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正、负电的概念,正负电荷可互相抵消.他还认为:摩擦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上,电不会因摩擦而创生--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物体通常呈电中性,即物体不带电,这是由于物体所带正负电荷一样多,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造成的;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验电器A与B的顶端各安装了一个上端开有小孔的金属圆筒,验电器B上的圆筒C带有正电荷,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E,在下列操作中能将C上的电荷尽量多的搬至D的是(  )

A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B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C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D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本题通过接触带电来转移电荷,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因此与C接触时应该与其外壁接触,使部分电荷转移到小球E上,然后与D圆筒内表面接触,这样电荷可以全部转移到D的外部,若和外壁接触,只能转移部分电荷,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

BA、B两点场强不相等,电势相等

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A<EB

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枕形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故A正确;

B、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电势相等,故B错误;

C、点电荷的产生电场在A点的场强大于在B点的场强,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叠加后电场为零,所以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A>EB,故C错误;

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移向导体中和枕形导体右端的正电荷,相当于右端正电荷流向远端,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验电器的上端应带上与小球异号的电荷,而验电器的箔片上将带上与小球同号的电荷;

故只有B符合条件.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物体带电量只能是电子带电量的整数倍,故A错误;

B、电子带电量最小,称为元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

C、元电荷e=1.6×10-19C,物体带电+1.60×10-9C=1.0×1010e,故C正确;

D、电子带电量是最小的,电子带电量e=1.6×10-19C,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接触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D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A错误B正确;

若两个物体完全一样的话会平分电荷,否则不平分,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

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会发生转移.故A错.

B、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电荷没有消失,只是被潮湿的空气导走而已,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B错.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故C正确.

D、该现象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是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

A、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故A正确.

B、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B错误.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不是将其他的物质变成电子.故A错误;

    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定律,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后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定律,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后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A可能;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B可能;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C不可能;

D、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电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电荷:库仑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