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化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底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据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截至2007年12月18日,2007年深圳共有217天记录到灰霾,刷新2004年176天的最高纪录。

材料二 深圳市2007年1~12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统计。

(1)简述大气能见度与灰霾天气的关系。(2分)

(2)据图说明2007年深圳市灰霾日数的分布特征并作出合理解释。(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数增多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灰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2分)

(2)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灰霾的日数较多。(2分)

秋冬季节降水偏少;(2分)大气层较为稳定,不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2分)

(3)汽车尾气及施工工地扬尘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1分)降水偏少,相对湿度低。(1分)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灰霾天气使得能见度降低。

(2)注意结合图示分析总结,不同的月份(季节)灰霾天数有变化,其中秋冬季节受天气影响,灰霾日数较多。

(3)注意结合材料分析,灰霾的多少与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和降水偏少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_  。(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分)

(4)酸雨的危害有  ________  。(3分)

正确答案

(1)化石燃料 无机硫 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下图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有何关系?(4分)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该地的水污染?(6分)

正确答案

 (1)河流流量越大,污染程度越轻;河流流量越少,污染程度越重(或答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呈负相关)(4分)

(2)施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关停并转;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答出三点,每个要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2007年9月下旬由于农作物秸秆焚烧和逆温天气影响,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空气污染指数曾连续3天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08年秋收期间,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禁烧”措施,空气质量较往年同期有显著改善。

材料二: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作物秸秆可进行综合开发。具体的做法是:

(1)用机械将秸秆加工成颗粒状,运用活性酶酵化分解技术生产饲料,替代粮食饲料,发展畜牧业;(2)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发展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3)减少直接用作饲料的数量,通过动物消化成优质肥料。

(1)我省部分地区农村秸秆燃烧率曾高达80%以上燃烧秸秆将会产生哪些负面效应?(6分)

(2)请将下列内容的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的空格内。(4分)

正确答案

1)使大气质量状况下降,影响交通和居民健康;使畜牧饲,料等潜在的经济价值无法得到利用,造成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秸秆不能还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每点2分,6分)

(2)①C ②B ③D ④A (4分)

下一知识点 : 环境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