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浓硫酸与少量铜片反应的实验,下列是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解释等的有关记录,其中与事实不符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该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A正确;
B.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铜先被浓硫酸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另外还伴有一些副反应生成CuS、Cu2S等黑色物质,故B正确;
C.将a试管里的溶液冷却后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由于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则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所以b试管中品红溶液会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原理为: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生成了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会恢复,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015•宝山区一模)取5mL质量分数为0.98(ρ=1.84g/mL)的浓硫酸与1.92g铜片置于试管中,共热,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预测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在浓硫酸中,生成的CuSO4会被脱水析出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而液体中由于没有了铜离子,溶液是无色的,故A正确;
B、反应后的硫酸还能将五水硫酸铜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铜,故B错误;
C、Cu+2H2SO4=CuSO4+SO2↑+2H2O 由于在浓硫酸中,生成的CuSO4会被脱水析出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故C正确;
D、浓硫酸含水量大约为0.184克即0.01mol,反应生成的水为0.06mol,而整个体系中只有约0.07mol水且不考虑加热时蒸发的损耗,这时硫酸的浓度也要超过0.81;故D错误;
故选AC.
I.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他们在试管A中按顺序加入碎瓷片、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然后加热制取.请回答:
(1)小试管B中的液体是______.
(2)小试管B中的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下,原因是______.
(3)装置中有一个明显错误,改正后才能制取.此错误是______.
Ⅱ.小组用该装置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小组同学分析:因装置有缺陷必有SO2生成.为确认所制气体中有乙烯和SO2,他们设计实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图乙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4)如图乙所示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是(将下列有关试剂的编号填入空格内).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装置①中的现象是______
(6)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
(7)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
(8)实验中,在生成乙烯前有一种副产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同时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析出、分层,所以B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2)试管受热不均,小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到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小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到液面下,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根据装置甲可知,试管B使用了橡皮塞,该做法是错误的,否则反应产物无法导入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B口用了橡皮塞;
II.二氧化硫的检验用品红溶液,乙烯的检验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4)因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②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④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所以①为A;②为B;③为A;④为D,
故答案为:A;B;A;D;
(5)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6)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
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已除净;
(7)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装置④中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则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故答案为: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8)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到140℃左右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C2H5-O-C2H5,
故答案为:C2H5-O-C2H5.
解析
解:I.(1)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同时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析出、分层,所以B中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2)试管受热不均,小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到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小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到液面下,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根据装置甲可知,试管B使用了橡皮塞,该做法是错误的,否则反应产物无法导入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B口用了橡皮塞;
II.二氧化硫的检验用品红溶液,乙烯的检验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检验乙烯,同在检验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最后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
(4)因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装置②试管装有NaOH溶液除去SO2,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装置④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检验乙烯,所以①为A;②为B;③为A;④为D,
故答案为:A;B;A;D;
(5)装置①用来检验SO2,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6)装置③试管通过品红溶液不褪色确认SO2已除干净,
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已除净;
(7)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装置④中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则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故答案为:装置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8)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到140℃左右会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C2H5-O-C2H5,
故答案为:C2H5-O-C2H5.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正确答案
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所以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浸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碱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二氧化硫气体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B中的试剂不能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不能溶解二氧化硫,
a.水能溶解二氧化硫不能储存气体,故a错误;
b.酸性KMnO4 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不能储存气体,故b错误;
c.浓溴水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储存气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硫通入饱和NaHSO3溶液中,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溶解度,不反应,可以用来储存气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①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②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实质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放气体,可以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a正确;
b.BaCl2溶液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但因为生成产物中有硫酸铜生成,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b错误;
c.银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c错误;
d.Na2CO3溶液会与稀硫酸反应发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解析
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环境,所以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以浸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碱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二氧化硫气体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B中的试剂不能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不能溶解二氧化硫,
a.水能溶解二氧化硫不能储存气体,故a错误;
b.酸性KMnO4 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不能储存气体,故b错误;
c.浓溴水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储存气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硫通入饱和NaHSO3溶液中,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溶解度,不反应,可以用来储存气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①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②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实质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放气体,可以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a正确;
b.BaCl2溶液加入后出现白色沉淀,但因为生成产物中有硫酸铜生成,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b错误;
c.银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不能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c错误;
d.Na2CO3溶液会与稀硫酸反应发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证明稀硫酸有剩余,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红热木炭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2SO4 CO2↑+2SO2↑+2H2O,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证明碳和浓硫酸反应放出气体SO2和CO2.已知图中4个洗气瓶均装有检测液.现给出4种溶液①品红溶液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③品红溶液④澄清石灰水.试指出两个洗气瓶内中品红溶液的作用.
第一个洗气瓶______
第三个洗气瓶______
请提出检验生成物水的化学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C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所以浓硫酸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CO2、SO2这两种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将混合气体通入第一个洗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硫、通入第二个洗气瓶中除去二氧化硫、通入第三个洗气瓶中排除二氧化硫的存在,第四个洗气瓶检验二氧化碳,水能使无色硫酸铜变蓝色,所以检验水的方法是将烧瓶内产生的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
故答案为:强氧化性;检验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将烧瓶内产生的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
解析
解:C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所以浓硫酸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CO2、SO2这两种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将混合气体通入第一个洗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硫、通入第二个洗气瓶中除去二氧化硫、通入第三个洗气瓶中排除二氧化硫的存在,第四个洗气瓶检验二氧化碳,水能使无色硫酸铜变蓝色,所以检验水的方法是将烧瓶内产生的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
故答案为:强氧化性;检验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将烧瓶内产生的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
(3)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______色.
(4)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5)如果浓硫酸的浓度为18mol/L,铜片是过量的,加热使之反应,当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
正确答案
解:(1)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铜的化合价升高2价失去两个电子,硫酸中硫的化合价降低2价得到两个电子,故答案为:;
(2)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滤纸条的变化为恢复为原来的红色,故答案为:品红褪色; 滤纸变红;
(3)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溶液中的产物为硫酸铜,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为硫酸铜的稀溶液,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故答案为:蓝色;
(4)二氧化硫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必须除去,因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Na2CO3+SO2═Na2SO3+CO2↑;
(5)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当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理论上需18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00mL,但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答案为:大于;
解析
解:(1)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铜的化合价升高2价失去两个电子,硫酸中硫的化合价降低2价得到两个电子,故答案为:;
(2)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滤纸条的变化为恢复为原来的红色,故答案为:品红褪色; 滤纸变红;
(3)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溶液中的产物为硫酸铜,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为硫酸铜的稀溶液,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故答案为:蓝色;
(4)二氧化硫为大气污染物之一,必须除去,因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Na2CO3+SO2═Na2SO3+CO2↑;
(5)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当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理论上需18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00mL,但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答案为:大于;
下列实验装置是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A.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故可通过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故A正确;
B.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中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进入③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故C错误;
D.由于试管①中有剩余的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密度大于水,所以正确操作方法为:将试管①中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二者顺序不能颠倒,故D错误;
故选A.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硫酸及其盐的某些性质与用途”中,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
将浓硫酸和铜粉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中,加热装置甲(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
(1)写出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丁中的试剂是______.
实验二:用KHSO4制取H2O2并测其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得知,工业上用电解饱和KHSO4溶液制取H2O2,制取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省略).
某同学用此法制取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并利用下列实验测定H2O2的质量分数,离子方程式:2MnO+5H2O2+6H+═2Mn2++8H2O+5O2↑.
步骤①:取5.00mL H2O2溶液(密度为1.00g/mL)置于锥形瓶中并加水稀释,再加稀硫酸酸化.
步骤②:用0.10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
步骤③:用同样方法滴定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
(4)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即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可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3)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碱液来溶液吸收;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等);
(4)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则体积平均值为:20.00mL,
则消耗高锰酸根的量:0.1mol/L×0.02L=0.002mol,设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n,则
2MnO4-+5H2O2 +6H+=2Mn2++8H2O+5O2↑
2 5
0.002mol n
解得n=0.005mol,所以双氧水的质量为:0.005mol×34g/mol=0.17g,双氧水的质量分数==3.4%,
故答案为:3.4%.
解析
解:(1)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即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可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3)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碱液来溶液吸收;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等);
(4)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则体积平均值为:20.00mL,
则消耗高锰酸根的量:0.1mol/L×0.02L=0.002mol,设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n,则
2MnO4-+5H2O2 +6H+=2Mn2++8H2O+5O2↑
2 5
0.002mol n
解得n=0.005mol,所以双氧水的质量为:0.005mol×34g/mol=0.17g,双氧水的质量分数==3.4%,
故答案为:3.4%.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探究二:
根据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1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3g•L-1.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
(4)分析Y气体中的Q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已知洗气瓶M中盛装澄清石灰水,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______(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Q1,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反应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2)①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而酸性高锰酸钾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选D;
②SO2+Br2+2H2O=2HBr+H2SO4,H2SO4+BaCl2=BaSO4↓+2HCl,所以硫酸钡和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式为SO2-----BaSO4,设二氧化硫的体积为V,
SO2-----BaSO4,
22.4L 233g
V 4.66g
V=0.448l=448m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80%,
故答案为:80%;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答案为:确认二氧化硫已经除尽;
(4)碳素钢中含有碳,加热条件下,碳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5)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要检验二氧化碳必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B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所以澄清石灰水应放置在B和C之间,故选C;
(6)氢气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性,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单质,同时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是检验水的特征反应,所以如果D中氧化铜变红,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含有氢气,故答案为:D中氧化铜变红,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解析
解:(1)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反应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铁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
(2)①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而酸性高锰酸钾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选D;
②SO2+Br2+2H2O=2HBr+H2SO4,H2SO4+BaCl2=BaSO4↓+2HCl,所以硫酸钡和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式为SO2-----BaSO4,设二氧化硫的体积为V,
SO2-----BaSO4,
22.4L 233g
V 4.66g
V=0.448l=448mL,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80%,
故答案为:80%;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答案为:确认二氧化硫已经除尽;
(4)碳素钢中含有碳,加热条件下,碳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5)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还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要检验二氧化碳必须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B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所以澄清石灰水应放置在B和C之间,故选C;
(6)氢气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性,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单质,同时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是检验水的特征反应,所以如果D中氧化铜变红,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含有氢气,故答案为:D中氧化铜变红,E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中生成的气体产物是______(填序号).
①CO2 ②SO2
(3)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4)反应后可观察到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
正确答案
试管
②
①
无
解析
解:(1)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SO2↑+2H2O,反应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为SO2,
故答案为:②;
(3)反应Cu+2H2SO4(浓)CuSO4+2SO2↑+2H2O中,铜为还原剂,浓硫酸为氧化剂,浓硫酸表现了氧化性,
故答案为:①;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反应后可观察到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