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942年,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所示的数据.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l)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能量输入、______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填能量数值).这些能量是沿着______逐级流动的.其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______的能量.

(3)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

(4)能量是以______的形式输入的,以______的形式在群落内流动,与能量从群落中输出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是______

(5)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传递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464.6

食物链、食物网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13.5%

光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三个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未被利用的能量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和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

(3)能量的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100%.据图分析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464.6单位,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62.8单位,故传递效率约为62.8÷464.6=13.52%.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是以化学能的学生流动的,最终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5)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的遗传、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 

故答案是:

(1)传递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植物的光合作用)

(2)464.6     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级)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3)13.5%

(4)光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化学能)    呼吸作用

(5)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强调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模式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不考虑害虫捕食农作物,则人要获得1KJ的能量,农作物需要固定的太阳能至少______KJ(假设人直接从农作物和家禽、家畜获得的能量相等).

正确答案

15

解析

解:据图分析,不考虑害虫捕食农作物,则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人,农作物→家畜和家禽→人.计算食物链中消耗生产者至少的量需要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农作物需要固定的太阳能为1÷2÷20%+1÷2÷20%÷20%=15KJ.

故答案为:

1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A和B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定比吃牛肉的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的多少,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能量多或一样多;①错误;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效率不变,都是10%-20%,②错误;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10000÷20%×10%×10%=500人,③正确;

④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③④.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

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B错误;

C、B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传给C和传给分解者,由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上看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的呼吸量加三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所以B的同化量大于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C正确;

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分解者,丙代表消费者

B①和②分别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碳元素在甲、乙、丙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

D能量在甲乙之间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A错误;

B、①和②分别代表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错误;

C、碳元素在甲、乙、丙中主要以有机物形式流动,C错误;

D、能量在甲乙组成的食物链之间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固氮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谢类型全是异养需氧型

B必须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固氮

C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D能将NO3-还原成NH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根据固氮微生物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其中有的像鱼腥藻在土壤里生长固氮属于第一类.他们不依存与植物体,所以是自养的,A错误;

B、根瘤菌必须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固氮,而鱼腥藻等不依存与植物体,自生固氮,B错误;

C、生物固氮是将大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氮气还原成氨气,再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被植物利用,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C正确;

D、生物固氮是将大气中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氮气还原成氨气,反硝化细菌能将NO3-还原成NH3,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镇江校级月考)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 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 代表4 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______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_____.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_____(填字母) 的大量减少,则会加剧温室效应.假设图中动物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的措施属于______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的功能,该功能具有______的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b的灭绝,则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由此可写出食物链,具体见答案.最高营养级由于缺少天敌,因此其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主要是人为因素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A(生产者)的大量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的.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乙中的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   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2)K值(环境容纳量)    A      易地保护

(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

解析

解:(1)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因此a属于第二营养级,bc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为第四营养级,由此可写出食物链,具体见答案.最高营养级由于缺少天敌,因此其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主要是人为因素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A(生产者)的大量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的.

(3)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乙中的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   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2)K值(环境容纳量)    A      易地保护

(3)信息传递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1/(m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为16000kca1/(m3•年)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逐级递增

④各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与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等有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部量为16000kca1/(m3•年),而不是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①错误;

②A中包括的各营养级的呼吸,呼吸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被分解者利用,②错误;

③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1800÷16000=11.25%、250÷1800=13.9%、40÷250=16%,所以是逐级递增的,③正确;

④各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与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等有关,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③④,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方法是生命科学学习与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B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同位素示踪法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经

C摩尔根及其同事运用类比推理法,合理地解释了果蝇红白眼性状的遗传现象,并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采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A正确;

B、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利用14C表示的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径,B正确;

C、摩尔根及其同事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了果蝇红白眼性状的遗传现象,并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生态系统中E、D、C、B、F顺次构成一条食物链

B图中A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个体数量一定为E>D>C>B

D图中E同化的能量大约为B同化能量的125-1000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F是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A错误;

B、图中E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C、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分布一定为E>D>C>B,不能确定其数量关系,C错误;

D、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E同化的能量大约为B同化能量的125-1000倍,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狼吃掉一只兔时,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无法获,A错误;

B、能量是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从非物质环境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因为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等于各营养级现存能量的总和

B能量在食物链上传递的载体是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C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遵循重复利用原则

D碳循环中,往返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物质为CO2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由于各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营养级现存能量的总和,A错误;

B、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在食物链上传递的载体是含碳的有机化合物,B正确;

C、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循环遵循重复利用原则,C错误;

D、碳循环中,往返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物质为CO2,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B图中 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A、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骤然增多导致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B错误;

C、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

D、图中⑤过程为消费者(动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动物一般在地面活动,所以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对⑤过程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

C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N2,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0,A错误;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100%,B错误;

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呼吸一热能散失,C 正确;

D、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落叶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A正确;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都能够分解有机物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C正确;

D、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落叶,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