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若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9.3×109kJ,B生物种群的总能量是3.1×108kJ,从理论上推算,A生物种群的总能量最少为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E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的能量去向另外有哪些途径?_________。
(3)若B种群生物大量减少,C和D种群将如何变化?________。
(4)假设这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若草原沙漠化日趋严重,那么C生物与A生物的奔跑能力将____。
正确答案
(1)6.2×107kJ
(2)—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被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恢复稳态
(4)加强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内,B、C、D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中C的数量受到______(填字母)的限制,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中D的数目大量减少,生产者的数量将________。
(2)图中揭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维持该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最终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
(3)已知B、C固定的能量分别是1600J/(cm2·a)、200J/(cm2·a),在面积为100cm2的范围内,初级消费者每年未利用的能量数值为______J;次级消费者增加50kg,需要生产者____kg。
正确答案
(1)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B、D 减少(或先减少后趋于平衡)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太阳能
(3)4000 4000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请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_______。
(2)写出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原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型。
(4)如果这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最好让能量多流向_________种群内。
正确答案
(1)C→B→A
(2)①.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 ②.C种群个体数剧减,种群B食物减少
(3)增长
(4)B
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作用;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_的功能。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克。
正确答案
(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 CO2(2)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竞争和捕食 875
研究者对某湖泊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关系图,据图回答:
(1)该群落共有_______个营养级。
(2)第一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主要原因是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浮游植物有大量的能量沉入水底,被湖中________利用。根据图示中的数据,该湖泊泥土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
(2)分解者 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正确答案
(l)CO2 绿色植物固定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3 兔和鼠
(4)食物链 营养级
下图中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一些生物间的关系。
(1)在图乙中,有____条食物链,鹰为第_______营养级。
(2)狼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当狼的数量减少时,兔的数量将________。
(3)在图甲中,消费者包括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相当于乙图中的细菌。
(4)A→C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流动,A→D间碳以________形式进行流动。
(5)细菌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是否可以被草利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3 三、四
(2)捕食与竞争 减少
(3)D、E、F、B C
(4)CO2 有机物
(5)不能 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草只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
(1)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____________(填生物成分)所利用。
(3)若D还能以E为食物,则B的数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4)若图表示冬季某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入A的二氧化碳总量为M,由A进入E的二氧化碳量为N,则M和N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D、E、F
(2)分解者
(3)增加
(4)M>N
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过程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____________作用。
(3)若图1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问的关系如图2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kJ。
(4)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
正确答案
(1)CO2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捕食 线粒体 分解者的分解(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3)4.5×107(4)能量流动 热 逐级递减(单向逐级递减)
(5)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合理即可)
下图1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1中的_____和图2中的_____,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和图2中未标出的是____。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4)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_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图1中的食物链有____条。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农作物,1/4来自家禽,1/4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___千克。
(6)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作物 水稻和大豆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4)抵抗力 农作物
(5)3 55
(6)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千克。
(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有机物 CO2(2)E 减少(降低)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4)迁地保护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O2 有机物
(2)高 3.0×107(3)群落
(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的食物来源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_克。
正确答案
(1)有机物
(2)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4)竞争和捕食 875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_________。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kg。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h可积累葡萄糖_______m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_______。
(6)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__________。
(7)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的特点。
正确答案
(1)E→F→D→B
(2)A→E是以CO2形式,D→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3)80
(4)600
(5)产生温室效应(CO2增多)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中的名称:①_________;③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3中的A有5000kg,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E的生物可能增重______kg。C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1)丁;甲;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
(2)增长型;甲捕食的乙数量下降,食物不足;甲的天敌丙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3)200;二氧化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