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如图是某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其有四个去向:热能23+流向下一营养级14+流向分解者的3+未被利用的70=1.10×105kJ/(m2•y),A错误;
B、由于生产者、消费者的种类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有多少条食物链,B错误;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Ⅰ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Ⅱ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为(14+2)和(2.1+5.1+0.05+0.25-5)=2.5,因此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C.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开始与生产者对太阳能的辐射固定,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太阳能,射进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要远大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照到该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植物叶面上的太阳能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正确;
D、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远大于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经营果园效益不错,是现在很多农户的选择,但是,如果对果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生态型果园,则会获得更可观的效益.下图是一个生态果园的设计构想图,请据图分析:
(1)从食物关系看,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家禽占据______个营养级.
(2)果林中可以套种牧草,应用了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特点,鸟类会取食果实和牧草,但可以有效地防治虫害,与用农药治虫相比,其好处是______.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该生态系统由于实现了______,所以没有废物产生,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由于不断有产品输出,所以需要给土壤补充适量的____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假设每年牲畜同化的总能量为5.5×107kj,通过粪便传给沼气池中微生物的能量为1.4×106kj,则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食物关系看,图中有5条食物链,家禽占据2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2)果林中可以套种牧草,这是应用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鸟类可以有效地防治虫害,与用农药治虫相比,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由于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所以没有废物产生,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由于不断有产品输出,所以需要给土壤补充适量的肥料.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牲畜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不是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它们之间没有能量传递.
故答案为:
(1)5 2
(2)垂直 减数环境污染 间接
(3)物质循环再生 肥料
(4)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0
解析
解:(1)从食物关系看,图中有5条食物链,家禽占据2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2)果林中可以套种牧草,这是应用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鸟类可以有效地防治虫害,与用农药治虫相比,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由于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所以没有废物产生,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由于不断有产品输出,所以需要给土壤补充适量的肥料.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牲畜和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不是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它们之间没有能量传递.
故答案为:
(1)5 2
(2)垂直 减数环境污染 间接
(3)物质循环再生 肥料
(4)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0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可见入射的太阳能为1500000kcal/m3/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5000kcal/m3/年,所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5000÷1500000=1%左右,A正确;
B、图中A包括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这是分解者不能利用的;A还包括分解者分解来自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而另一部能量则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也是不能利用的,B错误;
C、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所以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少,C错误;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所以当人们以生产者为食物时,比起利用其他营养级,浪费的能量最少,可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A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主要有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由于生物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细胞呼吸,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较低与细胞呼吸等有关,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环境,D错误.
故选:B.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C、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ABC错误;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传递不循环的,D错误.
故选:C.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来自绿色植物,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2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的食物来源有3个,1、食物中来自绿色植物,需要消耗植物:2×
÷10%=10kg;
2、来自羊肉,需要消耗植物:2×
÷10%÷10%=50kg;
3、来自小型肉食动物,需要消耗植物:2×
÷10%÷10%÷10%=500kg;
所以该人每增加2kg体重,约消耗植物10+50+500=560kg.
故选:B.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④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代表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A、B、C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
C.③⑤⑧过程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正确;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增大③过程,D 错误.
故选:C.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______,分析A→C和F→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A→C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F→B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_____.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中的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E、F是消费者.分析A→C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返回大气的过程;F→B表示被微生物分解,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将大量的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按传递效率20%计算,则图中的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故答案是:
(1)D、E、F CO2 含碳有机物 产生温室效应(或“导致CO2增多”)
(2)能量流动 千焦 D增多,F减少
解析
解:(1)由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E、F是消费者.分析A→C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返回大气的过程;F→B表示被微生物分解,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将大量的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按传递效率20%计算,则图中的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m×20%×20%×20%=.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故答案是:
(1)D、E、F CO2 含碳有机物 产生温室效应(或“导致CO2增多”)
(2)能量流动 千焦 D增多,F减少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
根据图2回答问题:(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2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1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
(4)若图1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a;B种群中的能量为b,A种群的能量为c,A种群的食物中D占的比例为x.若该食物网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0%,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5)当我们通过标记重捕法对种群A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时应该注意两次捕抓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以及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1)①是指的无机环境到生产者,因此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②代表绿色植物到消费者表示捕食关系,③是细胞呼吸,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的序号为 ③④⑤.
(2)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3)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的.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A,E→C→A.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a,B种群中的能量为b,A种群的能量为c.若该食物网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0%,A种群的能量为c,则C种群+D种群的能量为5c.第二营养级生物有B、C、D种群,其总能量为5c+b.第一营养级是E种群,其能量是a.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是.
(5)当我们通过标记重捕法对种群A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时应该注意两次捕抓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以及两次捕捉地点相同、两次捕捉工具相同(标记物不容易脱落、两次捕捉时间相同)等.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③④⑤
(2)分解者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
(5)两次捕捉地点相同、两次捕捉工具相同(标记物不容易脱落、两次捕捉时间相同)
解析
解:(1)①是指的无机环境到生产者,因此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②代表绿色植物到消费者表示捕食关系,③是细胞呼吸,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的序号为 ③④⑤.
(2)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3)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的.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图2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A,E→C→A.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a,B种群中的能量为b,A种群的能量为c.若该食物网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0%,A种群的能量为c,则C种群+D种群的能量为5c.第二营养级生物有B、C、D种群,其总能量为5c+b.第一营养级是E种群,其能量是a.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是.
(5)当我们通过标记重捕法对种群A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时应该注意两次捕抓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以及两次捕捉地点相同、两次捕捉工具相同(标记物不容易脱落、两次捕捉时间相同)等.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③④⑤
(2)分解者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
(5)两次捕捉地点相同、两次捕捉工具相同(标记物不容易脱落、两次捕捉时间相同)
如图1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欲使C增加3kg,需A______kg.
(4)如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
①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175+200+875=1250KJ;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所以从A到B传递效率是×100%=16%;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
×100%=15%;
(3)C增加3KJ,需要A的量是:3÷15%÷16%=125KJ;
(4)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1250
(2)16% 15%
(3)125
(4)①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175+200+875=1250KJ;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所以从A到B传递效率是×100%=16%;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
×100%=15%;
(3)C增加3KJ,需要A的量是:3÷15%÷16%=125KJ;
(4)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1250
(2)16% 15%
(3)125
(4)①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
B、各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各营养级储存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正确;
C、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D.
要想较经济地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项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就越少.要想使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最经济的利用,应该以植物类食物为主.鸡蛋、草鱼和猪肉都是动物类食物,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和小麦都是植物类食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故选:B.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林德曼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运用定量分析法,B正确;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实验,C错误;
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并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