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共1561题
有关遗传变异的下列四种说法,请你判断( )
①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②三倍体无籽西瓜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③高茎豌豆(Dd)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中心法则包括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此外还包括DNA的复制等过程,①错误;
②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②错误;
③高茎豌豆(Dd)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③错误;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就会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④错误.
故选:B.
下列哪种说法指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对应碱基两两配对的规律性.
故选:A.
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转移RNA携带氨基酸 ⑥逆转录 ⑦信使RNA进入细胞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D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①正确;
②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②正确;
③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正确;
④翻译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正确;
⑤转移RNA携带氨基酸时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错误;
⑥逆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正确;
⑦信使RNA进入细胞质时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⑦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等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碱基对的改变属于点突变,不能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①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等基本条件,B正确;
C、图中①②③过程均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所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都符合中心法则,但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B.
(2015秋•河南校级月考)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细胞会形成双链DNA分子,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做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合成RNA-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合成双链DNA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
B、HIV侵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B正确;
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包括病毒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等,C错误;
D、HIV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D正确.
故选:C.
Ⅰ.如图1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______期,催化过程②的酶是______.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別是AUG、UAC,某tRNA-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④过程进行的场所(细胞器)有______.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
Ⅱ.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2所示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兔子白细胞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Pelger异常(简称P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P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命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为研究控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1:1
①杂交组合Ⅰ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杂交组合Ⅱ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根据杂交组合______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白脂、P异常雌性和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后代中出现黄脂、P异常的概率是______.
④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1)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指DNA的复制,在真核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过程指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利用的酶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上,据tRNA上的反密码子UAC可推知密码子为AUG,AUG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3)据图观察可知:从a→b来看,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它们的移动方向为a→b.④过程是对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相应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当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以后,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Ⅱ、(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①由Ⅱ知:双亲为P异常,后代有正常,说明P异常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Ⅰ的后代中无黄脂,有正常,说明亲代中的白脂为纯合、P异常为杂合,即白脂、P异常个体基因型为AABb.杂交组合Ⅱ后代有黄脂、白脂、正常、P异常,说明双亲均为双杂合子,即AaBb.
②杂交组合Ⅱ中后代的性状发生了重组,因此根据杂交组合Ⅱ的结果可以判断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③杂交组合Ⅱ后代中正常、P异常=1:2,说明P异常为杂合子,极度病变为显性纯合子.故杂交组合Ⅱ后代中的白脂、P异常雌性个体(2/3AaBb、1/3AABb)与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aaBb)杂交,后代有2/3×1/2=1/3的黄脂,P异常的概率为1/2,故黄脂、P异常理论上所占的比例为:1/3×1/2=1/6.
④由于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出生前,因此杂交组合Ⅱ的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Ⅰ、(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RNA聚合酶
(2)甲硫氨酸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Ⅱ、(1)常 白脂 基因与环境
(2)酶的合成
(3)①AABb AaBb ②Ⅱ③1/6 出生前(胚胎期)
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A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D正确.
故选:A.
当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后,人们又通过科学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包括(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蛋白质的复制 ④转录 ⑤逆转录 ⑥翻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DNA复制、④转录、⑥翻译是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
②RNA复制、③蛋白质的复制、⑤逆转录是后人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
故选:C.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
B、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进行的过程有a、b、c、d,B错误;
C、原核细胞RNA的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即以b过程方式进行,C正确;
D、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由两种以上密码子决定的情况)在遗传学上的意是生物有一定的容错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种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下列生理过程所用的原料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B错误;
C、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RNA复制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逆转录和DNA复制的原料都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