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11月,中国商务部整合四个行业协会在美国有限电视新闻频道投放了关于“中国制造”的广告。该广告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在社会引起热议。跑步者在晨光中风驰而过,他的跑鞋是糅合了美国科技的“中国制造”;模特身上华丽的服饰,是由李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制造”;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穿梭的大型客机,更是全球合作下的“中国制造”。

在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展现“中国制造”的风采,这是中国发挥“巧实力”的一次尝试。“巧实力”是借助智慧和技巧,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展示和扩大自身力量(硬实力)及影响(软买力)的能力。“巧实力”注重的首先是整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叠加,更是“1+1>2”的效应。其次是协同,在不同的领域里协调运用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把实力局限在一个领域中。三是灵活,在运用自己的实力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减轻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巧实力”的内涵。(9分)

正确答案

(1)﹙9分﹚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整合,把握了事物之间固有联系,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最佳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巧实力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联系起来构成了系统,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若用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中国商务部整合四个行业协会在美国有限电视新闻频道投放了关于“中国制造”的广告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生活与哲学,考查知识点联系,题目类型体现类。本题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小,故本题的难度不大,根据题意,联系材料,巧实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巧实力是整体,硬实力和软实力是部分,同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优化组合,构成系统,体现系统优化。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1)事物是相互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事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问题,对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都推进作用。

(2)文明要树立辩证否定观,大胆创新,用于创新。在扩大内需上我们要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战略性调整,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我们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优势,但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不足。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看清设问是辩证法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寻找关键词展开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党的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2分)

正确答案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4分)

(2)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4分)

(3)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4分)

试题分析:该题回答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需要全面、熟练的掌握和理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需要分析的原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统筹兼顾需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立足整体,统筹局部;统筹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又要把握重点。在回答时,遵循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以“田忌赛马”为例,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呈现(田忌屡赛屡败)→探究原因(比赛规则“三局两胜”)→转换视角(孙膑建议,不要计较一局输赢,要着眼整场比赛)→取得胜利(见下图)。

(1)“不要计较一局输赢,而要着眼整场比赛”体现了哪一逻辑思维方法?(2分)

(2)从哲学上看,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有人认为,田忌取胜的前提之一是齐王出马的顺序是固定不变;如果齐王出马的次序发生变化,田忌出马的次序也要随着发生变化。从“联系”的角度看,简要说明某人观点的哲学道理。(4分)

正确答案

(1)综合法(2分);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包括次序或结构的变化,当排列次序发生变化,并且变化到一定程度,质变也就发生。

(3)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以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如果齐王出马的顺序这一前提条件发生变化,田忌的出马次序也应相应变化,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4分)

试题分析:(1)综合方法的实质是从矛盾的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的总体。综合不是将分析的各个抽象规定简单地、任意地凑合在一起, 而是从事物的主要矛盾出发, 逐步综合由主要矛盾所规定的其他矛盾, 从而进一步达到对复杂的矛盾总体的认识, 达到对事物即对具体多样性及其统一的认识。不要计较一局输赢,而要着眼整场比赛。这体现的是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审题时抓住关键词“着眼整场”。

(2)“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关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经典试题。从哲学上看,田忌取胜的原因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当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并且变化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质变。

(3)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以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田忌取胜的前提之一是齐王出马的顺序是固定不变;如果齐王出马的次序发生变化,田忌出马的次序也要随着发生变化。审题时注意从“联系”的角度去思考,题中观点是符合辩证法联系观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中国梦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俗语说,“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历史证明,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达,文化欣欣向荣,科技进步必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认真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从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入手,才能激发人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热情。没有社会的相对和谐、稳定,一切都是空想,实现中国梦就无从谈起。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0分)

正确答案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分)

(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达、文化欣欣向荣、科技进步必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3分)

(2)联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实现中国梦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要从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入手,才能激发人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热情。(3分)

(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仅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更要注重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需要点燃人们的激情,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3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仔细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本题设问中国梦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对此,学生可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等角度展开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 “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0分)

正确答案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连的。(2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4分)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赘体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 定基石。(4分)

试题分析:此题以“个人梦”为背景进行考查。题干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 “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要求准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0分)

正确答案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3分)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3分)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3分)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学生需要紧盯材料中的关键词:“创新”与“关键”。对“创新”,在唯物辩证法角度学生可从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以及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角度去展开说明;对于“关键”,在唯物辩证法角度,学生可从主要矛盾、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等角度去展开说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希望的佳节。春节年年过,岁岁各不同。某校高三同学在寒假期间开展“感受龙年春节”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 同学们了解到:2012年春节,一些城市的烟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热闹”了,除了除夕夜零点钟声敲响时喧闹了一下,烟花和爆竹声变得越来越稀疏了。而新年俗不断涌现: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春节长假……人们普遍感觉,少放点烟花爆竹,年味儿也不会变淡!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鞭炮声少了年味儿却没减?

材料二 到异地过年,感受不一样的年俗、年味,成为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过年方式。同学们发现春节旅游服务质量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春节游遭遇“天价海鲜”的经历,相关地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诚邀网民建言献策,网民们对此纷纷提出建议。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网民微博热议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中国龙年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同学们了解到:除中国邮政发行了龙年邮票外,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的邮政部门也发行了各自国家的龙年邮票来欢庆春节。十二生肖,尤其是神秘的“龙”已很难被世界拒绝。

(3)从材料中提炼出最恰当的文化观点并加以论证,说明此观点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1)①经济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过年方式日趋多样。

②文化生活: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的“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①经济生活:有利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②政治生活: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国家机关接受监督,改进工作,决策利民。

(3)①文化观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春节作为传统民俗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同;

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可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哲学道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本题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经济、文化知识的理解。

(1)可以从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方面回答。

(2)两个角度回答,经济生活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治生活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回答。

(3)可以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哲学道理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方面回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必须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

材料二 某县地处偏僻,人多耕地少,荒地面积大,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粮,增收慢。该县政府根据本县实际,一方面,落实中央政策,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通过招商方式引进民营资金,对荒地以入股、租让等形式进行集中规模开发,发展林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收集各地用工信息,组织农村富余人员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消费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情,经济的发展与消费水平的改善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经济的发展是消费水平改善的基础,而消费水平的改善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又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要求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我们必须发展经济以改善消费水平,同时又必须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题考查对联系观点的运用。经济发展与改善消费的关系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发展经济与改善消费二者互为因果,体现了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正确答案

正确

   

试题分析: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主要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答案为A

下一知识点 :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