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正确;
B、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呈分层分布现象,B错误;
C、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气氧化成硝酸,释放出能力,即化能合成反应,属于生产者,C错误;
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
(2015秋•扬州期末)1960年,生态学家选择某个荒地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该荒地没有封闭,具体数值见表格内容,请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注:GP为总同化量,NP为净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GP=NP+R,单位:J/hm2•a
(1)鼬在食物链中属于______营养级,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______ J/hm2•a流出该荒地.
(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源于______(填“该荒地”或“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体现出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______,
(3)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部分的原因是______,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鼬的数量很少的原因是______.
(4)发情期雄、雌鼬活动频繁,食量减少,时常呼叫.据此推断,雌、雄鼬通过______信息,促进交配繁殖.鼬的臭腺发达,遇到敌害时能从臭腺中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解:(1)据表分析,)表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植物→田鼠→鼬,鼬属于第三营养级生物.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248×109-(248×109+36×109)=1×109J/hm2•a流出该荒地.
(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源于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33×105÷(736×106+56×105 )×100%=3.14%.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由于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所以鼬的数量很少.
(4)雌、雄鼬通过呼叫传递的是物流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第三 1×109
(2)其它生态系统 3.14% 逐渐递减
(3)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
(4)物理 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解:(1)据表分析,)表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植物→田鼠→鼬,鼬属于第三营养级生物.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248×109-(248×109+36×109)=1×109J/hm2•a流出该荒地.
(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源于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33×105÷(736×106+56×105 )×100%=3.14%.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由于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所以鼬的数量很少.
(4)雌、雄鼬通过呼叫传递的是物流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第三 1×109
(2)其它生态系统 3.14% 逐渐递减
(3)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
(4)物理 调节种间关系
生物学家对某农田生态系统韵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
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J/(cm2.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该农田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3)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______,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o•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4)农民将农田的秸秆饲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的沼渣做肥料,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900 J/(cm2.a),即第一营养级为A能量为900 J/(cm2.a),第二营养级为B和C能量为65+70=135 J/(cm2.a),所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35÷900×100%=15%;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增长模型为Nt=No•λt,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沼气池的沼渣做肥料,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
(1)900 15%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3)①标志重捕 ②调查统计的数据 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
解:(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900 J/(cm2.a),即第一营养级为A能量为900 J/(cm2.a),第二营养级为B和C能量为65+70=135 J/(cm2.a),所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35÷900×100%=15%;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增长模型为Nt=No•λt,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沼气池的沼渣做肥料,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
(1)900 15%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3)①标志重捕 ②调查统计的数据 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缺少天敌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杏,将主要物神绘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图)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 条食物链,至少有______个种群,请举出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一对生物:______,______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写全);如果孤狸数量减少时.从能量流动特点的角度分析,短期内鹰的数量将会______.
(2)假设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十E2+E3=3000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2×108kJ.按能頊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大______.
(3)为保护牧草,牧民采取措施控制鼠类大量繁殖的目的是______.
(4)图二曲线是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图示鼠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 年,种群数量下降的时间段是______ 年.
(5)下列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是:总有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
C.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消费者得到的能量.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二可知,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至少包括牧草、牲畜、昆虫、鼠、人、食虫鸟、狐狸、鹰等8个种群,至少还有一个分解者的种群,共9个种群;鹰与狐狸共同以鼠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狐狸,所以,鹰与狐狸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人、食虫鸟、狐狸、鹰属于次级消费者,如果狐狸数量减少时,鼠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导致鹰的数量将会增加.
(2)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E1+E2+E3=3000kJ)÷E(20000kJ)×100%=15%;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应该按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计算,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2×106KJ.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实践中的意义之一就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图二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在第十年末才降到λ-1=0,所以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十年,第10~20年λ-1<0,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5)A、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都要呼吸作用消耗,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等,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不是逐级递减的原因,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B正确;
C、最高营养级没有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
D、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D错误.
故答案为:
(1)4 9鹰与狐狸 人、食虫鸟、狐狸、鹰 升高
(2)15% 2X106KJ
(3)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10 10-20
(5)B
解析
解:(1)分析图二可知,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至少包括牧草、牲畜、昆虫、鼠、人、食虫鸟、狐狸、鹰等8个种群,至少还有一个分解者的种群,共9个种群;鹰与狐狸共同以鼠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狐狸,所以,鹰与狐狸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人、食虫鸟、狐狸、鹰属于次级消费者,如果狐狸数量减少时,鼠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导致鹰的数量将会增加.
(2)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E1+E2+E3=3000kJ)÷E(20000kJ)×100%=15%;
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2×108kJ,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鹰最终获得的能量应该按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计算,终获得的能量最大值为2×106KJ.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实践中的意义之一就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图二曲线所示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在第十年末才降到λ-1=0,所以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十年,第10~20年λ-1<0,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5)A、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都要呼吸作用消耗,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等,一部分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不是逐级递减的原因,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B正确;
C、最高营养级没有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
D、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D错误.
故答案为:
(1)4 9鹰与狐狸 人、食虫鸟、狐狸、鹰 升高
(2)15% 2X106KJ
(3)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10 10-20
(5)B
成都郊区某乡镇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仅养殖少量家畜家禽,大量农作物秸秆除部分用作燃料外,大部分被丢弃.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该乡镇去年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新建立了许多家畜家禽养殖场,建成了食用菌种植基地,还新建了几个大型沼气池,虽然农作物种植种类和面积没变,但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请回答:
(1)太阳能输人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
(2)该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时,主要增加了生态系统成分中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调整结构后的生态系统,能够使能量更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原因是______.
(3)部分家禽养殖户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了家禽的产蛋率,该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太阳能输人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2)该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时,主要增加了生态系统成分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调整结构后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且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能够使能量更有效地被人们利用.
(3)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更低.
故答案为:
(1)化学 食物链和食物网 10%~20%
(2)消费者和分解者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且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物理 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
(4)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解析
解:(1)太阳能输人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2)该乡镇发展生态农业时,主要增加了生态系统成分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调整结构后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且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能够使能量更有效地被人们利用.
(3)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更低.
故答案为:
(1)化学 食物链和食物网 10%~20%
(2)消费者和分解者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且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物理 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
(4)物种数量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4)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正确答案
解:(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输出总量(枯枝、落叶、死根+粪便+尸体+呼吸作用).已知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07 J/(cm2•a),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 J/(cm2•a),所以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07)=0.85%.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
(4)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故答案是:
(1)竞争 样方法 随机取样
(2)大于 0.85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4)自我调节
解析
解:(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输出总量(枯枝、落叶、死根+粪便+尸体+呼吸作用).已知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07 J/(cm2•a),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 J/(cm2•a),所以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07)=0.85%.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
(4)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故答案是:
(1)竞争 样方法 随机取样
(2)大于 0.85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4)自我调节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就可以供给北方植物光合作用,也可以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A正确;
B、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释放量,B正确;
C、能量储存在含碳有机物中,植物中的含碳有机物可被通过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等,所以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C正确;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D错误.
故选:D.
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A错误;
B、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其后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错误.
C、人工鱼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既可以来自生产者,还可以来自人工投喂的饵料,这样其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正确.
故选:CD.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在草→兔→狐→虎中从草中获取1×÷20%÷20%÷20%=62.5;在草→羊→虎中从草中获取1×
÷20%÷20%=12.5;故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62.5+12.5=75KJ.
故选:D.
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人,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素食使人类直接吃生产者,所以使食物链缩短,故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在10%到20%之间,所以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故B错误;
C、提倡素食缩短了食物链,所以能减少能量的散失,故C正确;
D、提倡素食能使人的营养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2015秋•邯郸校级月考)在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由于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20%计算,则猫头鹰所得的能量最多为100%×20%×20%×20%×20%=0.16%.
故选:C.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A错误;
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则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
C、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获得能量,且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能量进入下一个营养级,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从何处到何处).表中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在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这得益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______调节作为基础.
(2)图中的生物成分之间存在着营养结构关系,即______,相邻物种间的关系的调节离不开______.
(3)图中在A过程中起作用的功能成分是______,表示呼吸过程的途径有______ (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4)目前,图中的______过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的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伴随产生的有害气体物质也是我国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
正确答案
解:(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之间是双向关系,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返回大气,所以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从大气CO2库到绿色植物.表中I时期碳吸收量=碳释放量,Ⅱ时期碳吸收量<碳释放量,所以I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而负反馈是生态系统稳态调节基础.
(2)图中的生物成分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过程.
(3)图中A过程是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使得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的过程;B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C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图中D过程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使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大气中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
故答案是:
(1)从大气CO2库到绿色植物 I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
(2)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3)分解者 ABC
(4)D 全球气候变化
解析
解:(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绿色植物之间是双向关系,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返回大气,所以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从大气CO2库到绿色植物.表中I时期碳吸收量=碳释放量,Ⅱ时期碳吸收量<碳释放量,所以I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而负反馈是生态系统稳态调节基础.
(2)图中的生物成分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过程.
(3)图中A过程是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使得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的过程;B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C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图中D过程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使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大气中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
故答案是:
(1)从大气CO2库到绿色植物 I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
(2)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3)分解者 ABC
(4)D 全球气候变化
2010年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使“低碳”、“减排”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下图一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图二是图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一表示碳循环,表示呼吸作用的数字标号有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增加图一中的______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3)图二中的生物可以用图一中的______(甲、乙、丙、丁)表示,碳在图二中以______形式流动.
(4)由图二知,若蛇的食物来自鼠,
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g.
正确答案
解:(1)若该图一表示碳循环,由于甲是二氧化碳库,所以表示呼吸作用的数字标号有②③④.
(2)由于丁是生产者,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增加图一中的丁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3)图二表示两条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用图一中的丙消费者,丁生产者表示.碳在图二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至少消耗植物,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20%÷20%=20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20%÷20%÷20%=25kg,因此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20+25=45kg.
故答案为:
(1)②③④
(2)丁
(3)丙、丁 含碳有机物
(4)45
解析
解:(1)若该图一表示碳循环,由于甲是二氧化碳库,所以表示呼吸作用的数字标号有②③④.
(2)由于丁是生产者,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增加图一中的丁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3)图二表示两条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用图一中的丙消费者,丁生产者表示.碳在图二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至少消耗植物,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20%÷20%=20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20%÷20%÷20%=25kg,因此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20+25=45kg.
故答案为:
(1)②③④
(2)丁
(3)丙、丁 含碳有机物
(4)45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请回答:
(1)流经该生物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2)图中A表示______,B、C、D表示______,E表示______.
(3)③、⑤表示______ 过程.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2)图中A表示生产者,B、C和D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3)③⑤表示呼吸作用.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呼吸作用
(4)单向流动、逐级流动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2)图中A表示生产者,B、C和D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3)③⑤表示呼吸作用.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呼吸作用
(4)单向流动、逐级流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