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碱石灰(或氧化钙)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3CuO+2NH33Cu+N2+3H2O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存在,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存在。

试题分析:C为氨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A为制氨气的发生装置,B为干燥装置,水蒸气在D中冷凝,NH3溶于水形成氨水,E中收集N2

(1)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制氨气,方程式为:

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B中固体为碱石灰或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作用是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3)C中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

(4)水蒸气在D中冷凝,NH3溶于水形成氨水。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其中的NH3、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其中的H2O。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NH3的制备和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Cu—Fe合金由于长时间置于空气中,表面产生了一层氧化膜(成份为Fe2O3和CuO),现进行如下实验(以下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得):

①将此合金块5.76g置于烧杯中,然后将稀H2SO4逐渐缓慢加入至过量,收集产生的气体为672mL,过滤得浅绿色溶液A,还有滤渣B。

②将滤渣B投入到一定浓度的HNO3中,完全溶解,得NO、NO2的混合气体896mL,经测定,同温同压下此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7。

③将①中所得滤液加入到同浓度足量的HNO3中,用排水法收集一烧瓶气体,再向烧瓶中通入224mL O2,气体恰好完全溶于水。

(1)A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2)896mL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B的单质为              ,质量为                 g;

(4)③中被HNO3氧化了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5)此合金块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正确答案

(共8分)

(1)Fe2+、H+  1分)  

(2)3:1(1分) 

(3)Cu (1分)  3.2 g(1分)

(4)0.04 mol (2分)(5)0.32(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氮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其离子方程式是                    

(2)已知:① CH4(g) + 4 NO2(g) =" 4" NO(g) + CO2(g) +2 H2O(g)   △H=" -574" kJ·mol-1

② CH4(g) + 4 NO(g) =" 2" N2(g) + CO2(g) + 2 H2O(g)    △H=" -1160" kJ·mol-1 根据①和②,标准状况下的4.48 L CH4恰好将NO2转化为N2时△H=               。

(3)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NO和NO2的混合气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4)向含有1mol HNO3的稀硝酸中逐渐加入铁粉,所得氧化产物a、b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则n3 =             p=            

正确答案

(10分,每空2分)

(1)3Cu+8H++2NO3-=3Cu2++2NO↑+4H2O

(2)-173.4kJ/mol   (3)1:3

(4)   0.375     0.1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两套实验方案制备氨气并探究其还原性(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甲方案:如图所示。

乙方案:如图所示。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方案

(1)B装置盛装碱石灰,A装置中药品可以是       

a.氯化铵固体和烧碱  b.碳酸氢铵固体

c.氯化铵固体  d.硫酸铵和熟石灰

(2)实验完毕后,设计简单实验检验D试管收集到的物质(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             

(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乙方案

(4)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简述实验原理:       。E装置里盛装的药品是       

(5)能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       。(任写两条)

(6)铜有+2价、+1价、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玻璃管里还原产物除铜外,还可能有       ,假设有铜以外的还原产物生成,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bd (2)用玻璃棒蘸取D中液体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证明D中收集的是氨水 (3)3CuO+2NH3N2+3Cu+3H2O (4)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减少了氨水中的溶剂,故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产生大量氨气;无水硫酸铜 (5)D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壁有水珠;E中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F中收集到一定量气体等 (6)Cu2O;4CuO+2NH3=Cu2O+2Cu+N2+3H2O

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实验流程为:

(1)烧碱的碱性强,在加热时易腐蚀试管。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能制取纯净的氨气。氯化铵固体分解生成氨气与氯化氢,而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附近遇冷会产生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综上所述,在四组物质中,选择硫酸铵和熟石灰或碳酸氢铵制氨气较合适。(2)生成的水在D中凝结,未反应的NH3溶于水,故D中收集到的是氨水,E试管收集的气体是氮气。(3)氨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水。(4)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水;E中盛装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产物水。(5)D中发生反应,实验现象有:D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壁有水珠;E中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蓝色;F中收集到一定量的气体。(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至0价,而+2价铜可以降至+1价、0价,即还原产物有氧化亚铜(红色)、铜(红色),化学方程式为4CuO+2NH3Cu2O+N2+3H2O+2Cu。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5分)已知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由这些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均呈气态。X、Y、W处于不同周期,且在一定条件下其单质能发生反应:X2+Y2→甲,X2+W2→乙,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丙。试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甲的空间构型为              

(2)丙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X、Z可组成四原子化合物丁,丁是一种二元弱酸,

写出丁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X、Y组成的液态化合物Y2X4 16克与足量丁反应生成Y2和液态水,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Y2X4还可以和Z2构成清洁高效的燃料电池,若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5分)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 + H2O → B + C    ② C + F → D   ③ D + NaOH       F + E + 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 D          

E           、F              

(2)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反应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A  NO2  B  NO   D  NH4NO3   E  NaNO3  F  NH3

  (2)① 3NO2 + H2O = 2H+ + 2NO3 + NO    1:2

        ③ H+ + NH3 = NH4+         ④ NH4+ + OH ="====" NH3↑+ H2O

(3)4NH3 + 5O2 ="=====" 4NO + 6H2O((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本题突破口在F,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是指变蓝的气体,说明F为NH3,可知A,B,C,D,E,F都含氮元素,而F与C生成D,且D与NaOH反应生成F与E还有H2O,说明E为钠盐,C为酸,再由①可知C为硝酸,B为NO,A为NO2为硝酸铵,E为硝酸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二装置中的_____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2,K3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___________试剂的洗气瓶;

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e(2分,全对得2分,错选不得分)

(2)Ⅱ或Ⅲ(2分)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1分)

(3)①饱和食盐水、浓硫酸(2分)

②3Cl2+8NH3=6NH4Cl+N2(2分,分布写也可)

③NaOH(1分)Cl2+2OH‾=Cl‾+ClO‾+H2O

试题分析:(1)碱石灰、生石灰、烧碱都能促进浓氨水中氨气的挥发,故ace正确。

(2)Ⅱ或Ⅲ能防止氨气的倒吸;因为装置中没有胶头滴管,所以用热毛巾捂热烧瓶,使氨气膨胀,与水接触溶解,形成喷泉。

(3)①制取的氯气中含氯化氢、水分,用饱和食盐水可除氯化氢、用浓硫酸可除水分,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②产生的白烟为氯化铵,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氮气,配平既得方程式。③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故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9分)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1)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有1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的数目是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 水 ② 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 淀粉 ④ 白酒  ⑤ 食醋,进行实验,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填序号)。

(4)某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5)采用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可以获得副产品NaNO2,变废为宝。若采用a L b mol/L的烧碱处理硝酸工业尾气,最多可以获得Na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正确答案

(1)(2分)

(2)NaNO2(1分);6.02×1023NA(1分)  (3)C (1分)

(4)NH4Cl + NaNO2 =NaCl + N2↑+2H2O (2分)NH4Cl中(1分)(5)ab (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陇东中学高三2、4班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HNO3反应的

⑴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

反应结束后,从如图B装置中所得100 mL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上图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⑵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测定NO的体积时,若量筒中水的液面比集气瓶的液面要低,此时应将量筒的位置______(选填“下降”或“升高”),以保证量筒中的液面与集气瓶中的液面持平。

⑶气体成分分析

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 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8分)

⑴0.008 mol  (2分)     0.012 mol     (2分)

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3NO2+H2O===2HNO3+NO,用NaOH溶液滴定的是HNO3,则n(HNO3)=4n(NaOH)=4×0.1 mol·L1×(20.40-0.40)×103 L=0.008 mol,则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008 mol×3/2=0.012 mol。

⑵①A(2分) 

因为A装置可以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2分)

②123547(2分) 

③升高 (2分)

⑶有(2分) 

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小于收集到的NO的体积(89.6<112.0) (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时,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实验中12.8 g Cu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________L O2才能使NO全部溶于水。

(5)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4种方法中最好的是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3Cu+8H++2NO3-=3Cu2++4H2O+2NO↑      (2)2NO+O2=2NO2

(3)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4)2.24L

(5) 丁  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丁所消耗的HNO3的量最少(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每空2分,共12分)

(1)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铜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4H2O+2NO↑。

(2)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方程式为2NO+O2=2NO2

(3)由于反应中生成的NO难溶于水,导致压强增大,所以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4)12.8g铜是0.2mol,失去电子是0.4mol;由于最终NO又生成硝酸,说明铜失去的电子被氧气得到,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5)甲乙中均产生大气污染物,丙中原子利用率不高,且氯气有毒,所以正确的答案选丁。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