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1)物质的量各为1mol的钠、镁、铝与1mol·L-1的盐酸100mL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2)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最好加入_________物质,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除去SO2气体中少量的HCl最好加入_________物质,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_________。(填序号)①CaCl2 ②Ca(OH)2  ③BaCl2 

(4)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NaAlO2   ②(NH42CO3    ③Na2CO3   ④Al(OH)3 ⑤Ca(OH)2   ⑥NaHSO3

正确答案

(1)10:1:1   ;  1:1 

(2) Fe  ;   Fe +2Fe3 ══3Fe2+  ; 饱和NaHSO 3溶液; HSO 3+ H+══SO 2↑+H2O          

(3)①③  (2分)

(4) ②④⑥  (2分) 其余各1分

试题分析:(1)盐酸只有0.1mol,所以镁、铝过量,而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故钠反应完全。故镁、铝反应得到0.05molH2,钠反应得到0.5molH2。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10:1:1。

根据反应:

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NaHCO3 +HCl="NaCl" +H2O +CO2  

1           :        1        1      :           1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1:1。

(2)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加入铁粉,将氯化铁转化为氯化亚铁。反应为:

Fe +2Fe3 ══3Fe2,除去SO2气体中少量的HCl最好加入饱和NaHSO 3溶液,NaHSO 3溶液与HCl反应生成SO2,离子方程式为HSO 3+ H+══SO 2↑+H2O。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CaCl2、BaCl2,碳酸钠与CaCl2、BaCl2生成沉淀,碳酸氢钠不反应。

(4)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两性化合物(如Al2O3、Al(OH)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NaHSO 3等)、单质(如Al)、氨基酸等。Na2CO3、Ca(OH)2、NaAlO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盐酸反应;其余②④⑥均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涉及的化学知识较多,需学生对知识的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X、Y、Z、Q、M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下表:

 

(1)X的气态氢化物的大量生产曾经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请写出该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已知37Rb和53I都位于第五周期,分别与Z和M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半径:  Rb>I                   

B.RbM中含有共价键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M>I

D.Rb、Q、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两两发生反应

(3)化合物QX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抗熔融金属侵蚀的能力强,是熔铸纯铁、铝或铝合金理想的坩埚材料。有关化合物QX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如下(所有热量数据均已折合为25℃、101.3 kPa条件下的数值)

可用Q和X的单质在800 ~ 1000℃制得,每生成1 mol QX,吸收a kJ的热量。

可用Q的氧化物、焦炭和X的单质在1600 ~ 1750℃生成QX,每生成1 mol QX,消耗18 g碳,吸收b kJ的热量。

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在理论上Q的氧化物跟焦炭反应生成Q单质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X、Y组成的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将标准状况下40 L该无色气体与15 L氧气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同时生成两种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确答案

(共8分)

(1)

(2)A  C  D(有错不得分,答对2个得1分,全对得2分)

(3)3C(s)+ Al 2O3(s)= 2Al(s)+3CO(g) △H=" -(2a-2b)" kJ/mol 或 △H=" 2b" -2a kJ/mol

(4)8NO + 3O2 + 8OH- = 2NO-3+6NO- 2+ 4H2O

试题分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X:N;Y:O;Z:Na;Q:Al;M:Cl。

(1)NH3的电子式:

(2)A.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递减,所以Rb>I,正确;B.RbM中只含有离子键,错误;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与非金属性强弱有关:M>I ,正确;D.Rb、Q、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强酸,所以可以两两发生反应,正确。

(3)根据题意可得①式N2(g)+2Al(s)="2" AlN(s)   △H=+2akJ/mol;             ②式3C(s)+ Al 2O3(s)+ N2(g)=" 2" AlN(s)+3CO(g)△H=+2bkJ/mol,由②式-①式可得目标方程式:3C(s)+ Al 2O3(s)= 2Al(s)+3CO(g) △H=" -(2a-2b)" kJ/mol。

(4)X、Y组成的一种无色气体为NO,与氧气按照8:3的比例反应:8NO + 3O2 + 8OH- = 2NO-3+6NO- 2+ 4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          

a. S          b. N2          c. Na          d. Mg          e. Al

(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元素价态的操作方法是:                              。则B的化学式为               

(3)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B为两性化合物,则X的化学式可能为(写出不同类物质)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写一条)                                             

正确答案

(10分)

(1)d、e(2分)

(2)向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通入少量Cl2溶液呈血红色   (2分)

(3)HCl;NaOH(各1分)  AlO2+ H+ + H2O = Al(OH)3↓或Al3++3OH= Al(OH)3↓(2分)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A与X反应可进行两个阶段,可知A与X中至少有一种元素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态。

(1)由题,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被氧化,是还原剂,同时与X可生成两种不同价态的纯净物,由题可得S可生成多种价态,如SO2­­­、SO­3等符合条件;N可被氧化生成多种价态,如NO、NO­2等,Na亦可被氧化生成多种价态的化合物,如Na2O2,Na2O等;Mg与Al均不可;

(2)由题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可知A为Cl,Cl与金属反应一般产生负一价,所以有变价的为X。常见的金属元素中有变价的有Fe、Cu、Mn等;

(3)由题可知B为两性化合物且X为强电解质,A与X反应生成B,B与X反应生成C,C与A反应生成B,所以B应为Al(OH)3,强电解质X既可能是酸(如HCl)也可能碱 (如NaOH)。若X为酸,如HCl时,反应①离子方程式  AlO2+ H+ + H2O = Al(OH)3↓;若X为碱,如NaOH时,反应①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氮化硅膜与二氧化硅膜相比较具有表面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故氮化硅膜可用于半导体工业。为生成氮化硅膜,可以用NH3和SiH4(硅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在600℃的加热基板上生成氮化硅膜:

3 SiH4+4NH3Si3N4+12H2

(1)以硅化镁为原料制备硅烷的反应和工业流程如下:

反应原理:4NH4Cl+Mg2Si4NH3↑+SiH4↑+2MgCl2(△H < 0)

①NH4Cl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SiH4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生产硅烷的过程中液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实验室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该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除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外,还可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白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2)三硅酸镁(Mg2Si3O8∙nH2O)难溶于水,在医药上可做抗酸剂。它除了可以中和胃液中多余酸之外,生成的H2SiO3还可覆盖在有溃疡的胃表面,保护其不再受刺激。三硅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0.184 g三硅酸镁加到50 mL 0.1 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剩余的盐酸,消耗NaOH溶液30 mL,则Mg2Si3O8∙nH2O的n值为_________。(注:Mg2Si3O8的摩尔质量为260 g/mol)

正确答案

(14分)

(1)①极性键(或共价键)、离子键        

②吸收热量,保证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答“制冷”或“降温”均可)

③4NH3+5O24NO+6H2O   NH4NO3(或:硝酸铵)

(2)Mg2Si3O8∙nH2O + 4HCl = 3H2SiO3 + 2MgCl2 + (n-1)H2O         6

试题分析:

(1)③4NH3+5O24NO+6H2O   2NO+ O2 ="2N" O2  3N O2+ H2O= 2HNO3+ NO

NH3+ HNO3 = NH4NO(白烟)  设Mg2Si3O8∙nH2O的物质的量为x

(2)HCl +  NaOH="NaCl+" H2O       Mg2Si3O8∙nH2O + 4HCl = 3H2SiO3 + 2MgCl2 + (n-1)H2

30*0.1*10-3     30*0.1*10-3                           1                 4

x         50*0.1*10-3 -30*0.1*10-3

x=5*0.1*10-3

M Mg2Si3O8nH2O="m/n=0.184" g/5*0.1*10-3=368(g/mol)   n=(368-260)/18=6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气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ΔH =+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ΔH =+247.4 kJ·mol-1

2H2S(g)=2H2(g)+S2(g)ΔH =+169.8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  H2O(g)反应生成CO2(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S 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 H2S 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燃烧生成的 SO2与 H2S 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O 的热分解也可得到 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 A、B 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乙(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Mg2Cu 是一种储氢合金。 350 ℃时,Mg2Cu 与 H2反应,生成 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0.077)。Mg2Cu 与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4(g)+2H2O(g)=CO2(g)+4H2(g)ΔH=+165.0 kJ·mol-1

(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2H2O+3S(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2)2+8OH-6e=CO+N2↑+6H2O

(5)2Mg2Cu+3H2△,MgCu2+3MgH2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及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将所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①×2-反应②即得题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H2O(g)=CO2(g)+4H2(g)ΔH=+165.0 kJ·mol-1

(3)由图中A、B的体积分数比例近似为2∶1,则可确定A为H原子,B为O原子。

(4)H2是由溶液中的H在阴极放电得到的,则阳极产生的是N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N2↑+6H2O。

(5)由Mg2Cu变为MgCu2,可知Mg含量下降,则生成物中氢化物仅含的一种金属元素必为Mg,再根据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则Mg与H物质的量之比为,即化学式为MgH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2Cu+3H2△,MgCu2+3Mg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为五种元素的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只有E为金属元素,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E顺序依次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和D化合可得丁。已知乙、丙每个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下图为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A、C、E用元素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2)写出实验室制取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戊的分子式为_______。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中,D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4)A与丙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甲与单质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8gE在A中燃烧放出热量QkJ,写出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热量是常温下测定的)。

(6)实验室配制庚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MnO2 + 4H+ + 2ClMn2+ + Cl2↑ + 2H2O

(3)HClO      

(4)3Cl2 + 2NH3= N2 + 6HCl

(5)2Fe(s) + 3Cl2(g) FeCl3(s),△H = -14 Q  kJ·mol-1

(6)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FeCl2晶体,搅拌溶解,然后加水稀释,并加入少许铁粉。

试题解析:根据B可与A、C、D生成化合物甲、乙、丙,原子序数按B、D、C、A、E依次增大,且乙、丙为10电子分子,可判断B为H2。结合C与丙反应生成乙,且乙可与A单质反应,推断出C为O2,D为N2,则乙为H2O,丙为NH3。结合A可与乙(H2O)反应,且产物戊光照可得C(O2)和甲,可推出A为Cl2,戊为HClO,甲为HCl。A(Cl2)与E反应生成己,己又可与E反应生成庚,可推出E为变价金属Fe,己为FeCl3,则庚为FeCl2

(2)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3)H2与N2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为N2H4

(4)根据Cl2与NH3反应生成N2和HCl,可写出方程式。

(5)8gFe与Cl2反应放出QkJ热量,即molFe可放出QkJ热量,据此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注意题中强调热量在常温下测定,常温下Fe和FeCl3均为固体。

(6)实验室配制FeCl2溶液时,为防止Fe2+水解,需将FeCl2晶体在盐酸中溶解,然后稀释,并加适量铁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香料Ⅴ的制备方法如下: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化合物I可由经两步反应制得,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mol的化合物II和Ⅲ分别与H2反应,最多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该工艺中第①步的目的是         。为检验①中CH3I的碘原子,实验室的操作是:取少量CH3I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水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加入              ,再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5)芳香化合物Ⅵ是Ⅲ的一种无甲基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Ⅵ的结构简式为      

(6)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Ⅳ与乙二醇发生类似反应④的反应,该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正确答案

(1)C7H8O2(2分),羟基和醛基(2分)

(2)(2分)

(3)3:4(2分)

(4)保护酚羟基,防止化合物Ⅰ氧化制醛时氧化酚羟基(2分)。加入稀硝酸(1分)至酸性(1分)。或加入足(过)量(1分)稀硝酸(1分)。

(5)(2分)

(6)或者(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I的结构简式很容易得出其分子式为C7H8O2 ;IV中的含氧官能团是醛基和酚羟基。

(2)化合物I由制备,主要是Cl原子在碱性水溶液中被OH取代,形成醇羟基,因为酚羟基有弱酸性,所以在碱性条件下要反应生成酚纳盐,所以要得到I,还需酸化。因此制备总共经过两步反应,那么第一步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

(3)化合物III比化合物II侧链多了一个-CHO,因此能多消耗H21mol,所以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4)工艺中反应②是氧化反应,因此第一步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防止其被氧化;CH3I的I原子与C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因此要检验I原子,要让CH3I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用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黄色沉淀,证明含有I原子。

(5)III的同分异构体VI不含有-CH3,而能够发声水解,说明含有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则构成的是甲酸某酯的结构(-O-CHO),因此满足条件的VI的结构简式为

(6)从反应④的产物来看,化合物IV中的醛基和2分子的乙醇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两个C-O单键,因此若把2分子的乙醇换成乙二醇,则反应会按1:1或2:2进行,乙二醇中的2个羟基均反应,所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是五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l)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Z的10电子氢化物分子中均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其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YZ2形成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精密pH试纸(精确到0.l)测定酸雨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用1 mol/L100 m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0.1molTZ2气体,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pH<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5℃、101kPa下,己知W与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与足量Z2点燃完全反应(生成W的最高价

化合物),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l mol e_放热19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ⅣA族(2分)

(2)极性键(或共价键)  H2O(2分)

(3)3NO2+H2O=2HNO3+NO(2分);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酸雨液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2分)

(4)OH+SO2=HSO3(2分);因为HSO3存在:HSO3SO32+H和HSO3+H2O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它的水解程度(2分)

(5)SiH4(g)+2O2(g)=SiO2(s)+2H2O(l) △H=—1520kJ/mol(2分)

试题分析: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因此Z是氧元素。a=8,所以X、Y、T的原子序数分别是1、7、16,则分别是H、N和S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且W的原子半径最大,所以W是第三周期元素,因此W是Si元素。

(1)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ⅣA族。

(2)Y、Z的10电子氢化物分子分别是NH3和H2O,其中均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氮元素的,因此氢化物稳定性强的是H2O。

(3)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从而形成硝酸型酸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值的实验操作是: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酸雨液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

(4)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1mol/L×0.1L=0.1mol,这说明与SO2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反应中生成亚硫酸氢钠,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SO2=HSO3。溶液中存在HSO3的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即HSO3+H2OH2SO3+OH、HSO3SO32+H,由于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它的水解程度,因此溶液显酸性,即pH<7。

(5)W与X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是SiH4,在和氧气的反应中转移8个电子(从—4价升高到+4价),所以根据题意可知,每生成1mol二氧化硅反应放出的热量=190 kJ×8=1520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 △H=—1520kJ/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

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试回答: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由A、B、W三种元素组成的18电子微粒的结构简式为             

(3)经测定A2W2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还要弱,请写出其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废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W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氢化物DA,熔点为800℃。DA能与水反应放氢气,若将1mol DA和1 mol 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是           L(标准状况下)。

正确答案

(1)第三周期,Ⅲ A族;Al2O3+2OH-="2" AlO2-+H2O

(2)CH3OH(写出分子式给1分)

(3)H2O2H++HO2;BaO2+ H2SO4 = BaSO4↓+H2O2

(4)Cu + 2H++ H2O2 = Cu2++ 2H2O

(5)56 L

试题分析: 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判断A、W分别为H、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水、过氧化氢。A、D同主族,D为Na元素。又因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所以E为第三周期第三主族元素Al,五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39,所以B为C元素。

(1)E为第三周期第三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 AlO2-+H2O

(2)由H、C、O组成的18电子的物质是甲醇,结构简式为CH3OH;

(3)过氧化氢的电离是部分电离,H2O2H++HO2-;硫酸与BaO2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O2+ H2SO4 = BaSO4↓+H2O2

(4)铜与硫酸、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铜离子、水,其离子方程式为Cu + 2H++ H2O2 = Cu2++ 2H2O

(5)氢化物DA即NaH,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1molNaH和1molAl与足量的水反应共生成2.5mol的氢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与C的原子序数之和,由D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B、C、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Y、Z,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试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Y与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与D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之间可以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该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具体离子符号表示);

(5)实验室中,应将X的浓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正确答案

(12分)

(1)(2分)            (2)N

(3)Al2O3+2OH-+3H2O=2[Al(OH)4]-   (2分)

(4)酸(2分)         (2分)

(5)    (2分)

试题分析:因为由D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所以D是氯元素。B、C、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在反应中X、Y、Z均可生成盐和水,则其中有一种肯定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所以肯定有一种是氢氧化铝,A在第二周期可以与氢氧化铝反应,则A是氮元素,根据A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与C的原子序数之和,则B、C应该是钠、铝。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2)根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同主族半径越来越大,则N

(3)因为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生成盐和水,Al2O3+2OH-=AlO2+H2O或Al2O3+2OH-+3H2O=2[Al(OH)4]-

(4)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显酸性,铵根离子要水解,所以是

(5)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方程式是

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但是突破口简单,解题思路容易抓住,整体难度不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1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Al、(NH4)2SO4、MgCl2、A1Cl3、Fe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混合物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况下体积):

请回答

(1)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2_________(填“是”或“否”);

(2)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4)2SO4_____(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原固体混合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正确答案

(1)否(2分)  (2)是(2分)气体通过浓硫酸减少4.48L(2分)

(3)A1(OH)3+3H+=A13++3H2O (2分)  (4)A1、(NH4)2SO4、MgCl2 (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1)甲同学认为X中除外还可能含有。若要确认其中的,应选用   (填序号)。

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除外还可能含量有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2)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3)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5)如果气体Y中含有,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正确答案

((共10分,每空2分)

(1)D

(2) 检验SO2是否除尽

(3)C+2H2SO4CO2↑+2SO2↑+2 H2O

(4)C

(5)D中的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关元素X、Y、Z、D、E的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X的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

①保存EY2溶液时,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E单质

②EY2只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EY3只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③铜片、碳棒和EY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

(3)将Z单质在X的单质中燃烧的产物和等物质的量的Y单质同时通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H2O22H2O+O2

(2)①、③

(3)溶液呈红色且不褪去 SO2+Cl2+2H2O=4H+SO42-+2Cl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的X为氧元素;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氧元素,二是氯元素,显然Y不可能再是氧,而是氯元素;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Z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电离出电子数相等(各10个)的阴阳离子的是碱,该可溶性碱只能是NaOH,D是钠元素;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的常见金属为铁。

(1)氧的氢化物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是H2O2,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铁与氯可形成两种化合物FeCl2、FeCl3, 保存FeCl2溶液时,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单质,防止Fe2被氧化,①正确;FeCl2也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如2FeCl3+Fe=3FeCl2,②不正确;铜片、碳棒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片为负极,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③正确。(3)SO2与Cl2等物质的量反应可生成不具有漂白性的HCl和H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品红不褪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请针对以下三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A、B、C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C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将A、C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的白色胶状沉淀。

①A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向水中加入X物质,X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        (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

②A与C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与X同周期,同时A在X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常温常压下C为白色固体,B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①若A为该元素的白色固体单质,则1mol A单质中含共价键数目为   NA ,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②X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常温下,X为气态酸性氧化物。

①A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    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第三周期ⅢA族   抑制

②3[Al(OH)4]-+ Al3+=4Al(OH)3

(2)①6         

②Cl2+H2O= H++Cl-+ HClO

(3)①离子键、共价键  

② C(CO32)<C(H+)<C(OH)<C(HCO3)<C(Na+)

试题分析:(1)①若A、B、C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C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将A、C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的白色胶状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A含有铝离子,B为氢氧化铝,C含有[Al(OH)4]‾,x为氢氧化钠。所以A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IIA族;X为NaOH,强碱对抑制水的电离平衡。

②A中含Al3+、C中含[Al(OH)4]‾,二者混合生成Al(OH)3,离子方程式为:3[Al(OH)4]-+ Al3+=4Al(OH)3

(2)①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与X同周期,同时A在X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常温常压下C为白色固体,B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磷,B为三氯化磷,C为五氯化磷,x为氯气。若A为该元素的白色固体单质,则A为白磷,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所以1mol A单质中含共价键数目为6NA ,B为三氯化磷,电子式为:

②X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 HClO

(3)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常温下,X为气态酸性氧化物,则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x为二氧化碳。①A为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为共价键,所以A中所含有的化学键是: 离子键、共价键。

②C为NaHCO3,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所以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CO32)<C(H+)<C(OH)<C(HCO3)<C(N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 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⑴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       ,它的空间结构是      

⑶将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写出离子方程式:                      

⑷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于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⑸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正确答案

(1)8Al+3Fe3O49Fe+4Al2O3

(2)  直线形      (3) 2Fe3++Cu=2Fe2++Cu2+

(4)2Al+2OH-+2H2O=2AlO-2+3H2

AlO2-+CO2+2H2O=Al(OH)3↓+HCO3- (注:不要求写OH-+CO2=HCO-3

(5)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有黑色的碳

根据①可知,这是铝热反应,所以C是铝,则H是氧化铝,A是氧气,G是四氧化三铁,B就是铁。常见的温室气体是CO2,所以I是CO2,则D是碳。能在CO2中燃烧,能把CO2中的碳置换出来的是镁,即E是镁,F是氧化镁,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

下一知识点 : 促进身心健康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关注营养平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