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有Al3+、Mg2+等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A错误;
B、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铁离子,加入KCSN溶液不会变成血红色,故B错误;
C、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反应,会产生钝化现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发生反应生成的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氯化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
(1)实验室通常用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共热制取氨气.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浓氨水可以用来检验有毒气体氯气的泄漏,反应式为3Cl2+8NH3=N2+6NH4Cl,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检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1.3g氯气能氧化氨气______mol.
(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的舞台幕布难着火,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离了部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实验室可用NH4Cl溶液与饱和的NaNO2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填写编号).
a.防止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饱和NaNO2溶液容易滴下
②加热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______.
③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______(填写编号)
a.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正确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Cl2
有大量白烟产生
0.2
B
c
检查气密性
c
解析
解:(1)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来制氨气,原理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②反应3Cl2+8NH3=N2+6NH4Cl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Cl,所在的反应物Cl2是氧化剂,氯气和氨气相遇因生成大量的氯化铵固体颗粒而产生白烟,氯气和被氧化的氨气的量的关系是:3Cl2~2NH3,21.3g氯气即0.3mol氯气能氧化氨气0.2mol,故答案为:Cl2;有大量白烟产生;0.2;
(2)氯化铵溶液容易水解,然后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易挥发,吸热,同时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隔离了部分空气,
故答案为:B;
(3)①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到了平衡气压的作用,可以让饱和NaNO2溶液容易滴下,故选c;
②装置加热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气密性;
③氮气的密度和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结合实验的简单程度,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更简便易行,故答案为:c.
将装满气体X的试管倒置于装有液体Y的水槽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溶于显碱性,遇到酚酞变红,故A正确;
B.二氧化氮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所以试管内液面上升三分之二,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D错误;
故选:A.
(2015秋•苏州期末)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物质中,不满足右图转化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8NH3+3Cl2═6NH4Cl+N2,3H2+N22NH3,能实现转化,故A不选;
B.SiO2+2CSi+2CO↑,CO+CuO
Cu+CO2,不能实现转化,故B选;
C.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能实现转化,故C不选;
D.CH3COOCH2CH3+H2OCH3CH2OH+CH3COOH,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为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能实现转化,故D不选;
故选B.
(2015•潮南区模拟)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发现纸蝴蝶变为蓝色.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遇到酚酞试液显示红色,不会变蓝色,故A错误;
B、浓氯水中的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遇到淀粉显示蓝色,故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遇到石蕊试液显示红色,不会变蓝色,故C错误;
D、浓硫酸无挥发性,和品红之间不会接触,没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校园文化节活动中,一位高一年级同学给初中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1)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1所示,该魔术中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2)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2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魔术三:“‘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3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A为______;B为______.(只需写一组)
正确答案
红
B
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
H2SO4
BaCl2(HCl和AgNO3.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解:(1)“奇花变色:酚酞遇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而浓氨水呈碱性,所以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铁树”和浓氨水并没有接触,考虑到分子的性质和浓氨水的性质可以知道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为: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而选项B没有涉及到,故填B;
故答案为:红;B;
(2)“瓶吞鸡蛋”: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水,从而使瓶内气压降低,小于大气压,大气压把鸡蛋压入;所以将注射器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
(3)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说明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能与酸反应生成沉淀,可能为H2SO4和可溶性钡盐或HCl和AgNO3.
故答案为:H2SO4 ;BaCl2(HCl和AgNO3.或其他合理答案).
磷化氢(PH3)又称为膦,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化学性质与氨气相似,电
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以下关于PH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所以PH4Cl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Ca3P2水解生成氢氧化钙和PH3,故B正确;
C、PCl3水解得到HPO2和氯化氢,得不到PH3,故C错误;
D、PH3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磷酸,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H3.H2O⇌NH4++OH-,导致溶液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故A正确;
B.氨水是混合物,一水合氨是弱碱,其化学式为NH3•H2O,故B错误;
C.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则溶液中存在的分子为NH3、H2O、NH3.H2O,离子为NH4+、OH-、H+,故C错误;
D.氨水是混合物,氨气液化后得到液氨,液氨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原料气中空气必须过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了提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答2项)
正确答案
解:(1)氨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是工业生产硝酸获得一氧化氮的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
(2)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原料气中空气的量,即加大了氧气的量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氨的转化率和一氧化氮的生成率,故答案为:提高氨的转化率和一氧化氮的生成率;
(3)在氨催化氧化时,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可以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让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放热,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方法是:加压、降温或及时把生成的硝酸移走,故答案为:加压、降温 (及时移走生成的硝酸).
解析
解:(1)氨催化氧化的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是工业生产硝酸获得一氧化氮的一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
(2)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原料气中空气的量,即加大了氧气的量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氨的转化率和一氧化氮的生成率,故答案为:提高氨的转化率和一氧化氮的生成率;
(3)在氨催化氧化时,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可以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让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放热,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方法是:加压、降温或及时把生成的硝酸移走,故答案为:加压、降温 (及时移走生成的硝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