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与H2O 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途径a:C CO+H2CO2+H2O      途径b:C CO2

CFeCl3和MnO2均可 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的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Na与水反应为固体与液态反应生成气体,该反应为熵增反应,即△S>O,反应中钠熔化为小球,说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即△H<0,则△G=△H-T△S<0,故该反应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故ab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一样多,故B错误;

C、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一定相同,所以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的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和热能,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内蒙古校级期末)金刚石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彼此互称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1 mol金刚石比1 mol石墨的总能量低

D1 mol金刚石转变为石墨需要吸收1.895 kJ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能量,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故A错误;

B、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

C、金刚石的能量高,1mol金刚石转变为石墨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故C错误;

D、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沈阳校级月考)在一定条件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图1表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B再加入一定量CO2,则增大

C温度降低,CH3OH(g)+H2O(g)⇌CO2(g)+3H2(g)的平衡常数K增大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25 mol/(L•min)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即△H<0;正反应方向的气体分子数减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为熵减的反应,即△S<0,所以在低温下能自发,故A错误;

B、再加入一定量CO2,平衡右移,以二氧化碳的量增加为主,则减小,故B错误;

C、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左移,K减小,故C错误;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75mol/(L•min),而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V(H2)=3V(CH3OH)=0.225mol/(L•min),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2H2+O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C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吸收能量

D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高于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氢气在氧气中点燃发生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得到,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故B正确;

C、氢气和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向反应是吸热反应,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故C正确;

D、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是并不是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有的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有的不能,自发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故B错误;

C、熵增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是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故C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于自发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测得石墨(s)、金刚石(s)的燃烧热△H(kJ•mol-1)分别为-393.5、-395.0,

则C(s石墨)═C(s金刚石)△H=+1.5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MH3(g)△H=-38.6kJ/mol

C在某些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D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将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作差,可以得到C(s石墨)═C(s金刚石)的反应,据盖斯定律计算焓变C(s石墨)═C(s金刚石)△H=-393.5kJ/mol-(-395.0kJ/mol)=+1.5kJ•mol-1,故A正确;

B、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1mol N2和3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小于38.6kJ,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速率,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不会引起焓变的变化,故C错误;

D、有的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之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无需任何条件就可以发生,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秋•天河区期末)水不仅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物质:

(1)某学习兴趣小组利用H2SO4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来测中和热,将V1 mL 0.4mol/L 的H2SO4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①所用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

②实验测得中和热△H=-57.3kJ•mol-1,写出用H2SO4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气方法.写出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4)利用水蒸气分解也可以制得氢气,下表为几种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利用水蒸气分解制得2gH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______kJ.

正确答案

解:(1)①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

H2SO4 +2NaOH═Na2SO4 +2H2O

1                  2

0.4mol•L-1×0.03L   n

则n=0.4mol•L-1×0.03L×2=0.024mol,

所以浓度C==1.2mol/L,

故答案为:1.2;

②实验测得中和热△H=-57.3kJ•mol-1,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钡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2H2O(l)△H=-57.3kJ/mol,

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2H2O(l)△H=-57.3kJ/mol;

(2)A.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不符,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并且图象符合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3)①CH4(g)+H2O(g)═CO(g)+3H2(g)△H=+206.2kmol-1

②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CH4(g)+2H2O(g)═CO2(g)+4H2(g)△H=+659.8kmol-1

故答案为:CH4(g)+2H2O(g)═CO2(g)+4H2(g)△H=+659.80kmol-1

(4)1mol水中含有2molH-O键,△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2H2O(g)=2H2(g)+O2(g)△H=4×464kJ/mol-2×436kJ/mol-498kJ/mol=+486kJ/mol,2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利用水蒸气分解制得2gH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243KJ,故答案为:243.

解析

解:(1)①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

H2SO4 +2NaOH═Na2SO4 +2H2O

1                  2

0.4mol•L-1×0.03L   n

则n=0.4mol•L-1×0.03L×2=0.024mol,

所以浓度C==1.2mol/L,

故答案为:1.2;

②实验测得中和热△H=-57.3kJ•mol-1,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钡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2H2O(l)△H=-57.3kJ/mol,

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2H2O(l)△H=-57.3kJ/mol;

(2)A.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图不符,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反应热不变,并且图象符合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3)①CH4(g)+H2O(g)═CO(g)+3H2(g)△H=+206.2kmol-1

②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CH4(g)+2H2O(g)═CO2(g)+4H2(g)△H=+659.8kmol-1

故答案为:CH4(g)+2H2O(g)═CO2(g)+4H2(g)△H=+659.80kmol-1

(4)1mol水中含有2molH-O键,△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2H2O(g)=2H2(g)+O2(g)△H=4×464kJ/mol-2×436kJ/mol-498kJ/mol=+486kJ/mol,2g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利用水蒸气分解制得2gH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243KJ,故答案为:243.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C(s)+O2(g)═CO(g)△H═-110.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kJ/mol

CCH4(g)+2O2(g)═CO2(g)+2H2O(l)△H═-802.3kJ/mol

DC6H12O6(s)+6O2(g)═6CO2(g)+6H2O(I)△H═-2800kJ/mol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CO不是碳元素的稳定的氧化物,应该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气态水不是稳定的氧化产物,应该是液态水,故B错误;

C、1mol甲烷燃烧生成稳定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C正确;

D、1mol葡萄糖燃烧生成稳定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符合燃烧热的概念要求,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2NH3(g)+CO2(g)⇌CO(NH22(I)+H2O(I)△H<0.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工业上合成尿素分两步进行,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ONH4(s)△H1<0

反应Ⅱ.NH2COONH4(s)⇌CO(NH22(I)+H2O(I)△H2>0

下列示意图1中[a表示2NH3(g)+CO2(g),b表示NH3COONH4(s),c表示CO(NH22(l)+H2O(l)],能正确表示尿素合成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是(填序号)______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恒定温度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经20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2所示.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为提高尿素的产率,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B.升高温度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O(NH22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将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则此时v______v(填“>”“=”或“<”),判断理由______

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上图中画出25~50min内氨气的浓度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解:(1)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据反应Ⅰ:2NH3(g)+CO2(g)⇌NH2COONH4(s)△H1<0

反应Ⅱ:NH2COONH4(s)⇌CO(NH22(I)+H2O(I)△H2>0,可以知道2NH3(g)和CO2(g)的能量和高于NH2COONH4(s)的能量,NH2COONH4(s)的能量低于CO(NH22(I)+H2O(I)的能量,故选C.

(2)①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0.01mol/(L•min),故答案为:0.01mol/(L•min);

②为提高尿素的产率,可以是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H1<0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O(NH22会增大产率,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AC.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反应的产物是液态,只有反应物是气态,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不会改变,故答案为:;不变;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体系的体积变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会改变,分别为0.25mol/Lhe 0.05mol/L,此时>K,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体系的体积变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别为0.25mol/Lhe 0.05mol/L,此时>K,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则建立的是等效平衡,氨气的平衡浓度保持不变,曲线如下:,故答案为:>;

解析

解:(1)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据反应Ⅰ:2NH3(g)+CO2(g)⇌NH2COONH4(s)△H1<0

反应Ⅱ:NH2COONH4(s)⇌CO(NH22(I)+H2O(I)△H2>0,可以知道2NH3(g)和CO2(g)的能量和高于NH2COONH4(s)的能量,NH2COONH4(s)的能量低于CO(NH22(I)+H2O(I)的能量,故选C.

(2)①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0.01mol/(L•min),故答案为:0.01mol/(L•min);

②为提高尿素的产率,可以是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即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H1<0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O(NH22会增大产率,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

故选AC.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反应的产物是液态,只有反应物是气态,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不会改变,故答案为:;不变;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体系的体积变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会改变,分别为0.25mol/Lhe 0.05mol/L,此时>K,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体系的体积变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分别为0.25mol/Lhe 0.05mol/L,此时>K,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则建立的是等效平衡,氨气的平衡浓度保持不变,曲线如下:,故答案为:>;

下一知识点 : 燃烧热能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