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 共454题
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比实验了解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下表是他们撰写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1)请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报告中放入内容______.
(2)已知:2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0.5g.由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现象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小于20.5g;如果想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现象是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由实验④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得出结论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④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无水CuSO4遇H2O变蓝,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现象是棉花球变蓝,A烧杯中没有明显现象,B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蓝;A烧杯中没有明显现象,B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解度的高低需要看加水溶解的情况,因此实验②说明了溶解度的高低;Na2CO3+CO2+H2O=2NaHCO3↓,饱和碳酸钠转变成了碳酸氢钠,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因此有白色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②;白色晶体析出;Na2CO3+CO2+H2O=2NaHCO3↓;
(3)根据实验现象,棉花球变蓝,说明产生了水,烧杯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说明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因此反应方程式:2NaHCO3 Na2CO3 +CO2↑+H2O,故答案为: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2NaHCO3
Na2CO3 +CO2↑+H2O.
解析
解:(1)④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无水CuSO4遇H2O变蓝,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现象是棉花球变蓝,A烧杯中没有明显现象,B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蓝;A烧杯中没有明显现象,B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解度的高低需要看加水溶解的情况,因此实验②说明了溶解度的高低;Na2CO3+CO2+H2O=2NaHCO3↓,饱和碳酸钠转变成了碳酸氢钠,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因此有白色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②;白色晶体析出;Na2CO3+CO2+H2O=2NaHCO3↓;
(3)根据实验现象,棉花球变蓝,说明产生了水,烧杯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说明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因此反应方程式:2NaHCO3 Na2CO3 +CO2↑+H2O,故答案为: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2NaHCO3
Na2CO3 +CO2↑+H2O.
设计实验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至少写两种实验方案)
正确答案
解: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加盐酸时的反应现象不同,故分别取少量相同质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产生气体速度较快的是碳酸氢钠(或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多的是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反应现象不同,则分别取少量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钠;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能,则分别取mg两份固体,加热后称量,质量减少的为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
.
解析
解: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加盐酸时的反应现象不同,故分别取少量相同质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产生气体速度较快的是碳酸氢钠(或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多的是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反应现象不同,则分别取少量固体加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钠;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能,则分别取mg两份固体,加热后称量,质量减少的为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
.
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mL(足量)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或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1)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______;
(2)盛NaHCO3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大小气球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整数比)______;
(3)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不等,但等质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质量相等,这个结论正确吗?______.
正确答案
装有NaHCO3溶液的气球膨胀的较快
53:42
正确
解析
解:(1)①因为“盐酸首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没有二氧化碳产生,然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很快产生气泡,而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但随着滴入稀盐酸的量增加,才会产生气泡;
故答案是:装有NaHCO3溶液的气球膨胀的较快;
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aHCO3+HCl=NaCl+H2O+CO2↑,
根据二者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HCO3的大,故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多一些.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分别为:
Na2CO3----CO2; NaHCO3----CO2;
106g 22.4L 84g 22.4L
0.3g 0.063L 0.3g 0.08L
所以大小体积之比为0.08:0.063=53:42.
故答案为53:42.
③等质量的稀盐酸与NaHCO3或Na2CO3粉末完全反应后,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知,它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正确;
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______.
(2)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取一定量配成样液,并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其离子方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中酸可抑制二氧化碳的溶解,则B中溶液的作用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故答案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2)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CO3-+Ba2+=BaCO3↓+CO2↑+H2O,
故答案为:2HCO3-+Ba2+=BaCO3↓+CO2↑+H2O.
解析
解:(1)B中酸可抑制二氧化碳的溶解,则B中溶液的作用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故答案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2)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CO3-+Ba2+=BaCO3↓+CO2↑+H2O,
故答案为:2HCO3-+Ba2+=BaCO3↓+CO2↑+H2O.
(2015秋•宜昌期末)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O32-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则Na2CO3溶液的碱性较强,故A正确;
B.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NaHCO3沉淀,说明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故B正确;
C.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C错误;
D.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较稳定,故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