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荷:库仑定律
- 共6262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B错误;
C、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如果两个物体完全一样的话会平分电荷,否则不平分,故C错误;
D、电量的国际单位为库仑,故D错误;
故选:A.
一个中性的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这个物体就带______电;反之,这个中性的物体得到一些电子,它就带______电,用______、______和接触起电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
正确答案
正
负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解析
解:根据摩擦起电的相关基础知识可知: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导致了一个中性的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这个物体就带正电;反之,这个中性的物体得到一些电子,它就带负电.用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
故答案为:正、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
在大量的摩擦起电实验中,人们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______.
正确答案
正电荷
负电荷
解析
解: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负电荷,毛皮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正电荷;负电荷
有四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相同验电器,它们金属箔的张角均为30°,甲乙丙丁形状相同的四个带电体分别与验电器接触,请根据产生的现象判断,甲乙丙丁四个物体中哪个物体带电荷最多?(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原来四个验电器均带等量的正电荷.
A、张角变大说明甲可能带正电,但是张角增大了20°,验电器比30°小,说明甲的带电量比验电器少;
BC、三个角度都是先变小的,说明它们都带负电,乙张角变化了20°,丙张角变化了30°;
D、丁张角总共变化了40°,原理是正负电荷先中和,然后负电荷还有多的,故丁带电荷最多.
故带电量的顺序(不考虑电性):丁>丙>乙=甲.
故选:D.
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下列操作中能让A带上负电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A的左端,因玻璃棒带正电,通过静电感应,则A带负电;
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B的右端,因橡胶棒带负电,则导致导体AB有多余的负电,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A正确;
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B正确;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C正确;
D、接触时先中和再分电荷,所以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D错误;
故选:ABC.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______,也不能______,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____,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______.
正确答案
创生
消灭
另一个物体
另一部分
总量不变
解析
解: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
故答案为:创生,消灭,另一个物体,另一部分,总量不变.
一个带电导体与另一个不带电导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电荷会转移到不带电物体上,所以一定带同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
C、若两个物体完全一样的话会平分电荷,否则不平分,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已知验电器带正电荷,当一导体接触它时,金箔张角减小,则此导体(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张角减小,说明其带的正电荷减少,由此可知正负电荷是发生了中和现象,即导体上的电子中和了验电器上的正电荷.
当导体带负电时可以发生这种现象;当导体不带电时,验电器上的正电荷照样可以吸引导体上的电子而发生中和现象,导体由于少了负电荷而带正电.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______,会______不带电的头发,这种现象叫______.
正确答案
带了电
吸引
摩擦起电
解析
解: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气球吸引头发,这是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因为摩擦起电,从而吸引不带电的头发,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故答案为:带了电;吸引;摩擦起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