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泡沫灭火器是常用的灭火器,其结构分内筒和外筒。内筒为塑料筒,外筒为钢筒。使用的药品为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盛在上述两筒中。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等一起以泡沫的形式喷出。

(1)内筒所盛的药品是____,为什么不能盛放在外筒中?_______

(2)产生泡沫的原理是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用碳酸氢钠晶体代替其溶液,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用碳酸钠溶液代替碳酸氢钠溶液,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硫酸铝溶液; 铝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会腐蚀钢筒,所以不能 盛放在钢筒中

(2) Al3++3HCO3-=Al(OH)3↓+3CO2

(3)不合理,由于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水解时产生的 Al(OH)3会覆盖在晶体表面,使反应停止

(4)不合理,与碳酸氧钠相比,产生相同量的CO2,碳酸钠耗酸多且产生CO2的速率慢。 在酸最一定的条件下,用碳酸钠溶液代替碳酸氢钠溶液会使产生的CO2很少,甚至不能喷出泡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又有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___)接(____);(b)接(____)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分液漏斗内所加试剂为_________;第二步中必须先让_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

(4)第四步分离所得的晶体中含有多种成分,试证明其中含有NH4Cl,简要写出操作过程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d;c

(2)块状石灰石;饱和NaHCO3溶液

(3)浓氨水;B;防倒吸

(4)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均足量)(只有浓度小于1 mol·L-1的稀盐酸跟Na2CO3和NaHCO3反应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开来,浓度较高则反应现象都是同样的剧烈),将两个各装有0.3 g 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上。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Ⅰ:Ⅱ=___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注:每组固体完全溶解且完全反应)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形纸槽)、气球、下端带环状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两条结论:

a: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b:NaH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正确答案

(1)①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但盛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得多

②42:53

③不正确

(2)①《NaHCO3、Na2CO3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

②托盘天平;温度计; a.放热;b.吸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面所提供的仪器装置和药品制取NaHCO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室提供的药品、仪器装置如下:

药品:①2%NaOH溶液 ②稀HCl ③稀H2SO4 ④饱和KHCO3溶液  ⑤浓H2SO4 ⑥CaCO3固体   ⑦K2CO3粉末

仪器装置(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下表要求、填写选择的装置和药品。

(2)如何检验所选择的CO2发生装置(X)的气密性,请写出主要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置按X、Y、Z顺序连接并检查气密性后,当加入药品实验时,X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Y装置中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Z装置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过量CO2后,Z装置内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证乙装置中不析出晶体(不考虑过饱和溶液问题),NaOH溶液最大浓度不能超过_________%(质量分数)。

附:有关物质在常温(20℃)时的溶解度

正确答案

(1)

(2)方案1:塞紧单孔塞,关闭开关,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如果干燥管内外液面有一定高度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案2:塞紧单孔塞,关闭开关,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使干燥管下端管口浸没在水中,如果用手捂住干燥管,管口处出现少量气泡,松手后,干燥管下端管口处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CaCO3+2H+==Ca2++CO2↑+H2O;HCl(或氯化氢)

(4)使溶液中的NaOH完全转化为NaHCO3  ;c(Na+)>c(HCO3-)>c(OH-)>c(H+)]

([或c(Na+)>c(HCO3-)>c(OH-)>c(CO32-)>c(H+)] ; 4.40%(4.39%或4.4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正确答案

(1)甲因为NaHCO3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于Na2CO3与盐酸反应的速率 ;HCO3-+H+===H2O+CO2

(2)第②组: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n(Na2CO3),V甲(CO2)>V乙(CO2)

第③组:NaHCO3和Na2CO3均过量,以盐酸为准求产生气体的量,HCO3-~H+~CO2↑,

CO32-~2H+~CO2↑,V甲(CO2)>V乙(CO2) CO+CO2+H2O===2HCO3-

下一知识点 : 焰色反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