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2015秋•邵阳校级期末)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B、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C、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D、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
故选:C.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调整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A错误;
B、“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增大人口密度,B错误;
C、“单独二胎”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变性别比例,C错误;
D、“单独二胎”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种群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2)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所以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故答案为:
(1)死亡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2)种群密度
解析
解:(1)种群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2)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所以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故答案为:
(1)死亡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2)种群密度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是集群分布,A错误;
B、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是指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B正确;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是指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C错误;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属于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B.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 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 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_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实验设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实际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05×109-3×108=7.5×108,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2.44×107-1.9×106=2.25×107,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7÷7.5×108=3%.
故答案为:
(1)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 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种间关系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偏高 3%
解析
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实验设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实际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1.05×109-3×108=7.5×108,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2.44×107-1.9×106=2.25×107,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7÷7.5×108=3%.
故答案为:
(1)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落 (该群落中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 次生 速度和方向
(2)竞争 种间关系
(3)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4)标志重捕法 偏高 3%
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恰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池塘每立方米水体中草履虫的数量,其中草履虫分为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因此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
B、一片草地中全部狗尾草的数量,其中一片草地不是单位面积,因此不属于种群密度,B错误;
C、农田中每棵作物上蚜虫的数量,其中农田不是单位面积,因此不属于种群密度,C错误;
D、竹林中每100平方千米大熊猫数量,即种群在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因此属于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下列特征中属于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年龄组成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
C、性别比例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
故选:A.
决定人口增减动态的主要因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人口增减动态,A错误;
B、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但不能决定人口增减动态,B错误;
C、种群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但不能决定人口增减动态,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是决定人口增减动态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D.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的方法来治理,此种治理方法主要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信息素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防治农林害虫目的.所以它不是改变昆虫性别比例而是降低昆虫出生率.
故选:B.
如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5水蚤的模型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捕食大型水蚤为主,A错误;
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捕食大体型水蚤为主,B错误;
C、水蚤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捕食大型水蚤为主,C错误;
D、由于太阳鱼均以捕食大体型水蚤为主,所以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D正确.
故选:D.
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迁出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A错误.
B、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其后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错误.
C、人工鱼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既可以来自生产者,还可以来自人工投喂的饵料,这样其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其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
故选CD.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20%,A错误;
B、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反映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B正确;
C、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种群数量的多少,C错误;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如图图甲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乙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其主要特点是______,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
(2)渔业生产中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农业生产上利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依次会使各自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甲中______所示的类型.
(3)图乙中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死亡率.
(4)图乙中d点所对应的种群个体相对值称为______值.当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该值就会变______.
(5)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______点开始防治.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B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其主要特点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
(2)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鱼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出现甲图中的A增长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能使该害虫的数量减少,故种群年龄组成为图C衰退型.
(3)图乙中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大于零,所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图乙中d点所对应的种群个体相对值称为K值.当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该值就会变小.
(5)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即b点.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a点开始防治.
故选:
(1)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保持相对稳定
(2)A、C
(3)大于
(4)K 小
(5)b a
解析
解:(1)图甲中B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其主要特点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
(2)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鱼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出现甲图中的A增长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能使该害虫的数量减少,故种群年龄组成为图C衰退型.
(3)图乙中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但大于零,所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图乙中d点所对应的种群个体相对值称为K值.当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该值就会变小.
(5)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即b点.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a点开始防治.
故选:
(1)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保持相对稳定
(2)A、C
(3)大于
(4)K 小
(5)b a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某草原上全部的山羊是同一个物种,为一个种群,A正确;
B、一块草地上各种毒蛇,毒蛇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B错误;
C、草原上所有的杂草,杂草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C错误;
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树木不是同一个物种生物,不能算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如图A、B、C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最小的是______,其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可直接降低人口______和自然增长率.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将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______类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图______所示,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最小的是B即稳定型,其年龄结构特征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即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可直接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最终将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C类型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越来越小.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增长型即图A所示,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
(1)B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出生率
(3)C 越来越小
(4)A 越来越大
解析
解:(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最小的是B即稳定型,其年龄结构特征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即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可直接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最终将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图C类型的衰退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越来越小.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增长型即图A所示,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
(1)B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出生率
(3)C 越来越小
(4)A 越来越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