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分类
- 共6353题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1)11.7 g;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由Cl元素守恒可得(1)中所需NaCl为11.7 g;(2)蒸发皿;(3)由溶解度曲线易知合适温度为35℃(33~40℃均可得分);(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9分)在①渗析 ②盐析 ③聚沉 ④溶胶 ⑤凝胶 ⑥布朗运动 ⑦电泳 ⑧丁达尔效应 ⑨中和 ⑩水解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编号)。
(1)用平行可见光照射肥皂水,从侧面可以见到光带。这种现象称为 。
(2)在浓肥皂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肥皂聚沉,这种现象称为 。
(3)冷却热的肥皂水并使之全部固化后的物质叫 。
(4)在肥皂水中加入酚酞变成红色,说明高级脂肪酸根离子发生了 。
(5)在Fe(OH)3胶体中加入(NH4)2SO4,产生红褐色沉淀,这种现象叫做 。
(6)用半透膜把制取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NaCl分离出去的方法叫做 。
正确答案
(1)⑧ (2)② (3)⑤ (4)⑩ (5)③ (6)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题目中涉及的概念。
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③B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将少量F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试将①②③填入图乙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入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丙单质与D的浓溶液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恰好反应生成B气体的化学转化式为:
丙+D(浓)B↑+ 丙的氧化产物+水,则丙在其氧化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FeS2
(2)2Fe3++Fe=3Fe2+
(3)
(4)H2O2+2H++2Fe2+= 2Fe3++2H2O
(5) +2价或+4价
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中F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_______________。
(2)A、B、H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H___________。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nm~100nm
(2)Fe;FeS;H2SO4(稀)
(3)①; ②2Fe2++H2O2+2H+=2Fe3++2H2O
(4)取少量E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入NaOH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
(5)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
将不溶性物质与KCl固体混合后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有以下实验数据:
温度(℃)
20
40
60
剩余固体物质(g)
38
20
10
已知KCl的溶解度(g)
20℃
30℃
40℃
50℃
60℃
70℃
34.0
37.0
40.0
42.6
45.5
48.6
小题1:所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小题2:该固体混合物中KCl的含量是多少g?
小题3:使60℃时所得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加入多少g KCl?
正确答案
小题1:300g
小题2:6.5g
小题3:130g
小题1:从剩余的固体物质可知20℃、40℃时都是饱和溶液,而60℃时虽然剩余l0g,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原因是10 g可能全部是杂质,没有比60℃更高的实验数据,因此无法判断60℃时是否为饱和溶液。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g
(40-34)∶100=(38-20)∶x
x=300g
温度由40℃升到60℃应溶解的KCl为:×300g=16.5g
而实际只溶解了(20-10)g=10g,所以60℃时为KCl的不饱和溶液。
小题2:该固体混合物中KCl 的含量是:
×300g+(38-10)g=130g
或×300g+(20-10)g="130" g
小题3:应加入的KCl质量为×300g-130g=6.5g
(8分)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加入水搅拌,使陶土和氧化铁粒子直径介于1 nm到100 n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惰性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①阳极聚集 ,②阴极聚集 ,③理由是 。
正确答案
陶土氧化铁陶土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向阳极移动而聚集在阳极附近;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向阴极移动而聚集在阴极附近
直径为10-9~10-7 m之间的陶土和氧化铁粒子都是胶体粒子,通电后都会发生电泳。陶土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向阳极移动而聚集在阳极附近;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向阴极移动而聚集在阴极附近。
民族中学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铁锈(Fe2O3)做了系列实验,物质间关系图如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 、B、C三种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写出由A滴入沸水中制备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讨论了多种使B转换为C的方法,请写出你认为可行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
①B转换为C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由A制备B时,加热越久越好
③物质B具有丁达尔效应
④把B、C的混合物过滤,滤液无色透明
⑤整个系列反应,都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正确答案
(1)氯化铁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沉淀
(2)Fe3++3H2O==Fe(OH)3(胶体)+3H+
(3)加热或剧烈搅拌或加不与Fe(OH)3反应的强电解质等
(4)③⑤
(1)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正确答案
(1)加入电解质后,使胶体聚沉
(2)Fe(OH)3+3H+ = Fe3++3H2O
(3)有I2生成:2Fe3++2I- = 2Fe2++I2
(4)(1)(2)
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 SO2 ②NH3 ③Na2SO4溶液 ④Fe(OH)3胶体。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颜色的是______,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______,当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③;①;②;④
SO2随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下列是某小组同学设计处理烟气(主要含SO2、N2、O2、粉尘)中SO2的方法。
(1)方法一: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处理含SO2的烟气,流程如下
①“吸收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利用FeCl3溶液的氧化性吸收烟气中的SO2。
①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a)。为验证该反应,同学们将SO2通入0.05 mol·L-1 FeCl3溶液中,溶液很快由黄色变为红褐色;将溶液长时间放置后,最终变为浅绿色。关于红褐色液体,以下是同学们的分析推测与实验。
② 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填性质)可以检验步骤ⅰ中是否得到了Fe(OH)3胶体;
③ 根据反应b,说明步骤ⅱ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④ 经讨论后得出结论:FeCl3溶液和SO2反应过程中,反应a、b在体系中共存。原因是由于化学反应速率:b>a,化学反应限度:a>b,所以产生上述现象。
正确答案
(1)① SO2+OH-=HSO3-;②NaCl溶液
(2)① 2Fe3++SO2+2H2O=2Fe2++SO42-+4H+ ;② 丁达尔效应;③ 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2Fe3++Fe=3Fe2+,(Fe3+)减小,使反应b逆向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