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共22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小组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发现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        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的試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那么收集到的有机物是(请填写其结构简式)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最主要成分是     。(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副产物乙酸。除去该物质,可以使用厨房中常见的一种化合物,该物质为    。(填写化学式或分子式)

(5)请写出以上实验涉及的有机物乙醇在生活生产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6)该实验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1)(6分)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反应

(2)(4分)加热 冷却        (3)(6分)乙醛 乙醇  氮气 

(4)(2分)Na2CO3或NaHCO3 

(5)(2分)如:乙醇用来消毒等;(6)(2分)探究乙醇催化氧化实验

考查乙醇催化氧化原理

(1)红色是铜的颜色,黑色是氧化铜的颜色。说明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被空气氧化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被乙醇还原生成了铜。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然能进行,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的进行。

(2)根据装置可判断,进入玻璃管的是乙醇气体,所以通过加热使乙醇挥发,产生乙醇气体。而要得到生成物乙醛,就必须降低温度,使乙醛液化变成液体,便于收集。

(3)反应连续进行的,即部分乙醇来不及被氧化,和生成的乙醛一同进入小试管中。而空气中的氮气难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被收集到集气瓶中。

(4)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这说明在反应过程中有乙酸生成,所以要除去乙酸,可以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即可。

(5)75%的酒精溶液,常原来作消毒剂。

(6)根据实验原理及装置可知实验目的是来探究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是与硫元素相关的一系列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C口部的棉团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将B试管中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______.试管C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SO2具有______ 性.

(3)试管C口部的棉团既可浸碱溶液,又可浸NaH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如果浸NaHCO3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如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______

(5)如果反应过程中要立即停止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中使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通过BC后,由于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气体,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吸收,所以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团是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故答案为:SO2+2OH-=SO32-+H2O;

(2)二氧化硫通过盛品红的B试管,红色褪去,说明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二氧化硫生成的亚硫酸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会恢复红色;试管C中溶液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反应2H2S+SO2=3S↓+2H2O,反应中二氧化硫做氧化剂,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氧化;

(3)试管C口部的棉团浸NaHCO3溶液,是利用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反应,吸收污染气体,防止污染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SO2=NaHSO3+CO2 (或2NaHCO3+SO2=Na2SO3+2CO2↑+H2O)

故答案为:吸收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空气;NaHCO3+SO2=NaHSO3+CO2 (或2NaHCO3+SO2=Na2SO3+2CO2↑+H2O);

(4)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通入的气体需要满足把二氧化硫转化为盐或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如碱性气体NH3、做氧化剂的气体如Cl2、O2、O3、NO2、Cl2O等,要求填二种化合物和二种单质的化学式;故答案为:NH3 NO2 Cl2 O2

(5)当铜丝脱离硫酸溶液时反应即可停止,可将抽动铜丝到液面上,故答案为:抽动铜丝到液面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的试管口放有一团浸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除了(1)小题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其它的实验现象,请你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品红溶液褪色;Cu+2H2SO4CuSO4+SO2↑+2H2O

(2)尾气回收,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SO2+ 2NaOH= Na2SO+ H2O

(3)甲试管中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铜片溶解,溶液呈蓝色(合理答案均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CuSO4溶液是中学化学及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试剂。

(1)某同学配制CuSO4溶液时,向盛有一定量CuSO4晶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不断搅拌,结果得到悬浊液。 他认为是固体没有完全溶解,于是对悬浊液加热,结果发现浑浊更明显了,原因是___, 最后,他向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___溶液,得到了澄清溶液。

(2)该同学利用制得的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图一是根据反应Zn+CuSO4==Cu+ZnSO4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电解质溶液甲是___(填“ZnSO4”或 “CuSO4”)溶液;Cu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

②图二中,I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示意图,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则b处通入的是___(填“CH4”或“O2”),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

(3)将胆矾(CuSO4·5H2O)、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得到波尔多液(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难溶的碱式硫酸铜[xCuSO4·yCu(OH)2]。为测定某碱式硫酸铜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碱式硫酸铜样品两份,一 份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溶解,另一份高温灼烧后只得到CuO固体。所得数据显示n(HCl):n(CuO) =3:2,则该碱式硫酸铜的化学式中x:y=____。

正确答案

(1) Cu2+ +2H2OCu(OH)2 +2H+,加热促进了Cu2+水解,生成了更多的难溶物Cu(OH)2; H2SO4

(2)①ZnSO4;Cu2+ +2e-==Cu;②O2;CH4-8e-+10OH-==CO32- +7H2O

(3)1: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无水Cu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有人设计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生成的SO3、SO2和O2并经过计算确定该条件下分解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所需仪器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量无水CuSO6.0g。

②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ml。

③干燥管中的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3.2g。

④实验结束时,装置F中的溶液变成Na2SO4溶液(不含其他杂质)。

请回答如下问题:

已知气体从左向右的流向,上述仪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 →ji→f e →c d →h g→ b  

(1)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

(2)首先应计算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通过计算推断,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填序号)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分)(1)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2分)干燥SO2和O2(2分)

O2(2分)    3CuSO4    3CuO+2SO2↑+SO3↑+O2↑(2分)(3)B E(2分)

试题分析:已知气体从左向右的流向,上述仪器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a →ji→f e →c d →h g→ b  

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SO2和O2,首先应计算的物质是O2;通过计算推断,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ml是氧气的体积;干燥管中的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3.2g是二氧化硫的质量;实验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SO4    3CuO+2SO2↑+SO3↑+O2↑;该实验设计中,可能给测定带来误差最大的装置是B 量筒测量的不精确。E排水的瓶子中一定还会剩余有残余气体。所以二者对实验带来的误差最大。

点评:此类题目一定要时刻把握实验的目的,每一步的设计都是为了实验目的的达成。弄清楚化学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三聚氰胺(CxHyNp)的分子组成.取一定质量的三聚氰胺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实验装置如题29图所示(假设每步都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

(2)装置C中盛装的试剂是                 

(3)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                                                                      

                                                            

(4)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有(填装置字母代号)     ,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5)装置A的作用是                            

(6)实验中测得氮气的体积(折算到标况下),生成CO2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为了确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数据是                       

正确答案

(1)BCEAD (4分)

(2)浓H2SO4(2分)

(3)避免残余在装置中的空气(主要是N2)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2分)

(4)AB(2分),A(2分)

(5)除去未反应完的氧气(2分)

(6)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硝酸铈铵[(NH42C他(N手36]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工业,其合成路线如他1:

(1)已知(NH42C他(N手36受热易分解,某科研小组认为反应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整:

(NH42C他(N手36C他手2•8手H+8______↑;C他手2•8手HC他手2+4H2手↑+2手2↑.

在空气中加热(NH42C他(N手36,除固体颜色有变化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步骤Ⅰ中,将C他(N手33•6H2手配成溶液,保持pH到4~5,缓慢加入H22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得到C他(手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298K时,Ksp[C他(手H)4]=1×10-29.C他(手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______.为了使溶液中C他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C他4+)小于1×10-5d手l•L-1,需调节pH为______以3.

(4)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NH42C他(N手36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结果如他2.从他2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NH42C他(N手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______;

③______.

正确答案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NHCe(NO36CeO•8OH+8NO↑,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为NO,NO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

故答案为:NO;产生红棕色气体;

(人)G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着价,被氧化,Ce(NO33•6HO为还原剂,HO为氧化剂,O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人价,由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3:人,

故答案为:3:人;

(3)溶度积为溶液离子浓度的幂次方的乘积,Ce(OH)的溶度积表达式为c(Ce着+)•[c(OH-)],残留在溶液1的c(Ce着+)小于3×30-5mol•L-3

则c(OH-)>=mol/L=3×30-6mol/L,则pH=8,

故答案为:c(Ce着+)•[c(OH-)];8;

(着)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e出规律有:

①(NHCe(NO36在硝酸1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其它条件相同时,S随c(HNO3)减小而增大;

③c(HNO3)越小,温度对S的影响越大或c(HNO3)越大,温度对S的影响越小.

故答案为:②其它条件相同时,S随c(HNO3)减小而增大;③c(HNO3)越小,温度对S的影响越大或c(HNO3)越大,温度对S的影响越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CuSO4,少量的Ag+、Hg2+以及部分污泥,在实验室中通过下述过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铜晶体及其它物质。 

(1)步骤1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有___________。

(2)步骤2中需加入某种试剂后再将混合物分离,该试剂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生成固体残渣的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步骤3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烘干。

(4)步骤2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过滤 , 漏斗、玻璃棒 。

(2) Cu  ;Cu +2Ag+ = Cu2+ +2 Ag 。

(3) 冷却结晶

(4) 因为Hg有挥发性,且有毒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 问题:

(1)反应前量筒内CH4与Cl2的体积比为_______,向100mL量筒中收集充入CH4、 Cl2的方法是________。 (2)CH4与Cl2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若用日光直射,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_ 。

(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量筒内壁上出现黄绿色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____、____等。

(4)实验中生成的油状液滴的化学式为 ,其中_________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溶剂。

(5)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

(6)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4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 CH4和80mLCl2

(2)光照f或光亮处、漫射光; 爆炸

(3)量筒内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 量简内液面上升

(4)CH2Cl2、CHCl3、CCl4CHCl3、CCl4 (j)反应中有HCl生成,使溶液中的Cl-浓度增大.促使NaCl的溶解平衡向生成NaCl固体的方向移动

(6)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Cl2和水因溶解、反应而消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a、b为金属电极,c、d为石墨电极,通电前乙池的两试管中均充满稀硫酸,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端为______极(填“正”或“负”);d为___极(填“阴”或“阳”)。

(2)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3)若要利用甲池在铁片上镀银,则b电极材料为____,电镀液为___溶液。

(4)通电一段时间后,当乙池中两试管共收集到33.6 mL气体(标准状况)时,铁片的质量增加___g。

正确答案

(1)正; 阴

(2)2H++2e-==H2

(3)铁; AgNO3

(4)0. 21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如图装置,当打开活塞C,使液体A与隔板H上的固体B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中蜡烛慢慢熄灭,关闭C打开E时,则看到G中蜡烛燃烧得更亮。

(1)请写出这名学生设计的实验中有关仪器中盛放的常见物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F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稀盐酸;碳酸钙;过氧化钠

(2)长颈漏斗

(3)①2HCl+CaCO3==CO2↑+CaCl2+H2O、②2CO2+2Na2O2==2Na2CO3+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人长期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导致某些疾病,如口角炎与舌炎、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药物其商品名称为:速力菲,药品正式名称为:琥珀酸亚铁薄膜片,本品为黄棕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暗黄色,药片中Fe2+的含量为34.0%~36.0%。该药片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不大。现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亚铁元素 的存在,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理论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按照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同学认真思考了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模拟药片服用后在人体中溶解的变化过程,重新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2)试剂1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试剂2后,溶液为什么显示淡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双氧水溶液后,为什么红色加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该药片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少量溶解后的溶液中几乎不存在Fe2+,所以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2)盐酸;KSCN溶液;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Fe2+已经氧化成Fe3+,与SCN-结合成浓度较小的红色[Fe(SCN)]3+络离子;加入的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3+浓度增大,[Fe(SCN)]2+络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大,所以红色加深;氧气;2H2O22H2O+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成

(2)A;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1)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2)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___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3)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

I.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往其中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所用两种汁液的滴数如下

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石蕊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2)AC

(3)新鲜西红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

①由于乙醛分子中有氢原子,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碳氧双键,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

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

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 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忽略溴水中Br2与水的反应,并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这时,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 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________ mol,则说明溴将乙醛氧化成了乙酸。

正确答案

(1)不可行;无论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或乙醛被溴氧化都有HBr生成,溶液均呈酸性

(2)a;0;2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研究型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