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益阳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

B、乙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5%,B正确;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

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应为380÷3370×100%=11.3%,B正确;

C、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但还包含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错误;

D、由于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为20810kcal/(m2•a),输出的总能量为11980+1890+316+13+4600=18799kcal/(m2•a),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故该生态系统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野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这只狼体内

C次级生产量是B、C、D等异养型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它们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外,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不是个体的同化量之比,B错误;

C、次级生产量是指异养型生物从生产者获得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它们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C正确;

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地因台风影响,连降特大暴雨,使部分耕地被雨水淹没.此时,下列生理作用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

A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B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C农作物体内矿质元素和水的运输

D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微生物的硝化作用需要氧气,A错误;

B、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正确;

C、蒸腾作用为矿质元素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供动力,连降特大暴雨,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和水的运输由于缺少动力而降低,C错误;

D、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土壤缺氧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能量供应受到限制,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3•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1条食物链,其中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05kJ•m-3•a-1

C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7.9%

D肉食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为肉食动物尸体、残骸中的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题图不能确定有1条食物链,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有四个去向:热能23+流向下一营养级14+流向分解者的3+未被利用的70=1.10×105kJ/(m2•y),B正确;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为(14+2)和(2.1+5.1+0.05+0.25-5)=2.5,因此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错误;

D、肉食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为肉食动物尸体、残骸中的能量以及顶位肉食动物粪便里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晋城校级月考)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植食动物能根据植物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有______功能.

(2)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______价值.

(3)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物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5)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J/(cm2•a).

(6)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能量是属于______(填“植食动物”或“植物”).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______

(7)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的______调节机制实现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正确答案

解:(1)植食动物能根据植物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题干所述事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分解者主要是利用自身体内的酶的催化作用分解有机物,故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酶的活化能.

(4)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已知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107 J/(cm2•a),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 J/(cm2•a),所以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07)=0.8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31×107 J/(cm2•a).

(6)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即植物的同化能.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7)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量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

(2)直接

(3)温度    酶活性

(4)大于    0.85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5)2.31×107

(6)植物    未被利用的能量

(7)负反馈    自我调节

解析

解:(1)植食动物能根据植物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题干所述事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分解者主要是利用自身体内的酶的催化作用分解有机物,故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酶的活化能.

(4)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已知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107 J/(cm2•a),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 J/(cm2•a),所以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07)=0.8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31×107 J/(cm2•a).

(6)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即植物的同化能.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于纸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7)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量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

(2)直接

(3)温度    酶活性

(4)大于    0.85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5)2.31×107

(6)植物    未被利用的能量

(7)负反馈    自我调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B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③⑤⑧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

C、B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分解者不是营养结构的成分,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量化石燃料燃烧⑦过程造成的,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B①②④⑥⑦为CO2形式,③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所以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

B、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的碳元素为CO2形式;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碳元素都是为有机物形式,B错误;

C、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由于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所以③④⑤⑥⑦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C错误;

D、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生物圈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有(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煤、石油等的燃烧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大气,A正确;

B、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B错误;

C、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它们能分解动植物尸体,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

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

C

解析

A、D是细胞呼吸散失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A正确;

B、A是贝克的同化,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中用散失,一部分用于B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信息传递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的组成成分,字母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据表分析回答:

①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______,为什么?______

②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此生态系统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过程的总趋势是:______(回答两项).

③火灾后植物群落得以快速恢复的原因是______(回答两项).

正确答案

解:(1)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由于输入能量之和为870.7,ABC三者R的和为92.8+501.3+191.4=785.5,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

(2)①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

②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优势种改变、总光合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稳定性增加.

③火灾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或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所以植物群落能够得以快速恢复.

故答案为:

(1)①B    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②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①水平

②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优势种改变、总光合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稳定性增加等

③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

解析

解:(1)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由于输入能量之和为870.7,ABC三者R的和为92.8+501.3+191.4=785.5,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

(2)①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

②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优势种改变、总光合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稳定性增加.

③火灾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或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所以植物群落能够得以快速恢复.

故答案为:

(1)①B    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②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①水平

②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优势种改变、总光合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稳定性增加等

③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得到保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雾霾”现象的出现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低碳、减排”社会呼吁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2)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①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作用,要做到“低碳、节能、减排”,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为______KJ.

(5)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消耗者提供了食物、为人类提供了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A、消费者B和分解者C构成生物群落.

(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做到“低碳、节能、减排”.

(3)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为100×20%×20%=4KJ.

(4)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消耗者提供了食物、为人类提供了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3)4

(5)直接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A、消费者B和分解者C构成生物群落.

(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做到“低碳、节能、减排”.

(3)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为100×20%×20%=4KJ.

(4)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消耗者提供了食物、为人类提供了药材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3)4

(5)直接    自我调节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代表生态能量金字塔,当四个“△”等高时,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塔基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减少,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生产者.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代表生态能量金字塔,当四个“△”等高时,底边越长,说明生产者储存能量越多,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越稳定,各生物之间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一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2中该动物种群的K值为______,当该动物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______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______(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______(填序号)复杂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

解:(1)绿色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将C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C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2)图2中该种群的K值是N.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动物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④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导致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②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N 加剧

(3)④

(4)②

解析

解:(1)绿色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将C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C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2)图2中该种群的K值是N.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动物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全球再次聚焦碳排放问题,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④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导致的碳排放量.

(4)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1中②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N 加剧

(3)④

(4)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示食物金字塔,下列哪项对金字塔的描述最适合(  )

AB级生物直接从A级生物获得食物

BD级生物含异养生物种类最多

CC级含有最多的消费者

DA级含有最多的生产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级生物直接从C级生物获得食物,A错误;

B、D级生物都是生产者,含自养生物种类最多,B错误;

C、C级为初级消费者,动物个体较小,所以含有最多的消费者,C正确;

D、A级为三级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