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源区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表等高线图

(1)沙尘暴多出现在       季节,其形成的条件是                                      

(2)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所示的地形是        ,该地区盛行风的是___________风

(4)沙尘暴防治的关键是                       

正确答案

(1)冬春(1分)  气候干旱且多大风、土壤疏松(2分)

(2)降水少、蒸发大(2分)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2点2分)

(3)沙丘  西北(2分)

(4)保护好植被或生态环境(1分)

试题分析:(1)受冷锋影响和干旱气候影响,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风,形成的原因即荒漠化的成因可从气候、风力、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分析。(2)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风力、土壤和植被条件分析,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分析。(3)材料二的图示为沙丘的俯视图,沙丘的缓坡一侧为迎风坡,注意结合指向标判断方向。(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可结合植被的保护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能结合原因分析沙尘暴的相应治理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啊,地球出汗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

(3)该问题可能引起哪些后果?

(4)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人类大量排放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3)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减少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1)根据地球出汗了,变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⑴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A~B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B—C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3分)

⑵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双选)(2分)   (   )

⑶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可持续发展。(3分)

⑸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 、______。(列举两例)(2分)

正确答案

(1)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2)B、C (3)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答案合理即可) (4)经济 生态 社会 (5)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除了加强环境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外,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还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正确答案

(1)生态破坏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转变发展模式,开展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力求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③参与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治理措施一般从原因入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等,故可结合原因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  ___________ 。(5分)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__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____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________ 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以环境污染以 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2分)

正确答案

(1)荒漠化     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太阳辐射强烈,地表疏松,植被稀疏  

人为:滥垦滥樵滥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天然气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偏少且变率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  空气(大气)

下一知识点 : 环境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