A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 (2分)
(2)长江在 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3分)
(3)描述洞庭湖变化的特点及原因。(5分)
(4)简述洞庭湖变化产生的危害。(3分)
正确答案
。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1)图中,A是 平原,B是 平原。
(2)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是C 、D 。
(3)黄河中游流经地形区名称是 ,该地形区与华北平原的界线是 ;目前,该地形区地表形态特点是 ,成因是 。
(4) 在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有 “地上河”现象的是 ,该河段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5)在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有凌讯现象的是 ,出现凌讯现象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
正确答案
(1)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2)汾河 渭河
(3)黄土高原 太行山 千沟万壑 流水侵蚀
(4)④ 河流泥沙沉积
(5)②④ 河流有结冰期、 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A位于黄河上游,贺兰山以东,判断为宁夏平原;B位于黄河“几”字型北部的内蒙古区域,判断为河套平原。(2)根据图示河流分布的地理位置判断,C河流主要流经山西省,判断为汾河;而D河流主要流经陕西省,判断为渭河。(3)黄河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以太行山为界;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在暴雨冲刷下,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4)黄河的地上河为下游④河段。地上河的形成反映了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5)凌汛是由于河流有冰期,且在局部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地段而形成,故形成在②④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基本概况和河流特征的基本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材料三 乍得湖流域图
(1)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12分)
(2)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乍得湖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试分析其为淡水湖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任答4点,共12分)
(2)夏季(6~9月)(2分)。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流域面积广,注入河流多,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向外渗流,带走很多盐分(任答2点,8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原因综合分析通常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或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乍得湖地处非洲撒哈拉沙漠南侧的热带草原区,由于气候干旱,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使区域气候变干,使湖泊面积减少。加上湖区附近农业生产,尤其是上游大量引水,截留河水,使湖泊来水减少;该地为热带稀疏草原区,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2)乍得湖地处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夏季(6~9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流域面积广,注入河流多,故面积最大为夏季。
(3)乍得湖形成内陆湖的时间不长,湖泊中积累的盐分不多,且有大量河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还有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向外渗流,带走很多盐分,因而乍得湖虽是一个内陆湖泊,但湖水却为淡水。
玛纳斯河流域开发是我国军垦成功的典范。一代代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和各族人民扎根边疆,使玛纳斯河流域成为了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和优质瓜果生产基地。结合流域开发示意图与石河子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描述玛纳斯河的特征。(6分)
(2)分析过去玛纳斯河流域的渠灌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3)依托准噶尔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有人提议石河子市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你赞同吗? 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内流河,上游多支流;冬季有结冰期,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上游段流量大,下游段流量小;上中游落差大,富水能。(答水文和水系特征6分)
(2)渠灌浪费水资源,使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张(2分);河流流量小,渠灌使流人中下游流量减少,下游沙漠化扩大(2分);河流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和野生动物减少(2分);渠灌在干旱地区极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2分)。
(3)赞同。新疆(准噶尔盆地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2分),依托丰富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将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分),且可以平衡工业地域分布,加快西部开发(2分)。(其它言之有理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不赞同。油气重化工业产品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其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 分),重化工业属资金密集型工业,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差,科技力量落后(2分);发展重化工,可能使当地本身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紧张,农业与工业“争水”矛盾更加突出(2 分)。重化工对当地生态破坏很大(2分)。(其它言之有理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1)河流特征从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两方面入手回答,水文特征包括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径流量;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支流多少,流域面积,水系形态等。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水文特征来看:该河汛期出现在夏季;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因冬季气温低于0℃,故有结冰期;虽然植被稀少,但含沙量较小。从水系特征来看:该河为季节性河流,内流河,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上游支流众多,且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进行了梯级电站,说明水能丰富。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纳斯河的渠灌主要分布在中游河段,因为该区域本身属于缺水地区,又引水进行农业发展,势必引发水资源紧张状况;且在灌溉地区,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产生土壤的盐碱化;同时,会使流往下游的水量减少,致使下游发展受到限制,且容易加重下游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而且下游一些生物也会因水资源的减少而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此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果赞同,应从发展重化工业的好处着手分析;如果不赞同,应从发展重化工业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发展重化工业可更好的发展当地的矿产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异,加快了西部大开发。同时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等,而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不能很好的支持重化工业发展,而且重化工业的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对水资源的使用量,当地水资源比较紧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更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阅读下列伏尔加河的有关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多流经平原地区。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其水
运量占俄罗斯水运量的70%。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
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运河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
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
合效益。但是,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利工程影响了鱼群洄游
产卵;二是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三是河水污染严重。
(1)把下面的字母填入图中方框内,完成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2)分析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为流域内工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3)分析伏尔加河运量大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
(2)发电,为工业提供能源;航运,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供水,水库蓄
水提供工业用水。 (3)自然原因:流域多平原,水流平稳;河流流程长,通航
里程长;通过梯级开发增加航运能力;通过开凿运河,实现“五海”通航。社会经
济原因:流域内工农业发达;资源丰富;通航能力强。
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1)在填框图时,要注意各个框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最有把握的框入手,从而不断增加已知条件,如该图四周方框内的内容显然是河流梯级开发的结果,故最中间的方框应填“梯级开发”。(2)从图中可以看出,实行梯级开发后,河流在能源、运输、供水等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伏尔加河运量大的原因可从其地形、通航里程以及资源、工农业发展、开凿运河、梯级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河流的开发既要充分利用河流的资源条件,也要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该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该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l)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3分)
(2)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4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 。
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l)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高;西北部相反。(3分)
(2)河流(1分)
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任答3点得3分)
(3)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2分) 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3分)
试题分析:第(1)题,东南部和西北部社会经济特征的比较,从三角形坐标系中来分析判断。第(2)题,流域的开发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都有较大影响,本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来阐述。从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注意防洪不属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题,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床和河道,易发生洪涝灾害,影响航运等;水土保持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针对性说出即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水电站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般分析思维。本题还可以结合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试题。
结合下列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1)从图中看该工程位于长江_______游。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阿斯旺工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上
(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 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多 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
(3)蓄清排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