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可以制备Fe(OH)2并可以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的颜色

B

可以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C

可以证明碳酸钠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好

D

可以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隔绝空气制取,故A错误;

B.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脱脂棉燃烧,可证明,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则图中小试管中温度低碳酸氢钠分解,可知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差,故C正确;

D.钠位于水和煤油之间,可以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自贡月考)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装置制取Fe(OH)2沉淀

B用图2装置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C用图3装置蒸干AICl3饱和溶液制备AICI3晶体

D用图4装置比较Na2C03与NaHC03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铁为阳极,被氧化生成亚铁离子,阴极生成氢氧根离子,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汽油可隔绝空气,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故A正确;

B.氨气易溶于水,不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应用四氯化碳,故B错误;

C.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制备氯化铝晶体,应在盐酸氛围中,故C错误;

D.碳酸钠稳定,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能起对比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绵阳校级月考)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变澄清,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知,苯酚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故A正确;

B.过量NaOH与碘水反应,不能检验淀粉的存在,应取水解后的溶液加碘水检验,若不变蓝,证明水解完全,故B错误;

C.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是依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不能看盐酸与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大小,应利用高氯酸与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大小比较,故C错误;

D.该反应中镁离子没有完全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铁,所以不能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的KSP:Mg(OH)2>Fe(OH)3,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有关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干燥Cl2

B

分离汽油与食盐溶液

C

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

D

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氯气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洗气时进气管较长,操作符合要求,故A正确;

B.汽油不溶于食盐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水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水,操作符合要求,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比较稳定性时,碳酸氢钠应放在套装内,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1: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实验设计2: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实验设计3:铝镁合金溶液过滤,测定得到沉淀的质量

则能测定出镁的质量分数的是(  )

A都能

B都不能

C①不能,其它都能

D②③不能,①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设计1、2中,利用金属的质量、氢气的量可计算出镁的质量,以此得到质量分数,

设计3中,沉淀的质量为氢氧化镁,元素守恒可知镁的质量,以此得到质量分数,

即三个实验方案中均可测定Mg的质量分数,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过量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故A错误;

B.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B错误;

C.AgI沉淀中滴入浓KCl溶液,若c(Cl-)×c(Ag+)>Ksp(AgCl),则生成白色沉淀,但AgI比AgCl更难溶,故C错误;

D.先滴加氯水,再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则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则溶液中含有Br-,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不慎把苯酚溶液沾到了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C.蔗糖水解时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

D.用稀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制备2,4,6-三溴苯酚.

E.向1mL2%AgNO3溶液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到沉淀刚好完全溶解制得银氨溶液.

F.实验室使用体积比为1:3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时,为防加热时反应 混合液出现暴沸现象,除了要加沸石外,还应注意缓慢加热让温度慢慢升至170℃.

G.在实验室收集制备的乙酸乙酯时,应将导出乙酸乙酯的蒸汽的导管末端伸入到NaOH溶液的液面以下.

正确答案

BE

解析

解:A.苯酚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故A错误;

B.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难挥发的氢氧化钙,乙醇和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可用加生石灰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蔗糖水解操作为: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故C错误;

D.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可以生成2,4,6-三溴苯酚,不能用稀溴水,故D错误;

E.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等到白色沉淀恰好溶解时,可以获得银氨溶液,故E正确;

F.实验室中用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制乙烯,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温度要迅速升至170℃,故F错误;

G.乙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故G错误;

故答案为:B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亊实解释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加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再滴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

B.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乙醇与水互溶,碳酸钠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解释不合理,故B错误;

C.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具有强氧化性,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然后NO被氧化生成NO2,故C错误;

D.最终得到的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Mg(OH)2,而不是MgCO3,氢氧化镁更难溶,则Kw(MgCO3)>Kw[Mg(OH)2],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水和酒精能透过滤纸,应用蒸馏分离,故A错误;

B.需要把铵盐和碱固体混合物放在大试管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生成的气体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B正确;

C.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水沸点较低,水中的杂质难挥发,可用蒸馏制取蒸馏水,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

B

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C

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浓硫酸和NaOH反应测定中和热

D

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热水中变深、冰水中变浅)判断2NO2(g)N2O4(g)是吸热反应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指针偏转可知电流方向,则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故A正确;

B.食盐水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故B错误;

C.稀的强酸测定中和热,应选用稀硫酸与NaOH测定中和热,故C错误;

D.热水中变深、冰水中变浅,温度影响平衡移动,则2NO2(g)N2O4(g)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下列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1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SO2气体

B图2装置用于分离水和溴苯的混合物

C图3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

D图4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硫酸和铜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该装置不能继而制备气体,故A错误;

B.溴苯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NO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加热可以出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凡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A正确;

B.氧化铝熔点较高,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生成氧化铝,导致熔化不滴落,故B正确;

C.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

D.钠的密度比小于水的密度,导致钠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较低,能和水反应生成强碱和气体且放出大量热,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是浓盐酸,可以挥发出HCl,可以使苯酚钠生成苯酚,所以只能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故A错误;

B.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42-,故B错误;

C.加了硫酸,即加入H+,与原来的NO3-构成了HNO3,能将原来的Fe2+氧化为Fe3+,就不能证明了,故C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秋•淮安月考)根据如表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碘单质遇淀粉试液变蓝色,碘酸钾中不含碘单质,所以与淀粉实验不反应变色,故A错误;

B.KI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碘极易溶于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所以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该反应中氧化剂是铁离子、氧化产物的碘,所以Fe3+的氧化性大于I2,故B正确;

C.硫酸铵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但氯化铜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二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

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NaOH完全反应,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检验卤代烃中是否含有氯,可将其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即可

B根据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把钢闸门与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就可以被保护

C将电石与水直接混合可以平稳快速制备乙炔

DCCl4加入盛碘水的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从下口放出紫红色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应先调节溶液呈酸性,以防止生成的AgOH或AgO沉淀影响实验结果,故A错误;

B.金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则把钢闸门与外加电源的负极连接就可以被保护,故B错误;

C.实验室一般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进行实验,以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故C错误;

D.碘单质溶于CCl4层显紫色,CCl4密度比水大,从下口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研究型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