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N0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如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                   

(一)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

(1)通入NO前,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让水充满广口瓶①,且调节滴定管③中液面与①相平并记录滴定管③的刻度。

(2)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准确测定通入NO的体积的主要操作:             ;计算出通入的NO的体积为V mL(V<50)。

(二)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1)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写出通入O2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到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

I.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V/2mL时,则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        

II.当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V/2 mL时,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可能为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 中现象为                 ,原因是                                                

(4)经上述反应,2.5g 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液漏斗

(2)碱石灰(或氧化钙) 3CuO+2NH33Cu+N2+3H2O(2分)浓H2SO4

(3)试纸变蓝 CuO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试纸变蓝

(4)Mg3N2

(1)根据B的结构特点可知,B是分液漏斗。

(2)Ⅱ中的试纸变蓝,说明反应中有氨气生成。氨气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但在和氧化铜反应之前,需要干燥氨气,所以Ⅲ中的试剂为碱石灰,和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由于氨气是过量的,所以需要用浓硫酸吸收剩余的氨气,即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3)氨气和氧化铜反应氨气一定有剩余的,同时反应中有水生成,所以试纸变蓝。

(4)M是氮气,物质的量是0.025mol,则化合物中氮原子的质量是0.7g,所以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是1.8g。能和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氮的化合物是氮化镁,经验证镁的质量恰好是1.8g,所以化合物是Mg3N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作为重要的工业三酸之一,硝酸通常有以下两种制取方法:

I.硝酸盐与浓硫酸反应: 

II.氨的催化氧化法,其主要步骤为:①氨的催化氧化;②氧化成;③水吸收

生成硝酸。

(1)方法l中不能加强热,其原因是        。(2)写出方法Ⅱ中步骤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采用方法Ⅱ制取硝酸,若经过多次循环后,步骤②、③中氮元素的总利用率是

90%,某化工厂用1 t氨气制得5t63%的硝酸溶液,求步骤①中氨气的转化率?(书写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1)硝酸不稳定,如果采用强热条件,则会使生成的硝酸分解。

(2)

(3)步骤①中氨气的转化率为

本题考查化工生产问题。(1)硝酸易分解,所以不能加强热;(2)该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3)解:设步骤①中氨气的转化率为。   

由N元素守恒可得:

————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就三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在100mL 1 8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②有同学提出,若使上述反应①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请判断该方案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请说明原因。若可行,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将6.4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溶解时,生成气体(NO、NO2)共2.24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3)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②碳酸铵;③碳酸氢铵;④氯化铵;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可以是_________(填选项编号),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时,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_________ (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或③   e、f、g、h

(2)①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②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3)①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

③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1)实验目的是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故A、B装置是用来制取NH3和O2的。根据制取NH3只用一种药品和制取NH3的同时必须产生能与Na2O2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要求,选用碳酸铵或碳酸氢铵。选用给固体物质加热所需要的仪器e、f、g、h。

(2)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应该在C、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因为从C中导出的气体主要是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和NO,易倒吸,且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32 g铜与15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求

(1) NO、NO2的体积各为多少?

(2) 此硝酸的浓度为多少?

正确答案

(1)NO2为5.6L    NO为5.6 L (2)10 mol/L

(1)NO和NO2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是。32g铜是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0.5mol×2=1.0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NO)×3+n(NO2)×1=1.0mol,又因为n(NO)+n(NO2)=0.5mol,解得n(NO)=0.25mol,所以其体积是0.25mol×22.4L/mol=5.6L,则NO2的体积是11.2L-5.6L=5.6L。

(2)因为二者恰好反应,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没有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0mol,由被还原的硝酸是0.5mol,所以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1.0mol+0,5mol=1.5mol,因此其浓度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VL稀硝酸、稀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已知在该混合液中,的浓度均为amol/L,而浓度为b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Cu粉,充分反应,放出气体为NO。若反应能进行到底,求出不同的比值范围内,参加反应的Cu的质量。

正确答案

见解析

本题反应复杂,若借用离子方程式,着眼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量,则可使问题简捷明了。设参加反应的Cu为xg,溶液中

  

  实际反应为Cu与的反应

  

      8   2

     a+2b   2a

  ①当时,即时a∶b=2∶7,此时

  

  192  8    2

   x  (a+2b)V  2aV

  得:x=192aVg或

  ②当时,即a∶b<2∶7,此时

  

   192  2

   x   2aV

  得  x="192aVg"

  ③当时,即a∶b>2∶7,此时

  

   192  8

   x   a+2b

得x=(24a+48b)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B、C、D均为化合物,且C为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和C的名称或化学式:A              ,C              

(2)在上图D→C的过程中,D表现出强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在D的稀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正确答案

(1)N2或氮气;(2)NO2或二氧化氮;(3)氧化性;(4)H+OH=H2O。

试题分析:C为红棕色气体,则C是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能和氧气反应,所以A是氮气,则B是NO。

点评:该题是无机框图题,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自然界中进行着氮元素的循环,所以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1)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的三种营养元素为             ,由氮气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                   

(2)农谚有“一场雷雨一场肥”的说法,其中的“肥”是雷雨形成的最终产物之一,

其化学式是                        

(3)已知+2H=180.74KJ/mol.此反应称为伯克莱特—艾,某次雷雨闪电中两块云间的电势差为1×V,从一块云移到另一块云的电荷量为30000C,此次闪电释放出的能量为                KJ .

(4) 若该闪电有千分之一的能量用来产生NO,则可生成NO       mol,雷雨的生成物相当于给大地施加尿素           t

正确答案

(1)氮、磷、钾、氮的固定    (2)  (3)3×

(4)    9.96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