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

(1)图l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其他均为消费者,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Ⅳ是最高营养级,可利用能量少.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3)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xy的能量其中有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有(1-x)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xy×20%+(1-x)y×20%×20%=A,则计算可得y=25A/(1+4X).

故答案为:

(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渐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II所同化固定的能量     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25A/(1+4X)

解析

解:(1)图1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其他均为消费者,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Ⅳ是最高营养级,可利用能量少.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3)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xy的能量其中有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有(1-x)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xy×20%+(1-x)y×20%×20%=A,则计算可得y=25A/(1+4X).

故答案为:

(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渐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II所同化固定的能量     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25A/(1+4X)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而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①和②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初级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D图中的X3/X2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已知图中X1过程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蓝藻等部分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它们没有叶绿体,A错误;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远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还有能量未被利用,B错误;

C、①和②分别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捕食后未消化吸收的食物,其中的能量仍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所以分别属于生产者和初级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

D、图中的X3/X2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南方山区某河流上游河畔有一农场,进入农场就看到面积不大的耕地,碧波荡漾的鱼塘,成片的毛竹林和果林,成群的牛羊和家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题:

(1)该农场有毛竹林、果林、草场、农田、鱼塘等多种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有______(填“一个”或“多个”)基因库.

(2)毛竹林中竹子长势整齐,该群落中有______(填“有”或“无”)垂直结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完成后,若该地区突然出现了更多的蛇和猫头鹰.经过一段时间.重捕后计算得到估算值,重捕时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实际值与该估计值相比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果林由原来的荒山开垦而成,体现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进行.

(5)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如图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流经鳙鱼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属于鳙鱼能量的其他去向.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农场有毛竹林、果林、草场、农田、鱼塘等多种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都有许多个种群,所以有多个基因库.

(2)毛竹林中竹子长势整齐,但该群落中有多种生物,所以具有垂直结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完成后,由于该地区突然出现了更多的蛇和猫头鹰,捕食了部分田鼠,所以经过一段时间,重捕后计算得到估算值,重捕时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实际值与该估计值相比会偏小.

(4)果林由原来的荒山开垦而成,体现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捕食食物链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去路有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池塘生态系统中,流经鳙鱼的能量流动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多个

(2)有

(3)偏小

(4)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分解者

解析

解:(1)该农场有毛竹林、果林、草场、农田、鱼塘等多种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都有许多个种群,所以有多个基因库.

(2)毛竹林中竹子长势整齐,但该群落中有多种生物,所以具有垂直结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完成后,由于该地区突然出现了更多的蛇和猫头鹰,捕食了部分田鼠,所以经过一段时间,重捕后计算得到估算值,重捕时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实际值与该估计值相比会偏小.

(4)果林由原来的荒山开垦而成,体现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捕食食物链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去路有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池塘生态系统中,流经鳙鱼的能量流动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多个

(2)有

(3)偏小

(4)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分解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

(2)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目,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有四个营养级食物链数量是______条,占据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②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

④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能量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

(1)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植物繁茂,光合作用旺盛,大量CO2被吸收.到冬季大部分植物落叶后不能吸收CO2,因此大气中CO2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①从图中分析A为生产者,其它个体为消费者,共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A→B→I,A→C→F→I,A→D→I,A→D→G→I,A→E→G→I,A→E→H→I.现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4条,占据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B、C、D、E,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I(第三、四营养级).

②初级消费者中,E种群含有能量,最多(2000×100 g),若除去E,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D、E数量大增,生产者A的数量必会减少.         

④第一营养级含能量100000×50g=5000000g;第二营养级含能量为B、C、D、E之和,共100×10g+10000×10g+600×300g+2000×100g=481000g,传递效率为481000÷5000000×100%=9.62%.能量传递中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营养级最少的食物链,即A→B→I和A→D→I.

故答案为:

(1)夏季气温和光照都合适,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

(2)①4  B、C、D、E       I    ②E     ③减少     ④9.62%   A→B→I,A→D→I

解析

解:

(1)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植物繁茂,光合作用旺盛,大量CO2被吸收.到冬季大部分植物落叶后不能吸收CO2,因此大气中CO2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①从图中分析A为生产者,其它个体为消费者,共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A→B→I,A→C→F→I,A→D→I,A→D→G→I,A→E→G→I,A→E→H→I.现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4条,占据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B、C、D、E,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I(第三、四营养级).

②初级消费者中,E种群含有能量,最多(2000×100 g),若除去E,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D、E数量大增,生产者A的数量必会减少.         

④第一营养级含能量100000×50g=5000000g;第二营养级含能量为B、C、D、E之和,共100×10g+10000×10g+600×300g+2000×100g=481000g,传递效率为481000÷5000000×100%=9.62%.能量传递中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营养级最少的食物链,即A→B→I和A→D→I.

故答案为:

(1)夏季气温和光照都合适,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

(2)①4  B、C、D、E       I    ②E     ③减少     ④9.62%   A→B→I,A→D→I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m1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图甲中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Ⅱ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x,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请根据丙图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______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种群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金字塔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B的能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即图中D,另一部分用于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x,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根据捕食关系图解的特点,图中捕食关系为丁→乙→丙→甲.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乙,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丙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种群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太阳能      生产者和消费者

(2)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乙     丙

解析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金字塔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量.B的能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即图中D,另一部分用于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x,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根据捕食关系图解的特点,图中捕食关系为丁→乙→丙→甲.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乙,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丙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种群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太阳能      生产者和消费者

(2)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乙     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D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A正确;

B、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

C、②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所以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C正确;

D、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故①+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X代表大气中的CO2

CY代表分解者

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A、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X代表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Y代表分解者,C正确.

D、根据图中箭头的粗细可知,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错误.

故选:A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

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减少鸡的能量消耗

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

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在捕食过程中会有损失,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

(3)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4)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

(2)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故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0.

(3)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既5/2×100%.

(4)据图分析,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N5将有两个去向,既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

(1)N2   

(2)0   

(3)N5/N2×100%(N5/N2) 

(4)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解析

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

(2)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故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0.

(3)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既5/2×100%.

(4)据图分析,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N5将有两个去向,既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

(1)N2   

(2)0   

(3)N5/N2×100%(N5/N2) 

(4)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26年,美国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

a.这块田共收割玉米约10 000株,质量为6 000kg.通过对玉米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出其中共含碳2 675kg,折算为葡萄糖6687kg.

b.据他估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共2 045kg.

c.1kg葡萄糖储存1.6×107 kJ能量.

d.在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 kJ.

请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10 000株玉米含碳2 675kg,如何折算为6687kg葡萄糖?请列出式子.______

(2)玉米合成6687kg葡萄糖,大约需要消耗多少CO2______kg?

(3)10 000株玉米共含葡萄糖6687kg,这是10 000株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合成的葡萄糖总量吗?______为什么?______

(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多少?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求答出两项).______

(5)种植在地块边缘处的玉米植株,其长势通常较地块中央的要好,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

(6)人吃100g玉米,一般地能获得(流入人体内)贮存在所食玉米中能量的______

( 供选择答案:A.10%   B.20%   C.绝大部分   D.全部  )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简式(C6H12O6),列出算式:C:(C6H12O6)=72:180,假设2675kg碳折合成的葡萄糖为X,则列式如下:72:180=2675:x.

(2)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知合成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44×6):180=22:15,所以玉米合成6687kg葡萄糖,大约需要消耗的CO2质量为6687×22÷15=9808kg. 

(3)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这些玉米在生长过程所合成的葡萄糖中,通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2045kg,另外还有应该有少量有机物被捕食者和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这10000株玉米共含葡萄糖6687kg并不是其在整个生长过程合成的葡萄糖总量.  

(4)这些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E/E入射=(1.3972×108)÷(8.5×109)=1.64%.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合理密植、套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5)种植在地块边缘处的玉米植株,其长势通常较地块中央的要好,主要是因为种内斗争相对较弱,CO2的供应比较充足,有效光合面积比较大.

(6)10%~20%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人同化的能量)/(玉米同化的能量),可此题是人吃下的玉米,这和能量传递效率无关,而与消化吸收能力有关,所以人吃100g玉米,一般地能获得(流入人体内)贮存在所食玉米中能量的绝大部分,故选C.

故答案是:

(1)72:180=2675:x   (或x=(2675×180)÷72 )

(2)9808   

(3)不是,玉米在生长过程所合成的葡萄糖中,通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2045 kg,另外还有应该有少量有机物被捕食者和分解者所利用

(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大约是1.64%.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合理密植、套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5)种内斗争相对较弱,CO2的供应比较充足,有效光合面积比较大

(6)C

解析

解:(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简式(C6H12O6),列出算式:C:(C6H12O6)=72:180,假设2675kg碳折合成的葡萄糖为X,则列式如下:72:180=2675:x.

(2)根据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可知合成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44×6):180=22:15,所以玉米合成6687kg葡萄糖,大约需要消耗的CO2质量为6687×22÷15=9808kg. 

(3)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效率为10%~20%,这些玉米在生长过程所合成的葡萄糖中,通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2045kg,另外还有应该有少量有机物被捕食者和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这10000株玉米共含葡萄糖6687kg并不是其在整个生长过程合成的葡萄糖总量.  

(4)这些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E/E入射=(1.3972×108)÷(8.5×109)=1.64%.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合理密植、套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5)种植在地块边缘处的玉米植株,其长势通常较地块中央的要好,主要是因为种内斗争相对较弱,CO2的供应比较充足,有效光合面积比较大.

(6)10%~20%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人同化的能量)/(玉米同化的能量),可此题是人吃下的玉米,这和能量传递效率无关,而与消化吸收能力有关,所以人吃100g玉米,一般地能获得(流入人体内)贮存在所食玉米中能量的绝大部分,故选C.

故答案是:

(1)72:180=2675:x   (或x=(2675×180)÷72 )

(2)9808   

(3)不是,玉米在生长过程所合成的葡萄糖中,通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2045 kg,另外还有应该有少量有机物被捕食者和分解者所利用

(4)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大约是1.64%.可以通过遗传育种、合理密植、套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提高作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5)种内斗争相对较弱,CO2的供应比较充足,有效光合面积比较大

(6)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_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______

(4)在生产过程中,农民需不断对农田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

(6)玉米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玉米等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基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样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玉米.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大量N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

(6)玉米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玉米等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基因

(3)样方法     竞争     生殖隔离

(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玉米

(5)大量N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

(6)次生演替

解析

解:(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玉米等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基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样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玉米.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大量N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

(6)玉米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玉米等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基因

(3)样方法     竞争     生殖隔离

(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玉米

(5)大量N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

(6)次生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①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的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故A错误;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故B错误;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故C错误;

D、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是38%,呼吸量是52%,则牛的同化量是(  )

A18%

B48%

C62%

D8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已知牛粪便中的能量38%不是其同化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包括在牛的同化量里.又因为牛的摄入量为100%,所以牛的同化量=牛的摄入量-其粪便量=100%-38%=62%.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  )

A10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B1.5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C2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D小于2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氧气,则根据化学反应式制造的葡萄糖是10mol,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为多少,应按传递效率最高20%计算,即10×20%=2mol.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