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营养平衡
- 共7918题
I、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金属铝的生产是以Al2O3为原料,与冰晶石(Na3AlF6)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则化学方程式为: .其电极均由石墨材料做成,则电解时不断消耗的电极是 ;(填“阴极”或“阳极”)。
(2)对铝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处理过的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反应式为 ;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化学反应为2Al+3Ag2O+2NaOH+3H2O═2Na[Al(OH)4]+6Ag,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II、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图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H的数值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
(2)工业合成氨反应如下,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 。
Ⅲ、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
有3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 mol电子。
(2)氯化铁溶液称为化学试剂中的“多面手”,写出SO2通入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Ⅰ.(1)2Al2O3=2Al+3O2;阳极
(2)2Al+3H2O-6e-=Al2O3+6H+
(3)Al-3e-+4OH-=AlO2-+H2O 变大
Ⅱ.(1)N2(g)+3H2(g)=2NH3(g)△H=-2(b-a)kJ/mol
(2)AB
Ⅲ、(1)32
(2) 2Fe3++SO2+2H2O=2Fe2++SO42-+4H+
I、(1)以Al2O3为原料,与冰晶石(Na3AlF6)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2Al+3O2;阳极上生成氧气消耗电极石墨。
(2)对铝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处理过的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面形成氧化膜,铝失电子生成氧化铝,反应的阳极电极反应为:2Al+3H2O-6e-=Al2O3+6H+。
(3)化学反应为2Al+3Ag2O+2NaOH+3H2O═2Na[Al(OH)4]+6Ag,负极是铝失电子在碱溶液中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Al+4OH--3e-=[Al(OH)4-],或Al-3e-+4OH-=AlO2-+2H2O
II、(1)细心观察图可知,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b-a)kJ,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2(b-a)kJ•mol-1
(2)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但平衡常数不变,故A正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平衡不动,平衡常数也不变,故C错;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即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故错。
III(1),有3mol FeS2参加反应,电子转移为8×2×2=32mol,故答案为:32
(2)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Al3+、Fe3+、Mg2+、Na+、CO、Cl-、NO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另取部分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氢氧化钠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可用下图表示。
试推断:
(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 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溶液中至少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混合而成;其物质的量比为 。
(3) 写出图中ab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Al3+、Mg2+、Cl- ;Fe3+、CO (错写不得分,漏写一个扣1分)
(2)AlCl3、MgCl2 ; 1:1 (错写不得分,漏写一个扣1分)
(3)Al(OH)3+ OH-="=" AlO2-+ 2H2O
由于原溶液无色,故排除Fe3+的存在;
由(1)可证明含有Cl-
由(2)图示可知,沉淀部分溶解,一定含有Al3+、Mg2+,同时排除CO32—(与Al3+、Mg2+可双水解或生成沉淀)
由Mg2++2OH-=Mg(OH)2↓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可知,Mg2+、Al3+的物质的量均为0.6mol
综合上述信息,溶液中至少含有AlCl3、MgCl2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d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写出其褪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在标准状况下用排空气法收集c气体,得平均摩尔质量为20 g·mol-1的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假设溶质不扩散,实验完成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4)若a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d均为钠盐,参加反应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则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4H++NO3—=Fe3++NO↑+2H2O
(2)SO2+2H2O+Br2=4H++SO42—+2Br-
(3)0.045
(4)4CO2+5OH-=3HCO3—+CO42—+H2O
(1)稀硝酸与铁反应,硝酸足量,则生成硝酸铁,且铁溶于硝酸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4H++NO3—=Fe3++NO↑+2H2O。(2)常见的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又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和水知,反应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SO42—+2Br-。(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水溶液显弱碱性的只有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xy,则2014-03-27_154443 =20,得x/y=3。假设做喷泉实验的烧瓶容积中氨水的体积为3 L,空气难溶于水,喷泉实验完成后,烧瓶中氨水的体积为3 L,所以,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45 mol·L-1。(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水。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O2+5OH-=3HCO3—+CO32—+H2O。
点拨:本题考查了铁与稀硝酸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氨气原理以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能力、推理能力及数据计算能力。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为浓硝酸,B中为铜单质,C中为氢氧化钠溶液。将浓硝酸滴入B中,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中为浓氨水,B中为生石灰,C中为明矾溶液。
①将浓氨水逐滴滴入B中,可产生大量氨气,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易溶于水
b.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水,使氨气的溶解量减少
c.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降低
②C中通入过量氨气时,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中为水,B中为过氧化钠,C中为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将水滴入B中后,B中的实验现象为;若C中溶液变为蓝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3Cu+8HNO3(浓)=3Cu(NO3)2+2NO2↑+4H2O.(2) ①bc. ②Al3++3NH3·H2O=Al(OH)3↓+3NH4+或3Al3++3NH3+3H2O=Al(OH)3↓+3NH4+(3)冒气泡,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为无色。4H++4I-+O2=2I2+2H2O.
试题分析:(1)硝酸有强的氧化性,不仅可以与活泼的金属反应,也可以与不活泼的金属反应。浓硝酸与铜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浓)=3Cu(NO3)2+2NO2↑+4H2O.(2) ①将浓氨水逐滴滴入生石灰中,由于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水,使氨气的溶解量减少以及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降低,故可产生大量氨气。选项为bc. ②当向明矾溶液中通入大量氨气时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或为3Al3++3NH3+3H2O=Al(OH)3↓+3NH4+(3)如果若A中为水,B中为过氧化钠,将水滴入B中后,B中的实验现象为冒气泡,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为无色。C中为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若C中溶液变为蓝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
(1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D
E
F
C
G
H
(1)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
(2) A与G形成的化合物X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其中X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
X属于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G _____ H(填“>”或“<”),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强弱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与O2相同,则X为______; X可在纯氧中燃烧,所得产物无污染,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内需要用化合物X(由上表中的某2种元素组成)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还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稀释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
(6) E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产物X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每1 mol X分解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分) (2) H—S—H(2分) 极性键(1分) 共价(1分)
(3) <(1分) Cl2 + H2S =" S" + 2HCl或Cl2 + S2-=" S↓+" 2Cl-(2分)
(4) N2H4(1分) N2H4 + O2N2 + 2H2O(2分)
(5) 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2分) N2(1分)
(6) NH4NO3N2O + 2H2O(3分)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H分别是H、He、C、N、O、Na、S、Cl。
(1)钠属于第三周期第IA。
(2)氢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化合物H2S是共价化合物。
(3)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硫的非金属性弱于Cl的。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来验证,所以方程式为Cl2 + H2S =" S" + 2HCl。
(4)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所以氢和氮形成的化合物X是N2H4。
(5)作为供氧剂的是过氧化钠,方程式为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应该和空气是相同的,所以还必须有氮气。
(6)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是硝酸铵。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则其中一种一定是水。因为每1 mol X分解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这说明硝酸中+5价的氮元素得到4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到+1价。而-3价的氮元素,则升高到+1价,因此另一种氧化物水N2O,方程式为NH4NO3N2O + 2H2O。
(15分)
(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的是 (填字母)。
a.亚硫酸受热时易分解
b.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亚硫酸溶液导电能力强于氢硫酸
c.亚硫酸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氢硫酸不能
d.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H2SO3溶液和H2S溶液的pH分别是2.1和4.5
(2)工业上除去高压锅用水中溶解的氧气常用的试剂有Na2SO3和N2H4(肼)。
①已知16g液态的肼与氧气反应得到氮气和液态水时,放热354.87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除去等质量的O2,所耗Na2SO3和N2H4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向Na2SO3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会产生大量淡黄色沉淀。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4)已知Na2SO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得到两种产物。某同学称取25.2g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在高温下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冷却后称得固体为12.6g,将其完全溶于水配成1L溶液,并测溶液的pH。
①Na2SO3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测得溶液的pH大于0.025mol/LNa2SO3溶液的pH,试解释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
正确答案
(1)b、d(2分)
(2)①(3分)
②63:8 (2分)(3)1:2 (2分)
(4)①(3分)
②S2-发生水解,其水解程度大于
,所以混
合液pH大于Na2SO3溶液。(3分)
略
有下列七种溶液:
E、混有少量硝酸的硫酸镁溶液;F、氯化铁溶液;
任取其中的一种溶液(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乙)中至过量,观察到自始至终均有白色沉淀。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试剂组合有(请用字母代号逐一列出,表格各栏可填满,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2)请在下列坐标中作出第1组实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mol)随B溶液体积(VB/L)变化的曲线。
(3)下图是某一组实验中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mol)随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甲/mol)变化的曲线。符合下图曲线的试剂组合是:甲 (填化学式);乙 (填化学式)。
若实验时取用的乙溶液为500 mL,试计算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正确答案
(1)
(2)
(3)甲: Ba(OH)2;乙:HNO3和MgSO4。HNO3:4 mol/L; MgSO4:6 mol/L
(1)要满足自始至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应该是
(2)氢氧化钡逐滴滴入明矾中的方程式为3Ba(OH)2+2KAl(SO4)2=3BaSO4↓+2Al(OH)3↓+K2SO4、Al(OH)3+OH-=AlO2-+2H2O,即当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消耗的氢氧化钡和溶解沉淀消耗的氢氧化钡是3︰1的关系,其中水利部和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所以图像为(如图所示)。
(3)根据图像可知,开始即产生沉淀,且沉淀一直是增加的,共有3个拐点,所以符号条件的是氢氧化钡和混有少量硝酸的硫酸镁溶液。其中第一阶段是生成硫酸钡沉淀,第二阶段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第三阶段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硝酸是2mol,浓度是4.0mol/L。消耗氢氧化钡是4mol,其中和硝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是是1mol,所以生成氢氧化镁是3mol,则硫酸镁也是3mol,浓度是6.0mol/L。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混凝剂可以是 ,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_____。
(3)水的净化和软化的区别是__________。
(4)硬度为1°的水是指每升水含10mgCaO或与之相当的物质(如7.1mgMgO)。若某天然
水中c(Ca2)=1.2×10-3mol/L,c(Mg2+)=6×10-4mol/L,则此水的硬度为
_________。
(5)若(4)中的天然水还含有c(HCO3-)=8×10-4mol/L,现要软化10m3这种天然水,则需先加入Ca(OH)2__________g,后加入Na2CO3___________g。
正确答案
(1)O2 CO2(或氮气)
(2)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答出任意一种正确试剂均可得分)
铝盐(或铁盐)等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氢氧化物胶体,它可吸附天然水中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聚沉,达到净化目的
(3)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4)10° (5)740 1484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和CO2,所以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氧气和CO2(氮气)。
(2)作为净水剂的一般是铝盐(例如明矾等),铁盐或亚铁盐等。这样物质在水中可以水解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胶体,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使水净化。
(3)净化是用混凝剂(如明矾等)将水中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4)
1L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2×10-3mol和6×10-4mol,相当于氧化钙的质量是1.2×10-3mol×56=6.72×10-2g,相当于氧化镁的质量是6×10-4mol×40g=2.4×10-2g.所以硬度为
(5)10m3天然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mol、6mol、8mol。所以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需要Ca(OH)26mol,和HCO3-反应需要Ca(OH)24mol,同时生成8mol碳酸钙沉淀。所以留在溶液中的钙离子是12mol+6mol+4mol-8mol=14mol,因此需要碳酸钠14mol。所以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0mol×74g/mol=740g,碳酸钠是14mol×106g/mol=1484g。
(1) 硝酸在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a=0.3 时,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mol,若此时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L,则该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
(3) 用NH3吸收硝酸生产中产生的尾气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吸收方法,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目前在工业生产以及汽车尾气处理中已被广泛应用。试写出用NH3恰好吸收(2)所产生气体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氧化性、酸性 (2) 0.6 NO、 NO2 (3) 3NO+9NO2+14NH3=13N2+21H2O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和配平。
(1)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铜失去的电子数即:0.3 mol×2=0.6 mol,若收集到的气体全部为NO,则NO为0.6 mol/(5-2)=0.2 mol,若收集到的气体全部为NO2,则NO2为0.6 mol/(5-4)=0.6 mol。而实际气体为8.96L/22.4L/mol=0.4 mol。所以气体为NO和NO2。
(3)由(2)中的电子守恒可以求出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而用NH3吸收尾气,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所以产物为N2和H2O。由NO与NO2的固定关系,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硅酸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熟石灰吸收氯气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3)将CaMg3Si4O12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科学家提出用金属过氧化物(如Na202)可实现宇宙飞船中氧气和C02的循环,请写出Na20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生成1 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正确答案
(1)Na2SiO3+CO2+H2O=H2SiO3↓+ Na2CO3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aO·3MgO·4SiO2
(4)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2
(1)硅酸钠溶液可吸收CO2,制得弱酸硅酸:Na2SiO3+CO2+H2O=H2SiO3↓+ Na2CO3
(2)氯气与碱发生了岐化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依据原子守恒可得:CaO·3MgO·4SiO2
(4)Na2O2经常用作供氧剂,通过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可得到氧气,反应中O元素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2个电子转移,故生成1 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己知Zn跟一定量的浓H2SO4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有2种;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气体产物的装置(装置可重复选用,假设每步反应都进行的完全,且无需干燥)。现提供Zn、浓H2SO4、其它试剂自选(固定仪器用的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的试剂、作用及现象。(可不填满, 也可加行)
正确答案
略
Ⅰ.(4分)亚硫酸钠中+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在有试剂:新制氯水、硫化钠溶液,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要证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除亚硫酸钠外还应选用的试剂有 ,看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3分)A、B、C是三种中学常见的有色物质,摩尔质量依次增大,他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请写出A、B、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H2O
(2)B+H2O
(3)C+H2O
正确答案
略
填空(有代号的均用代号表示)
(1)下列各组物质(4分)
它们的分类依据是:A ;B ;
C ;D ;
(2)下列各物品或设备(2分)
①石英钟表;②陶瓷餐具;③砖瓦;④硅太阳能电池;⑤光导纤维;⑥计算机芯片;⑦石棉;⑧玻璃
Ⅰ、所用材料为SiO2 或用到SiO2的是: ;
Ⅱ、为硅酸盐的是:
(3)下列现象中硫酸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4分)
①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浓硫酸的
②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蔬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浓硫酸的
③在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浓硫酸的
④所锌粒放入稀硫酸中,有气体放出:稀硫酸的
(4)把amol/L Cu S04溶液和bmol/L H2S04溶液等体积混合(设混合后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则混合液中H+、SO42—、Cu2+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c(H+)= ; c(Cu2+)= ; c(SO42—)=
正确答案
(每空1分,共16分)
(1)A、金属氧气物 ;B、非金属氧气物;
C、酸;D、硫酸盐;
(2)Ⅰ、所用材料为SiO2 或用到SiO2的是:②③⑦⑧;
Ⅱ、为硅酸盐的是:①⑤
(3)①吸水性;②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③强氧化性;④酸性或H+的氧化性;
(4)c(H+)=bmol/L; c(Cu2+)="1/2amol/L" ; c(SO42—)=" 1/2(a+b)mol/L" (每空2分)
(1)涉及的是分类标准问题,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2)考查到物质的俗名或名称的认识。(3)考查到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及稀硫酸的酸性;(4)c(H+)==bmol/L; c(Cu2+)==amol/L ; c(SO42—)= =(a+b)mol/L
(1)有A、B、C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K2CO3、BaCl2、NaSO4。将它们分别与H2SO4作用,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无色气体,C中无明显现象。则A是________ ,B是________ , C是________ 。
(2)(4分)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汽车尾气中的NO,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之一,但NO又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另外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又有传送信息的功能。
①写出NO造成酸雨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
②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另一种有害气体CO跟NO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石棉是一类建筑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有毒,化学式是Na2Fe5Si8O22(OH)2。
①化学式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这种石棉的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共17分)(1)BaCl2 ;K2CO3; Na2SO4 (3分)
(2)①2Cl2 + 2 Ca(OH)2 ="=" Ca(ClO)2 + CaCl2 + 2H2O (2分)
②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 HClO (2分)
(3)①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各2分,共4分)
② (2分)
(4)①+2、+3 ;②Na2O·Fe2O3·3FeO·8SiO2·H2O (每空2分,共4分)
(1)根据相关的反应现象可以确定。A:BaCl2 ;B:K2CO3;C: Na2SO4 ;(2)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为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漂白粉生效是与空气中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3)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得到铁的化合价为+,故为+2、+3价,硅酸盐写出氧化物的形式,活泼金属在前,不活泼在后,其次写SiO2,最后写水。
(4分)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 SO2、② NO、③ Na2SO4溶液、④ AlCl3溶液。其中,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
正确答案
② ① ③ ④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