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宜宾月考)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用途.

(1)氯胺(NH2Cl)消毒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在用液氯处理自来水的同时会通入少量氨气产生氯胺,反应为:

Cl2+NH3=NH2Cl+HCl.

①NH2Cl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是______

②利用NH2Cl部分水解生成的 HClO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该水解方程式是______

(2)Ⅰ.在一定条件下,工业上用氨气制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g)+H2O(g).

在一定温度下,向2L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g)和1molCO2(g),5min时,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4.5mol.

①0~5min 内,用 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H3)=______

②下列说法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H2O同时生成2n mol NH3

b.CO(NH 2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1:1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Ⅱ.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所示.

①%2b 为电源的______极.

②A 室中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______,A 室中除去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NH2Cl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是,故答案为:

②利用NH2Cl部分水解生成的 HClO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和氨气或一水合氨,所以水解方程式是NH2Cl+H2O⇌HClO+NH3或NH2Cl+2H2O⇌HClO+NH3•H2O,故答案为:NH2Cl+H2O⇌HClO+NH3或NH2Cl+2H2O⇌HClO+NH3•H2O;

(2)Ⅰ.①2NH3(g)+CO2(g)⇌CO(NH22(g)+H2O(g)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为:1+4-4.5=0.5mol,而物质的量的减少量等于氨气的变化的一半,所以v(NH3)===0.0.1mol/(L•min),故答案为:0.0.1mol/(L•min);

②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H2O等效于消耗2n mol NH3同时生成2n mol NH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b.CO(NH 2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1:1,而不是不变的状态,故错误;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

故选:a c;

Ⅱ.①①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为负极,故答案为:负;

 ②A 室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A 室中除去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CO(NH22+H2O=N2+6HCl+CO2,故答案为:2Cl--2e-=Cl2↑;3Cl2+CO(NH22+H2O=N2+6HCl+CO2

解析

解:(1)①NH2Cl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是,故答案为:

②利用NH2Cl部分水解生成的 HClO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和氨气或一水合氨,所以水解方程式是NH2Cl+H2O⇌HClO+NH3或NH2Cl+2H2O⇌HClO+NH3•H2O,故答案为:NH2Cl+H2O⇌HClO+NH3或NH2Cl+2H2O⇌HClO+NH3•H2O;

(2)Ⅰ.①2NH3(g)+CO2(g)⇌CO(NH22(g)+H2O(g)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为:1+4-4.5=0.5mol,而物质的量的减少量等于氨气的变化的一半,所以v(NH3)===0.0.1mol/(L•min),故答案为:0.0.1mol/(L•min);

②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H2O等效于消耗2n mol NH3同时生成2n mol NH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b.CO(NH 22、H2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1:1,而不是不变的状态,故错误;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

故选:a c;

Ⅱ.①①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为负极,故答案为:负;

 ②A 室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A 室中除去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CO(NH22+H2O=N2+6HCl+CO2,故答案为:2Cl--2e-=Cl2↑;3Cl2+CO(NH22+H2O=N2+6HCl+CO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反应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增加的是 (  )

A氨气通过无水氯化钙粉末

B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到硝酸铜溶液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氨气能与无水氯化钙反应,氨气完全被吸收,所以固体物质质量增加,故A正确;

B、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单质铜,失去氧固体质量减少,故B错误;

C、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等物质量的氧化铝,铁的摩尔质量大于铝,所以固体质量减少,故C错误;

D、将锌粒投入到硝酸铜溶液中,生成等物质量的单质铜,锌的摩尔质量大于铜,所以固体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1L 1mol•L-1的氨水中(  )

A含NH3 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含NH3 和NH4+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C含NH3•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D含NH3、NH3•H2O、NH4+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氨水中的溶质是NH3•H2O,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所以溶液中存在含有氮元素的微粒有NH3、NH3•H2O、NH4+,根据物料守恒得n(NH3)+n(NH3•H2O)+n(NH4+ )=1mol,所以n(NH3)、n(NH3•H2O)、n(NH4+ )都小于1mol,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做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活泼金属不能从稀硝酸中置换出氢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氨气含有氢键,沸点较高,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氧化性强弱与还原产物的化合价高低无关,与得电子的难以有关,故B错误;

C.铵盐易分解,应低温、密闭保存,故C正确;

D.由于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大于氢离子,则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NO,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2NH3+3Cl2═6HCl+N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该方法检验管道泄漏处会产生白烟

B管道泄漏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该反应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3mol电子

D可以用浸有稀碱液的布包裹在管道泄漏处,暂时防止氯气的危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如果管道漏气,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反应生成HCl,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现象为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

B.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管道泄漏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正确;

C、该反应生成1个lN2有6个电子转移,所以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6mol电子,故C错误;

D、氯气能与碱反应,吸收氯气,所以可以用浸有稀碱液的布包裹在管道泄漏处,暂时防止氯气的危害,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为: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1)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_

(2)多余的氨气可用水吸收,所得到的水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主要有______

正确答案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NH3、H2O、NH3•H2O、NH4+、OH-、H+

解析

解:(1)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2)氨气极易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溶液中存在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H+;故答案为:NH3、H2O、NH3•H2O、NH4+、OH-、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①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验室中也常用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请用平衡的有关理论来解释之.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Ca(OH)2且放出大量热,放出的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导致氨气的溶解度越低;氢氧化钙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则抑制氨气溶解,所以常用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

故答案为:生石灰和水放出的热量导致氨气的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溶解.

解析

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Ca(OH)2且放出大量热,放出的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导致氨气的溶解度越低;氢氧化钙电离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一水合氨电离,则抑制氨气溶解,所以常用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

故答案为:生石灰和水放出的热量导致氨气的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溶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①某同学甲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杯中充满氨气,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写选项代号).

A.氨气易液化B.氨气极易溶于水C.氨水显碱性

②同学乙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他的做法如下: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烧杯中出现气泡,当烧杯中的液体显______色时撤去毛巾,过一会儿即形成喷泉.

③甲同学受乙同学做法的启发,同样用装置乙进行喷泉实验,他的做法是:打开止水夹,用包有冰块的毛巾捂住圆底烧瓶一段时间,你认为甲同学的做法能否______(填“能”或“否”)获得成功.

④如右图所示,在烧杯A中盛有适量稀硫酸,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C悬浮于溶液中央,

B中盛有与稀硫酸等密度的Ba(OH)2溶液.烧杯中插入两根碳棒,用两节5号电池做电源,连接一个小灯泡,闭合整套装置,同时将B中溶液逐滴加入烧杯A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中,除观察到碳棒上有气泡外,还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从挤压胶头滴管能形成喷泉,其原因是烧瓶内气压变小,导致气压变化的是氨气极易溶于水,

由于生成了红色喷泉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知氨水呈碱性,故选BC;

②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烧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氨气与水接触生成一水合氨,氨水显碱性,

遇酚酞变红.氨气减少会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故答案为:红;

③用包有冰块的毛巾捂住圆底烧瓶一段时间,气体冷缩,烧瓶内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答案为:能;

④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密度减少,小球下沉,离子浓度减少所以灯泡由亮变暗.

故答案为:①烧杯A中出现白色沉淀;②小球下沉;③灯泡变暗(或熄灭);

解析

解:①从挤压胶头滴管能形成喷泉,其原因是烧瓶内气压变小,导致气压变化的是氨气极易溶于水,

由于生成了红色喷泉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知氨水呈碱性,故选BC;

②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烧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氨气与水接触生成一水合氨,氨水显碱性,

遇酚酞变红.氨气减少会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故答案为:红;

③用包有冰块的毛巾捂住圆底烧瓶一段时间,气体冷缩,烧瓶内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答案为:能;

④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溶液密度减少,小球下沉,离子浓度减少所以灯泡由亮变暗.

故答案为:①烧杯A中出现白色沉淀;②小球下沉;③灯泡变暗(或熄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氨气具有还原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 管道是否泄漏

B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该过程可用于提纯蛋白质

C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根据氨水可以用来检验有毒气体氯气的泄漏,反应式为3Cl2+8NH3=N2+6NH4Cl,氨气具有还原性,冒白烟,故A正确;

B、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该过程不可逆,故B错误;

C、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C错误;

D、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而铜要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用铜代替铝,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秋•潍坊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醋酸钠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前者小于后者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但保持不变

D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向水中加入酸、碱或盐一定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碱性气体,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碱,故A正确;

B.酸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醋酸抑制水电离,醋酸钠促进水电离,所以两种溶液中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前者小于后者,故B正确;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达到饱和状态,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则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不变,故C正确;

D.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但酸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向水中加入酸、碱或盐可能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温度不变,但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