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O2;NO
(2)6NO2+8NH37N2+12H2O
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X为酸式盐,A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请回答: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干燥C所用药品是______.
(2)X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检验X 中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______;F→G:______
(4)X与足量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X为酸式盐,A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则A为CO2,C为NH3,X为NH4HCO3,由X分解可知B为H2O,A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D,则D为O2,氨气催化氧化生成E,所以E为NO,E与D反应生成F,F为NO2,F与水反应生成G,G为HNO3,
(1)A为CO2,其电子式为
,C为NH3,一般利用碱石灰来干燥,故答案为:
;碱石灰;
(2)X为NH4HCO3,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则属于离子化合物,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为取样,加入烧碱溶液加热,若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是铵根离子,
故答案为:离子;取样,加入烧碱溶液加热,若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是铵根离子;
(3)C→E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F→G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
(4)X与足量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2H2O+NH3↑,
故答案为:NH4++HCO3-+2OH-CO32-+2H2O+NH3↑.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D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洗气瓶B的作用是 。C、E都是干燥装置,其中E中干燥管内所装的试剂是
(3)反应开始后装置D中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活动小组拟继续通过实验鉴定该固体的成分。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该实验探究。
步骤①:取固体样品加少量水溶解,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附近,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固体中含有 步骤②: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该装置中有一明显不合理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意见。
正确答案
(1)
(2)除去Cl2中的HCl;碱石灰
(3)步骤①: NH4+
步骤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离子
(4)将D装置的竖直导管口套一个气囊收集尾气,以防尾气污染环境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正确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喷入圆底烧瓶;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 热毛巾
(2)D
(3)A
(4)减小;增大;3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______;
(2)写出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氮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3)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N2O4 (1)△H1=-195kJ•mol-1②N2H4 (1)+O2(g)=N2(g)+2H2O(1)△H2=-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氮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5;氮元素的氢化物为氨气;故答案为:5;NH3;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次氯酸钠做氧化剂,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3+NaClO=N2H4+NaCl+H2O;
(3)①N2(g)+2O2(g)=N2O4(l)△H1=-195kJ∙mol-1
②N2H4(l)+O2 (g)=N2(g)+2H2O(g)△H2=-534.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②×2-①得到:2N2H4(l)++N2O4(l)=3N2(g)+4H2O(g)△H=-873.4kJ/mol;故答案为:2N2H4(l)++N2O4(l)=3N2(g)+4H2O(g)△H=-873.4kJ/mol.
下图中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的产物已省略);X加热产生A、B、C三种物质,其中A、C为无色气体,B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X与NaOH溶液在加热作用下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X与HCl反应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它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请填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C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X:(NH4)2CO3或NH4HCO3;C:NH3;F:NO2
(2)4NH3+5O24NO+6H2O
(3)C+4HNO3(浓)CO2↑+4NO2↑+2H2O
氮元素是生命活动、物质间转化的常见元素。
(1)图a是元素周期表中N元素的有关信息,图a中横线上缺失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 15N是N元素的一种重要核素,其一个原子核中含有的中子数为________。
(2)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如上图b,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三聚氰胺的熔点可能很高
B.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达67%左右
C.三聚氰胺属于无机化合物
D.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①最近科学家们合成了由氮元素形成的N5n+,电子式为,则n值为_______。
②H与N能形成化合物NH5 ,已知该物质与水反应有H2生成,则NH5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
(4)已知M为氮元素与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4%,M在汽车安全气囊中有重要的作用。常温下G为淡黄色固体。H为一种常见的液体,A、B、C、X为单质,其中A、C、X为气体,A、X均为空气中成分。I、J为常见的工业原料。
①写出D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G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中I应如何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常温下M受撞击时可分解,13gM完全分解为A和B时,放出akJ的热量,写出M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M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其水溶液显弱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7 ;8
(2) B
(3)①1; ② 离子键和极性键(共价键)
(4)
①4NH3+5O24NO+6H2O
②2Na2O2 + 2H2O==4NaOH + O2↑
③棕色试剂瓶、低温冷暗处
④2NaN3(s) == 2Na(s) + 3N2(g);ΔH = ―10akJ/mol
⑤N3― + H2OHN3 + OH―
氯气、氨气等物质在生产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应用.
(1)若发生大量氯气泄漏事故,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
a.立即通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b.用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立即逆风疏散
c.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立即顺风疏散
(2)事故发生后,可用NaOH稀溶液处理泄漏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通过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3CuON2+3Cu+3H2O.备选仪器装置如下(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
①用上述装置制氨气时,能否将碳酸盐换成氯化铵?______(回答“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_.
②仪器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是______.
C中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③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用含有m(CuO)、m(H2O)的式子表示].
(4)Cl2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实验数据如图.图中横坐标是加入Cl2的物质的量,纵坐标是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总和.已知所取Cl2、NO2的物质的量总和为6mol.则生成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于碱性溶液反应,所以当氯气泄漏时立即通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NaOH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用用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而不能用NaOH溶液,并且逆风疏散,故答案为:a、b;
(2)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可用NaOH吸收尾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3)①制备氨气时应用碳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而不能用氯化铵,因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易反应而重新生成氯化铵,反应的方程式为HCl+NH3=NH4Cl,
故答案为:否;HCl+NH3=NH4Cl;
②氨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制备氨气,并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生成的氨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用碱石灰吸收以测定生成水的质量,最后用浓硫酸吸收氨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进入D装置以免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BDADC;浓硫酸;防止空气中的水和CO2进入D装置,吸收多余的氨气;
③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2NH3+3CuON2+3Cu+3H2O
3mol 3mol
mol
mol
M(CuO)=-16
故答案为:-16;
(4)由图象可知:当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时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最小,说明此时完全反应,
此时n(Cl):n(N02)=1:1,则有Cl2+2NO2═2NO2Cl,所以生成物为NO2Cl,
故答案为:NO2Cl.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____气味,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填“大”或“小”),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应采用____________法。
正确答案
NH3;刺激性;小;易;向下排空气
已知:A、B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短周期金属单质,乙在I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H、J的溶液均呈碱性.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生成物未给出,且未注明反应条件)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C分子的空间构型: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角锥形
(2)4NH3+5O24NO+6H2O
(3)3NO2+H2O==2HNO3+NO
(4)2Na+2H2O==2NaOH+H2↑
(5)2Al+2H2O+2OH-==2AlO2-+3H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