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种群的年龄组成,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增长    衰退 

(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3)越来越大 

(4)越来越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对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杀除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侧褶蛙__________只。

正确答案

(1)水平

(2)①.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鱼类       竞争     ③.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影响其它营养级(物种)的生存。(杀虫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

(4)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80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铁皮石斛是我国珍贵的兰科药用植物。因人类的过度采挖、自身繁殖能力极低等因素,成为我国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铁皮石斛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铁皮石斛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繁殖特征分为4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上表。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一段时间后此铁皮石斛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铁皮石斛能与某些真菌形成菌根。真菌能向铁皮石斛提供无机盐和某些有机养分(如某些种类的氨基酸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则铁皮石斛与该真菌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关系。若切断铁皮石斛幼苗根部的外部菌丝,则其生长停止。其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快速繁殖。培养基中除需加入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外,还应注意所加植物激素的_________。培养过程中,若发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为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的野生铁皮石斛种质资源,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正确答案

(1)样方法    增多

(2)(互利)共生     缺乏某些无机盐和有机养分

(3)种类和比例     更换培养基(或降低培养基的浓度或渗透压、加水稀释)

(4)迁地保护(如移栽到植物园);建立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其基因、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保护(繁殖)(答到一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暴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5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____增长,在_____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上表所示。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填具体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1)样方

(2)S型      2002~2003

(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

(4)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理由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

(3)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正确答案

(1)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2)相对稳定性     不同的耐污能力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

(4)次生      森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

(1)a;过度繁殖

(2)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生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为了调查某一种草的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之间的物种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

正确答案

(1)样方法

(2)A点     C

(3)次生演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正确答案

(1)磷脂      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发生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________,请自设坐标图,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如果要全面调查了解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调查土壤动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将采集到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直接放入试管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观察和_________、统计和分析等。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学生们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但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绘制的曲线如下图

(2)取样调查法       分类

(3)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的类似。

正确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只。

正确答案

(1)4      五

(2)竞争和捕食

(3)10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①_________;③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3中的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增重____kg。C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1)丁     甲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 

(2)增长型     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3)200     二氧化碳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我省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有3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很多地方都分布有红树林。红树林就是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之间的乔木或灌木。它们受周期性潮水淹没,退潮时会暴露出呼吸根,红树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气候调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像海岸边的绿色长城。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红树林内物种较多、种群数量大,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红树林中很多生物种类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它们有着巨大的__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2)红树林能在海岸正常生长,说明其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的陆生生物_______。

(3)现在要调查红树林中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如果表示出红树林种群的调查结果,比较好的直观形式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湿地    生物多样性    潜在(使用)    恢复力

(2)高

(3)随机抽样    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的平均值    曲线图、直方图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调查该系统A种群的密度,某同学捕获了72个个体,并将这些个体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60个个体,其中有8个带有标记,估计A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1)7      I、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4)540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