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外气压差的出现,产生喷泉,所以该实验体现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正确;

B、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生成氯化铵,体现了氨气的碱性和氯化氢的酸性,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体现了铵盐可以和强碱之间反应的性质,不能用溶液来制取,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C错误;

D、实验室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可以根据平衡NH3•H2O⇌NH3+H2O的移动原理来解释,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最近有人用一种称为“超酸”的化合物H(CB11H6Cl6) 和C60反应,使C60获得一个质子,得到一种新型离子化合物[HC60]+[CB11H6Cl6]-.这个反应看起来很陌生,但反应类型上却可以跟中学化学课本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相比拟,该化学反应是(  )

ACO2+H2O=H2CO3

BNH3+HCl=NH4Cl

CZn+H2SO4=ZnSO4+H2

DC6H5OH+NaOH=C6H5ONa+H2O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CO2+H2O=H2CO3中发生化合反应,但碳酸为共价化合物,故A不选;

B.NH3+HCl=NH4Cl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氨气得到一个质子变为阳离子,以信息相同,故B选;

C.Zn+H2SO4=ZnSO4+H2↑发生置换反应,与信息不符,故C不选;

D.C6H5OH+NaOH=C6H5ONa+H2O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与信息不符,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活塞a开始时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乙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活塞,可发现试管甲中的水立即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B水、二氧化碳

C氯化钠溶液、氨气

D新制氯水、甲烷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氮,打开活塞a甲中的压强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打开活塞a甲中的压强变化小,水的沸点降低小,不能沸腾,故B错误;

C.1体积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打开活塞a甲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C正确;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甲烷和新制的氯水不反应,打开活塞a甲中的压强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象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且氯气的溶解性较小,所以溶液的PH较大,当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时,氯水中的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水溶液中能把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氯气和二氧化硫、水的反应方程式为  Cl2+SO2+2H2O=H2SO4+2HCl,所以溶液的酸性增强,PH值减小,最后达定值,故A正确.

B、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和强酸、强碱反应,但氢氧化铝不和弱碱反应,所以将氨水滴入到一定量氯化铝溶液中沉淀先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值,沉淀不溶解,图象为故B错误.

C、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C正确.

D、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图象为,故D错误.

故选B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NH3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化工原料,也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化合物,高考的热点内容.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为了快速得到大量的NH3,可通过浓氨水和固体氧化钙作用获得,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3)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氨气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0.5倍,用此氨气做喷泉实验,液体上升到容器容积的______,若外界条件为标准状况,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4)科学家利用氨气在纯氧中燃烧,可生成N2和水的原理.设计成NH3-O2燃料电池,碱性条件下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氧化钙溶水产生大量OH-,使平衡逆向进行有利于NH3放出.同时氧化钙溶水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溶解度下降,有利于NH3放出.

多余

0.045mol/L

2NH3+6OH--6e-=N2+6H2O

解析

解:(1)氨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2)因为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 氧化钙溶水产生大量OH-,使平衡逆向进行有利于NH3放出,同时氧化钙溶水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溶解度下降,有利于NH3放出,所以可通过浓氨水和固体氧化钙作用获得氨气;

故答案为: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 氧化钙溶水产生大量OH-,使平衡逆向进行有利于NH3放出,同时氧化钙溶水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溶解度下降,有利于NH3放出;

(3)集气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0.5×2=21,令氨气的体积分数为x,则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x),故17x+29(1-x)=21,解得x=,溶液上升体积等于氨气的体积,故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令氨气为1mol,则氨气的体积=1mol×22.4L/mol=22.4L,

氨气完全溶于水,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气的体积,即溶液体积为22.4L,所以溶液浓度为=0.045mol/L,

故答案为:;0.045mol/L;

(4)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该电池负极是氨气失电子生成氮气,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故答案为:2NH3+6OH--6e-=N2+6H2O;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CaCl2干燥

B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

CNH3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用水吸收NH3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浓硫酸具有酸性与氨气反应生成铵盐,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

B.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石蕊试剂遇碱变蓝色,氨气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故C错误;

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用该装置吸收氨气,氨气与水不能直接接触,可以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容器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形成喷泉,但由于NO不溶于水,所以不充满烧瓶.,故A错误;

B、CO2与水的溶解度不大,锥形瓶与烧瓶内近乎压强相等,不能形成喷泉,故B错误;

C、Cl2和饱和NaCl溶液之间不反应,锥形瓶与烧瓶内压强基本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所以最终不能充满烧瓶,故C错误;

D、NH3与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物为氯化铵固体,气体被吸收进溶液中,烧瓶内压强减小为零,同外界大气压产生压强差,所以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各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做喷泉实验时,盛放氨气的烧瓶、含NO2的烧瓶,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一烧瓶、烧瓶,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为3:2,所以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为化学增添了许多魅力,下列有关实验中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氨气通人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后红色复原

C向淀粉KI溶液中滴人几滴氯水,溶液变蓝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Cl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热后紫色复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溶液褪色,其生成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恢复红色,故B正确;

C.氯气能将KI氧化为单质碘,从而使淀粉变蓝,故C正确;

D.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由紫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褪色,因次氯酸漂白是氧化性漂白无法恢复原来的颜色,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检验NH3的方法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

B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闻溶液的气味

D尝溶液的味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但氨气不能电离,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没有水,故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遇NH3不变红.故A错误.

B.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水,NH3+H2O=NH3•H2O⇌NH4++OH-,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故B正确.

C.氨气易挥发,闻溶液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氨气,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也是.故C错误.

D.尝溶液的味道,实验室化学药品,无论是否有毒,都不能尝.故D错误.

故正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