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增殖
- 共228题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否则,不允许投入使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城市档案管理部门
C.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D.监理协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应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起到解离作用,从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且该过程使细胞死亡,因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是我们判断细胞所处各时期的依据,在末期细胞内能观察到细胞板,但不能观察出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过程;染色时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而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知识点
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正确答案
解析
在各时间,3H-TdR均有进入细胞核,但大量进入细胞核的是S期(DNA复制期),A项错误;细胞周期缩短主要体现在G1期和G2期缩短,而S期和M期变化不大。核糖体的增生表现在G1期,所以B项错;M期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出现,故D项错误;组蛋白是染色质(染色体)的重要组分,它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各时间,故C项正确。
知识点
图为同一植物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图中Ⅰ、Ⅱ、Ⅲ表示幼苗根尖三个不同区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7.甲乙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 的结果。两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8.若乙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________。
9.若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乙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用显微镜观察乙细胞能看清楚细胞,但看不到细胞内的染色体,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分,全写对才给分) 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组织液
解析
甲乙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则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种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呼吸、细胞分化及生活环境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细胞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易错点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呼吸场所、细胞分化实质及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核糖体
解析
若乙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考查方向
考查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
解题思路
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易错点
忽略了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教师点评
掌握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是解题关键。
正确答案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解析
若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考查方向
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解题思路
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易错点
注意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只有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加工运输场所。
教师点评
掌握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解析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受体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考查方向
考查激素受体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蛋白质类激素受体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易错点
注意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
教师点评
掌握激素的受体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因为乙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乙细胞能看清楚细胞,但看不到细胞内的染色体,因为乙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只有不断分裂的细胞中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高度分化细胞不再分裂。
易错点
注意只有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染色体。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与细胞分裂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酵母菌的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A正确;
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DNA一般不进行转录和复制,B正确;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其不具有外膜结构,C错误;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以提供能量,D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
解题思路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易错点
注意高尔基体是动植物共有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教师点评
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知识点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有C1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遗传信息不同,且XY两条性染色体上基因不同。
知识点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
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
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正确答案
(1)2.2
(2)M 12→24→12
(3)7.4
(4)甲
(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解析
本题借助细胞周期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考查细胞周期及分裂期特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1)根据题意S期细胞被标记,洗脱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期细胞,故最短时间为G2时期,即2.2h
(2)细胞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因此从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其细胞总数比例最大值,即变为间期细胞,故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的时间,即M期的时间。因染色体只在分裂后期加倍,故分裂期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
(3)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再次经过G2、M、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2+1.8+3.4=7.4h。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胸苷后7.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
(4)从图可知,甲动物分裂期所占时间比例为1.8/(3.4+7.9+2.2+1.8)=1.8/15.3=11.2%;乙动物分裂期的比例是1.9/24=0.08,观察染色体形态变化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的细胞,而分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多与其所占细胞周期的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因此选甲动物作为观察材料。
(5)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因此分裂末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而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知识点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345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 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典型的实验分析题。解题时务必明了并紧扣实验目标——“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
(1)步骤③的处理,实质是对根尖进行“解离”——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是分离,而不是分散,这可是有区别的内)。
(2)要求是为“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措施是在“镜检时”——而不是其他环节——进行“正确的操作”,也就是如何摆弄显微镜,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所以,应该回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性染料”,可以染色体染色嘛。
(4)小心,得围绕“计数时”如如何处理,可使获得的数据更科学——更准确、更小误差,那就在“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了,可取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5)读表中数据,分析归纳对应的结论:①在相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相同清水培养时间下,比较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的处理效果,指数较高的是0.01% ; ②先在图表中找到最高的细胞分裂指数——14. 46%,尔后查找对应的处理方法: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6)首先还是要看清图中细胞a怎么了,和其右下角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对,感觉少得多,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未加倍,那就是秋水仙素没能发挥了作用——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这中间当是有一个时间差。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