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5.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 此时刻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

B质点P 此时刻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

C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2b

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2a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根据“上坡低头,下坡抬头”可判断质点此时刻的速度沿y 轴正方向。故A正确B错误;

C、质点做简谐运动时,每个周期通过4a的路程,所以CD错误。

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解题思路

质点做简谐运动时,每个周期通过4A的路程.每半个周期,波形反相,P运动到关于x轴对称的位置,位移为负值.加速度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若知道波的传播方向,运用波形平移法判断质点P的振动方向.

易错点

只要掌握了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就能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从而确定质点的加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情况.

知识点

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请从下列三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物理――选修3-3】请回答22、23、24题。

【物理――选修3-4】请回答25、26、27题。

【物理――选修3-5】请回答28、29、30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温度越高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越大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压缩密闭于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其温度一定升高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E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的更快

23.如图所示为一竖直放置、上粗下细且上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上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1,上管开口且足够长,下管封闭长度为L=34cm。在管内用长度为h=4 cm的水银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柱长为L1=20cm。大气压强为P0=76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T1=300K。

①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使水银上端面到达粗管和细管的交界处,求此时气体的温度T2

24.②继续缓慢升高气体温度至水银恰好全部进入粗管,求此时气体的温度T3

25.图示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图,此时x=5m处的质点刚开始振动,一个人观察x=3m处的P点,发现在3s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120cm,则(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

A该波的周期为1s

B该波的波速为4m/s

Ct=0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D从t=0开始经过0.5s质点P到达波峰

E从t=0开始到x=76m处的质点Q(图中未画出)第二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为19s

26.如图所示,为一透明材料做成的半圆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为n,半径R=0.5m,让一细光束垂直于AB边界射入该光学元件中,要求光线经半圆面全反射后能垂直AB面射出.求:


①入射点距离圆心O的最小距离L

27.②当入射点到圆心O的距离x在0<xL的范围内变化时,求第一次从半圆面出射光线的折射角θx之间的关系.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的分为0分)

A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B原子核内某一核子与其它核子间都有核力的作用

C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发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D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为,由方程式可判断是电子

E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原子核的质量

29.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两根固定的相互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硬杆,杆上套有三个半径相同的刚性球A、B、C,三球的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m3=1kg。初始时B、C球静止且两球之间连着一根自然长度的轻质弹簧。A球以v0=10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同一杆上的B球发生弹性碰撞,求:

①A球与B球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

30.②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C,E

解析

A、温度高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而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故A错误;

B、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分子力为零,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大,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就是表面张力。故B正确;

C、压缩气体的过程对气体做功,绝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故气体内能增加,而理想气体,分子无势能,增加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故温度升高。故C正确;

D、单晶体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故E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热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解题思路

A.温度高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而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B.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分子力为零,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大,大于平衡距离,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就是表面张力。

C.压缩气体的过程对气体做功,绝热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故气体内能增加,而理想气体,分子无势能,增加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故温度升高。

D.单晶体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

易错点

1、不能正确区分分子动能与分子平均动能,2、多晶体的各向同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T2=450K

解析

:设细管横截面积为S,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SL1=S(L-h)

解得T2=450K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解题思路

应用已知的几何条件计算末状态的气体体积,然后应用盖——吕萨克定律列方程求解;

易错点

运算不准确。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T3=497.25K

解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解得T2=497.25K

考查方向

气体压强的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解题思路

应用已知的几何条件计算末状态的气体压强,然后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方程求解;

易错点

气体压强的计算不正确。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在波传播的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倍,即40cm,根据质点P在3s内的路程为120cm,可知P点振动了3个周期,所以T=1s,故选项A正确;根据公式λvt,可求出波速为4m/s,所以B项正确;因为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所以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经过四分之三个周期(即0.75s)到达波峰,所以选项C,D项误;若Q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需x=0处的波峰传到Q点,根据ΔxvΔt可求得t=19s,所以选项E正确.

考查方向

波的产生与传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情况与波传播情况的关系;波的图像,波长波速与周期的关系

解题思路

根据质点P在3s内的路程可求出周期,再根据波的图像读出波长,根据公式λvt,可求出波速,再根据ΔxvΔt,可求出Q点第二次到达波峰的时间.

易错点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时易错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m;

解析

①设光线全反射临界角为C,则


 sin C=

∠C=45°

如图1所示,要使光线能垂直于AB边界出射,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必为45° ,

LR· sin 45° =R=m

考查方向

会画出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

根据折射率求出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再根据数学知识求出最小距离;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率的公式可求出折射角与x的关系

易错点

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将折射率的公式写成θ′是玻璃中的角,θ是空气中的角.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sin θ

解析

当0<xL时,设光线的入射角为θ′,如图2所示,由题意易知θ′<45° ,根据折射定律得

故sin θ=

考查方向

会画出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

根据折射率求出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再根据数学知识求出最小距离;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率的公式可求出折射角与x的关系

易错点

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将折射率的公式写成θ′是玻璃中的角,θ是空气中的角.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E

解析

A、重金属铀的原子吸收一个中子后产生核反应,使这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更轻的原子核以及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一个过程称为核裂变。A正确

B、原子核内某一核子只与和它相邻的核子间有核力的作用,可知选项B错误;

C、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只能放出α或β射线,不能同时产生,同时也能伴随γ射线可知选项C错误

D、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道D正确

E、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放出能量,有质量亏损,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原子核的质量,可知选项E正确。

考查方向

以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A.重金属铀的原子吸收一个中子后产生核反应,使这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更轻的原子核以及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一个过程称为核裂变。

B.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是短程力,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C.一次衰变只能放出α或β中的一种射线

D.根据核反应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产生物为电子

E.衰变时有能量释放,释放的能量是亏损的质量转化的所以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原子核的质量

易错点

核力是短程力,每个核子只跟它邻近的核子之间存在核力作用。

第(8)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J

解析

设向右为正方向

A与B弹性碰撞过程,有:

解得:  负号代表方向水平向左

考查方向

以碰撞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易错点

选A、B、C为系统列出动量守恒,有:  解得其实在A与B 碰撞时,C还没有速度,所以不能把C加过来研究

第(9)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BC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可得:

考查方向

以碰撞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易错点

这样做就违背了已知条件中的弹性碰撞的结论了,这样做就属于非弹性碰撞了。

此题应该正确理解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对系统来说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正确选对系统或者研究对象十分重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4 分

21.t=0时刻,x=0的质点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x=7m的质点A刚开始振动。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υ=________m/s;x=4m的质点B在0.14s内的路程s=________m。

正确答案

50    0.15

解析

经过0.14s,A点起振,所以,机械波传播到B处的时间为,机械波的波长为4m,振动周期为0.08s,所以B处质点振动了0.6s即0.75周期,所以路成为0.75*4*0.05cm=0.15m

考查方向

机械波的传播与质点的振动

解题思路

根据波动图像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机械波的传播周期从而计算质点的振动路程

易错点

机械波的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之间的区别

知识点

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7.如图所示,位于原点O处的波源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在x轴上)开始沿y轴某个方向做周期为T的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在时刻t=13T/8时,在x=7vT/8处的质点P正好在波谷,则(    )

A此时波源一定在x轴下方

B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C质点P振动周期为T,振动速度的最大值为v

Dt=2T时,质点P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机械波传播到P处,花的时间为,因此P点振动的时间为,因此P应该起振方向向上,经过0.75周期恰好在波谷。相隔的波源肯定在x轴下方,A对;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相同的,振动周期也相同,但是质点振动速度不可能一定等于波速,所以BD对C错。

考查方向

简谐运动;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解题思路

简谐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传播速度不同。简谐横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

易错点

考查波的传播,要注意理解波传播的是能量和运动形式,质点并不随波传播;同时注意靠近波源的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

知识点

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中暑痉挛时最常见的发生肌肉痉挛部位是

A.腹直肌
B.腓肠期
C.前臂肌群
D.上臂肌群
E.胸大肌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暑痉挛时最常见的发生肌肉痉挛部位为腓肠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一列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则图乙描述的可能是(    )

A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Bx=0.5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Cx=1.5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Dx=2.5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乙图可知,t=0时刻,质点向上振动.

根据“上坡低头,下坡抬头”可判断在甲图上,x=1.5m和x=2.5m处处于下坡,由于简谐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则知x=1.5m处质点F沿y轴正方向振动,与振动图象t=0时刻的状态相符,故乙图应是x=1.5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故C正确.

故选:C

考查方向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解题思路

由振动图象乙读出:t=0时刻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由波动图象,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甲图中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找出与振动图象t=0时刻运动情况一致的质点.

易错点

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区别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识别、理解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能力,以及把握两种图象联系的能力.

知识点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波的图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选修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自然光掠射到水面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

B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干涉现象

C麦克斯韦是第一个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

D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2.一列沿着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x=1.0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该质点在t=2s时的振动方向为             

该波的传播方向为                  

23.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1/4透明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OA=,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则:

它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β是多少?

②光束向上平移多少距离可使圆弧面上无折射光射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选项,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正确

B选项,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是因为容易发生全反射。错误

C选项,麦克斯韦语言了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错误

D选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选修3-4光学和机械振动机械波的基础内容,以及部分物理学史。

解题思路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汽车的挡风玻璃,户外用的偏振眼镜、看立体电影带的眼镜都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是因为容易发生全反射。麦克斯韦语言了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根据机械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知道o时刻该质点的起振方向,沿波传播方向,位于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故该波向X正向传播。周期为4s,2S半个周期后,沿y轴负方向运动。

易错点

对于日常的光学现象的分析是期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高考中全国卷的选考内容部分地区考生不学3-4这一部分内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沿y轴负方向  沿x轴正方向

解析

根据机械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知道o时刻该质点的起振方向,图甲中x=1.0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沿波传播方向,位于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故该波向X正向传播。周期为4s,2S半个周期后,沿y轴负方向运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选修3-4光学和机械振动机械波的基础内容,以及部分物理学史。

解题思路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汽车的挡风玻璃,户外用的偏振眼镜、看立体电影带的眼镜都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是因为容易发生全反射。麦克斯韦语言了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根据机械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知道o时刻该质点的起振方向,沿波传播方向,位于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故该波向X正向传播。周期为4s,2S半个周期后,沿y轴负方向运动。

易错点

对于日常的光学现象的分析是期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高考中全国卷的选考内容部分地区考生不学3-4这一部分内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60º      ②()R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选修3-4光学和机械振动机械波的基础内容,以及部分物理学史

解题思路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汽车的挡风玻璃,户外用的偏振眼镜、看立体电影带的眼镜都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是因为容易发生全反射。麦克斯韦语言了电磁波,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根据机械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知道o时刻该质点的起振方向,沿波传播方向,位于下坡的质点向上振动,故该波向X正向传播。周期为4s,2S半个周期后,沿y轴负方向运动。

易错点

对于日常的光学现象的分析是期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高考中全国卷的选考内容部分地区考生不学3-4这一部分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选做题

3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 s时刻,这列波刚好传到Q点,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这列波的波速为16.7 m/s

B这列波的周期为0.8 s

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30 cm

D从t=0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恰好是这个时刻

E在t=0.5 s时,质点b、P的位移相同

34.如图所示,直角棱镜ABC置于空气中,∠A=30°,AB边长为2a。一束单色光从D点垂直于BC边射入棱镜,在AC边上的E点恰好发生一次全反射后,从AB边中点F处射出。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求:①棱镜的折射率n;②单色光通过棱镜的时间t。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D,E

解析

(1)A.由题知,PQ间的距离xPQ=90m-60m=30m,则波速为,故A错误;B.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40m;PQ间的距离xPQ=90m-60m=30m,则波速为:,则周期为 ,故B正确;C.波从P点传到C点需要的时间为,由图可和此波的振幅为10c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C通过的路程为,故C错误;D. 从t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当y=0,解得,所以从t=0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恰好是这个时刻,故D正确;E. 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40m;PQ间的距离xPQ=90m-60m=30m,则波速为:,则周期为,因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画出经0.5s时的波形图,可知质点b、P的位移相同,故E正确;

故本题选:BDE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波的多解性以及振动的性质,要注意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波的波长,由两列波的波形图可得波传播的距离,可得出波速;由波速可知周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可得出质点的路程及位移.写出从t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的振动方程,再求时刻的位移,;画出经0.5s时的波形图,可知质点b、P的位移情况。

易错点

质点振动过程中不随波迁移,质点振动的路程与振幅有关,正确画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来判断质点的位移情况。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在E点恰好发生全反射,临界角:则此玻璃的折射率:②传播的速度: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距离:所用时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全反射求解临界角,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求解各个分界面上的反射角和折射角,准确画出光路图,并结合几何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等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

①光线在E点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进入AC面的折射角,即可由临界角公式,求得折射率.②由求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几何知识求出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即可求解时间t

易错点

根据题目条件准确画了光路图,根据几何关系求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4.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t=0 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这列波中质点 P 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速率分别是 

A沿 x 轴负方向,2.0 m/s

B沿 x 轴正方向,2.0 m/s

C沿 x 轴负方向,4.0 m/s

D沿 x 轴正方向,4.0 m/s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甲图可知,波长为8m,由乙图可知,周期为2s,故波速为v==4m,AB错误;

根据振动图像可知,t=0时刻,质点向y轴正方向振动,利用上下坡法可知,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C正确。

考查方向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

解题思路

由v=求出波速v; 利用“上坡抬头,下坡低头”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易错点

利用“上坡抬头,下坡低头”判断波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通俗、好用、好记的方法,必须会。

知识点

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O为波源且t=0时刻开始沿y轴负方向起振。如图所示为t=0.2s时x=0至x=4m范围内的波形图,虚线右侧的波形未画出。已知图示时刻x=2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为0.4s

Bt=0.7 s末,x=10 m处质点的位置坐标为(10m,-10cm)

Ct=0.7 s末,x=12 m处的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Dt=0.7 s末,x=24 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大且沿y轴正方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题分析可知,t=0.2s波传到x=8m质点处,则周期为T=0.2s,振幅为A=10cm.由图知波长λ=8m,波速为v==40m/s.故A错误;波传到x=10m处的时间为t===0.25s,x=10m处的质点已振动了0.45s=2T,此质点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t=0.7 s末,x=10 m处质点到达波谷,坐标为(10m,﹣10cm),故B正确;波传到x=24m处的时间为t==0.6s,x=10m处的质点已振动了0.1s=T,此质点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t=0.7s末,x=24m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上,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t=0.7 s末,x=10 m处质点到达波谷,x=12m处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C错。

考查方向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解题思路

由题,O为波源且t=0开始沿y轴负方向起振,t=0.2s末x=2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则此波形成一个波长的波形,即可知道周期T,读出波长,求出波速。由t=求出波传到x=10m处质点的时间,分析此质点的振动情况。

易错点

关键确定出波的周期,抓住“x=2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关键词语,分析波传播的时间,确定质点振动的状态。

知识点

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下一知识点 :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波的图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