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纲要指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2分)

材料二: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4分)

正确答案

(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3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分)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实践中创新。( 3分)

④反对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克服“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分)

(2)①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政党。(2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②提高执政能力,应该加强科学执政,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3分)③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3分)④坚持依法执政,推进国家文化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3分)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下表所列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工作。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正确答案

①扩大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通过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对人民负责。 ③支持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代表人民利益。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人民意志。(每点5分)

试题分析:该题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它是全国人大的常识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中从四个方面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责,包括:科学民主立法、对政府进行监督、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审议批准了2013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中央预算报告。同时,在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连线公民,就住房、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工资收入、教育等百姓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1)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6分)

(2)我们应怎样更好地坚持这一原则?(6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2分)①全国人大审议和批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其他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2分)②人大代表通过网站连线公民,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分)

(2)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2分);必须反对官僚主义、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2分);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2分)。

试题分析:(1)该题首先要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再根据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对应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具体分析回答。全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2)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结合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这将有利于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请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4分)

正确答案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分)。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2分)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2分),大部制改革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2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度回答,那考生首先要回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然后再阅读材料。材料中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的部分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改革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这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

(2)本题设问的主体是“政府”, 和政府有关的知识点有:性质、宗旨、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审慎用权,实行大部制改革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点评: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看题目要求的知识范围,按题目的要求回答,否则会不得分。做政治的主观题,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主体是哪一个,按主体去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材料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也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1)材料一中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请你说明这一原则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11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分)

正确答案

(1)民主集中制。(3分)体现:①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4分)②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民族自治地方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分)

(2)①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4分)②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4分)③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4分)④总之,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3分)

回答第(1)问首先要明确民主集中制这一原则,然后再根据材料,找出相对应的表现;第(2)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须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知识点展开。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