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
(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___.
(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
(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甲为生产者,B表示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食用和药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4)图1中丙为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食用菌(真菌)、蚯蚓.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细胞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直接使用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物种类
(4)食用菌、蚯蚓
解析
解:(1)图1中甲为生产者,B表示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食用和药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4)图1中丙为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食用菌(真菌)、蚯蚓.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细胞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直接使用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物种类
(4)食用菌、蚯蚓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代表生产者,6过程可以代表光合作用,A正确;
B、生物群落是指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
C、3是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但有些动物如蚯蚓等也是分解者,C错误;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形式传递,D错误.
故选:A.
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过程中实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A正确;
B、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B正确;
C、E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C错误;
D、B为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而E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正确.
故选:C.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①是生产者,⑤是呼吸作用,⑥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
B、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生产者,B正确;
C、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C错误;
D、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在①②③所组成的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D正确.
故选:BD.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①②③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在过程④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A错误;
B、若M为大气中的N2,则②过程不存在,①过程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B正确;
C、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不是分解者的③过程的加剧,而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C错误;
D、若M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大于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D错误.
故选:B.
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______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__.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______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_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_____效应.
(7)从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光合作用是在细胞内叶绿体中进行的;过程③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
(2)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岩石圈中的碳以碳酸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①光合作用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竞争关系,④表示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线粒体
(2)碳酸钙 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3)全球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捕食、竞争 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
(5)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6)温室
(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解析
解:(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光合作用是在细胞内叶绿体中进行的;过程③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
(2)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岩石圈中的碳以碳酸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除①光合作用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竞争关系,④表示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线粒体
(2)碳酸钙 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3)全球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捕食、竞争 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
(5)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6)温室
(7)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消耗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且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因此,水鸟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消耗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1÷20%÷20%÷20%=125千克.
故选:B.
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兔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了,这部分能量是不能被生物群落内的生物再利用的,A正确;
B、兔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所以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同化的能量,B错误;
C、狐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狐的摄入量-狐的粪便量,所以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狐同化的能量,而属于它的上一营养级兔的能量,C正确;
D、兔同化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下一营养级狐,D正确.
故选:B.
若牛的同化量为100%,呼吸量为48%,粪便量为36%,则牛的能量利用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牛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其同化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包括在若牛的同化量的100%,又因为牛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48%,所以牛利用的能量是100%-48%=52%.
故选:B.
(2015春•枣庄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正确;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错误;
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C正确;
D、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正确.
故选:B.
在如图食物网中,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的草量为y.鸟的增重中,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a,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1-a表示鸟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要求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y,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大值20%,据此可以列式y=ax÷20%÷20%+(1-a)x÷20%=25ax+5x-5ax=20ax+5x.
故选:C.
(2015秋•泗县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是生产者,属于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B能吸收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A正确;
B、③⑤⑧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它们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
D、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骤然增多导致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正确.
故选:C.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 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 利用.
正确答案
生产者
13.5
20
60%
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总量为:118872百万千焦-118761百万千焦═111百万千焦.
(2)从A到B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从B到C能量的传递效率为:(3÷15)×100%=20%.
(3)异化作用是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1.8÷3)×100%=60%.
(4)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少量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故答案为:
(1)A(111)生产者
(2)13.5 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
如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在“兔子 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去向与图中______到______ 表示的途径最相似.
(4)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排除的粪便量为b,呼吸量为c,则由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是兔子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与图中B到分解者利用表示的途径最相似.
(4)生态系统中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在该生态系统中,假设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于粪便中的能量为b,说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a-b;因此,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20%(a-b).
故答案为:
(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B 分解者利用
(4)(a-b)×20%
解析
解:(1)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是兔子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与图中B到分解者利用表示的途径最相似.
(4)生态系统中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在该生态系统中,假设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于粪便中的能量为b,说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a-b;因此,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20%(a-b).
故答案为:
(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B 分解者利用
(4)(a-b)×20%
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化能合成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同时,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进入无机环境,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