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2 分

31.好的养分管理可以兼顾作物高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试验区油菜田发生的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小飞蓬等杂草。研究者将油菜田划分为不施肥、纯施氮肥、单施化肥(NPK平衡施肥)、化肥配施猪粪、化肥配施油菜桔杆五个小区进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田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表:

油菜田中能进行生殖的所有看麦娘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看麦娘的           。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小飞蓬等杂草的差异体现了         多样性。

正确答案

基因库、物种

解析

油菜田中所有看麦娘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看麦娘的基因库。杂草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考查方向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

解题思路

应用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题。

易错点

忽视施肥方式对油菜田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 分

4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下面左图是两个小岛上雀类物种演化示意图,经过多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六个物种雀类。右图为该六种雀类的DNA指纹图谱。根据题目回答以下问题。

物种B种群进化成为F、D两个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生殖隔离;B

解析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根据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A选项有误;不同环境影响基因频率,决定进化方向,基因突变是随机的,D和F生活环境不同,所以C和D选项也有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查了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生命学规律进行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近几年上海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

易错点

1、不理解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之一——生物化学证据。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9 分

3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分)图1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图12 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3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_______多样性减小。3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3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________。34.据图1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3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认为因素有______(多选)。A.栖息地开发B.烈性病毒的出现C.栖息地污染 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

正确答案

31.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2.0.9标记重捕法33.适应辐射34.AB 35.AC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0.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做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知识分析选项,作出判断

易错点

自然选择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 分

43.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下面左图是两个小岛上雀类物种演化示意图,经过多年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六个物种雀类。右图为该六种雀类的DNA指纹图谱。根据题目回答以下问题。

雀类物种A、B、C、D、E、F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____多样性。

正确答案

物种。

解析

依题意,最终形成“不同的六个物种雀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查了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生命学规律进行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近几年上海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

易错点

1、不理解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之一——生物化学证据。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0.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做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2)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

A. 适应辐射

B. 地理隔离

C. 生存竞争

D. 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

正确答案

(1)种群(1分)

(2)D(2分)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1分)

(4)基因库(1分)

(5)33%(2分)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1分);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1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只有长舌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摄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这是长舌蝙蝠和长筒花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结果。同时通过这种的生活方式也减弱了长舌蝙蝠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舌蝙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故必须在有长舌蝙蝠生存的地方长筒花才能繁殖后代。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水稻有多种品种,如籼稻、粳稻和糯稻,早稻、中稻和晚稻,米粒呈白色的普通稻和米粒呈绿色、黄色、红色等的有色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由多种基因控制的 ②用PCR技术可以检测早稻和晚稻的遗传多样性

③用辛普森指数可以表示稻田中各品种的丰富度 ④水稻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