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实验
- 共767题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故A错误;
B.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生成亚硫酸和碳酸,浓度不同,不能利用测定pH比较酸性,故B错误;
C.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只能说溶于稀盐酸后没有Fe3+,铝热剂里可能含有FeO,所以铝热剂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的氧化物,故C正确;
D.检验醛基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所以要加NaOH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后才可以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B.SO2和CO2气体的溶解性不同,所以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生成亚硫酸和碳酸的浓度不同,不能利用测定pH比较酸性;
C.只能说溶于稀盐酸后没有Fe3+,铝热剂里可能含有FeO;
D.检验醛基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前要加NaOH中和H2SO4。
易错点
A.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B.在相同时才可以通过pH大小比较酸性强弱;
D.检验醛基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知识点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为了保护坏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主要以Fe2O3存在,还含有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
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FeS2+7Fe2(S0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它反应,已知各氢氧化物沉淀PH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38.第III步目的是 。
39.检验所得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 。
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该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
41.装置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 ;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2.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残留红棕色固体。写出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3.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检验产生的含硫元素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2,由此得出FeSO4•xH2O中的x值为_____。
正确答案
调剂PH,去除铝杂质(或除去 Al(OH)3 \Fe(OH)3)
解析
第Ⅲ步目的是调剂PH,去除铝杂质(或除去 Al(OH)3\Fe(OH)3)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
解题思路
由流程可知,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FeCO3调节溶液pH,过滤后在通入空气、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过滤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以此解答
易错点
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通过调节pH,让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通过水解形成沉淀而除去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常在涉及金属元素的分离提纯中考查
正确答案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或滴加苯酚溶液,不出现紫色)表明不含有Fe3+;反之,则然;
解析
检验所得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为取少量晶体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或滴加苯酚溶液,不出现紫色)表明不含有Fe3+;反之,则含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Fe3+的检验操作
解题思路
由流程可知,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FeCO3调节溶液pH,过滤后在通入空气、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过滤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以此解答
易错点
离子检验中的操作规范,对于晶体一定要取样溶解后滴加试剂,然后是现象及结论;若是溶液鉴别就需要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然后滴加试剂,现象及结论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Fe3+的检验操作,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金属离子的检验,要求熟练掌握
正确答案
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 温度低.用水少降低洗涤过程中硫酸亚铁晶体的损耗。
解析
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温度低、用水少降低洗涤过程中硫酸亚铁晶体的损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沉淀的洗涤
解题思路
由流程可知,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FeCO3调节溶液pH,过滤后在通入空气、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过滤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以此解答
易错点
沉淀洗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洗涤试剂既能将沉淀物表面的杂质离子洗去,还不能溶解掉沉淀物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沉淀的洗涤,属于基本实验操作,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常在化工流程题中考查
正确答案
检验产物水生成; 二氧化硫 ; 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
解析
装置B的目的是检验产物水生成;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二氧化硫;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
解题思路
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研究,根据晶体中所含元素推断其产物为铁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水,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
各部分装置的作用,根据试剂推断其作用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为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题目,题目难度中等
正确答案
2FeSO4Fe2O3+SO2↑+SO3↑ (2分,反应条件未写或写错或配平错共扣1分)
解析
固体红棕色,应为Fe2O3,据氧化还原知识的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涉及氧化还原知识
解题思路
固体为红棕色,应为氧化铁,据氧化还原知识分析解答
易错点
氧化还原的分析,从化合价入手分析,找出升降的元素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常与氧化还原的知识交织考查
正确答案
或流程图或文字描述,只要合理均给分(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与品红溶液,如分别通入可不分先后;如按流程进行,氯化钡在前品红在后)。
解析
分解后含硫元素的气体为SO2和SO3,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SO3不能,SO3通入到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中可形成沉淀,而SO2没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
解题思路
分解后含硫元素的气体为SO2和SO3,根据二者的性质选择试剂鉴别
易错点
SO2和SO3的性质差异,注意它们的一些特性反应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属于重要化合物的鉴别,是高考中的常考内容,题目难度中等
正确答案
(10a-152)/18
解析
通过FeSO4•xH2O的化学式可知铁原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2x,
Fe2O3~2FeSO4.xH2O
160 2×(152+18x)
8g a
解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测定
解题思路
根据硫酸亚铁晶体和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守恒列关系式求解
易错点
关系式中的比例关系,常依据某种元素的守恒得到相应关系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含量测定,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
对下列实验产生的现象预测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生铁中含有碳,构成原电池加快了腐蚀速率,故A说法正确;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是因为构成的原电池中Fe作负极,加快了腐蚀速率,故B正确;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应为阴极,故C错;铁管上镶嵌锌块,构成的原电池中Fe作正极,受到保护,故D正确。
知识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装置来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探究干燥的SO2 能不能使品红褪色,请指出实验装置图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① _______; ② ________ 。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为此,SO2 通过品红水溶液后,引起品红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 。
(3)甲同学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不是H2SO3。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____ 。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溶液各20mL于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0.1mol/L的亚硫酸钠,20mL0.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较快。
①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关系,请用“大”或“小”填写“______”内容
②根据实验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硫没有干燥(或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2)H2SO3、 HSO3-、SO32-
(3)HSO3-、SO32-
不正确,因为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4)①
②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亚硫酸根离子;
原因: SO32-离子浓度大,褪色快;而SO32- 浓度小时,褪色慢。
解析
略
知识点
26.A—F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反应①是置换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黄绿色气体,C、F是空气的主要成分,A、D相遇有白烟生成。
a.写出A的电子式 。
b.写出反应①中直接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c. A、D相遇形成的白烟所形成的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d. 有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想用排饱和白烟的水溶液的方法收集A气体。你认为能否达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
(2)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出B的一个重要用途 。
(3)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若C的溶液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后,要证明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未被氧化完的实验方法是
。
(4)若A、D是常见单质, A的原子序数是D的2倍,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的2倍,反应③④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利用下列装置分别完成相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30.在用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白色的Fe(OH)2时,出现了“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逐渐变成红褐色”的实验现象,如何解释出现灰绿色的现象,探究小组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①灰绿色物质就是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跟白色的氢氧化亚铁的简单混合物;
②灰绿色物质是铁的一种新的氢氧化物,但其中不含Fe3+离子。
(1)验证观点①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验证观点②所需的试剂有:( )。
(2)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得到Fe(OH)2如下信息:
阅读该资料后,你对上述实验中出现灰绿色的现象的解释是:( )。
探究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
乙方案:应用钢铁吸氧腐蚀的原理, 设计电池制备Fe(OH)2。
丙方案:按图实验,制备Fe(OH)2。
丁方案:按图实验,制备Fe(OH)2。
(苯的作用是使电解质溶液隔绝空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甲方案中,所用FeSO4样品通常部分被氧化,写出在配制FeSO4溶液时,其操作过程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在乙方案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若可行,则该空不需回答):( )。
③在丙方案中,当容器B、A中均加入试剂并塞好橡皮塞后,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④在丁方案中,在两电极之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请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则其电解质溶液可以是下列三项中的( )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正确答案
(1)取红色和白色固体粉末混合均匀后,若混合物的颜色不为灰绿色,则证明观点不正确。盐酸或稀硫酸、KSCN溶液。
(2)Fe(OH)2 易被氧化成灰绿色的Fe3(OH)8 ,其中含有Fe2+、Fe3+。
①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再将样品置于其中,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还原铁粉,反应为:2Fe3++Fe=3Fe3+,搅拌、静置,上层清液即为所要配置的FeSO4溶液。 ②O2+2H2O+4e-=4OH- 否产生的Fe(OH)2随即就被空气氧化为Fe(OH)3
③打开胶管夹C,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关闭C④2H++2e-=H2↑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0.铆在铜板上的铁铆钉(如图所示),处于酸性不强的水膜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