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25.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脂的方向移动,提高脂的产率。(合理即给分)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脂的方向移动,提高脂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脂的产率。(2)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3)振荡、静置(4)原料损失较大、易发生副反应乙醚;蒸馏

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33.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3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5.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36.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解析

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由于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因此实际用量多于此量;由于浓H2SO4具有吸水性,会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所以浓硫酸实际用量较多。

考查方向

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设计。

解题思路

加入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浓度和加入较多的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都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不能

易错点

不能从平衡的角度去分析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解析

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所以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考查方向

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解题思路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中和挥发的乙酸、溶解乙醇,同时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便于分层分离。

易错点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三个方面,部分学生考虑不周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振荡、静置

解析

对于分液分离,应先振荡、静置,再分液。

考查方向

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产品的分离。

解题思路

分液操作之前要振荡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再静置分层。

易错点

分液的操作不熟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料损失较大、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蒸馏

解析

对照a装置,由于b装置直接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且反应物易挥发、也易发生副反应,原料损失较大;因乙醇若在140°时易发生分子间的取代生成乙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因此,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乙醚;乙醚和乙酸乙酯互溶,但沸点不同,应用蒸馏方法分离。

考查方向

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设计。

解题思路

酯化反应是是可逆反应。有机实验题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产率、如何分离提纯等问题。

易错点

未考虑到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会生成副产品乙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可用于区分乙酸、乙醇和苯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C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溶液加入乙酸中发生反应冒气泡;加入乙醇中不发生反应,不分层;而加入苯中,不能相互溶解而出现分层现象。三种液体,现象个不相同,可以鉴别。正确。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但是只有蛋白质一定是高分子化合物,而糖类中的葡萄糖、蔗糖是小分子,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要迅速加热至温度到170℃,水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因此不能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错误。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前者是由于溶解度减小,后者是因为蛋白质变性,原因不同。

知识点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中毒表现,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

B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C高温条件下可杀死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蛋白质的变性

D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都包含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25.(16分)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乙酸乙酯的制取和水解,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用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

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将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的仪器是____。

(2)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1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而图2装置中的仪器C的末端可以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是(                                  ) 。

实验二   测定乙酸乙酯的纯度

取乙同学所得乙酸乙酯样品1.0 g,放入20. 00 mL 0.500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振荡四小时,滴入两滴酚酞后,用0.075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重复三次实验测得盐酸用量的平均值为20.00 mL。

(4)该乙酸乙酯样品的纯度为 (                                  ) 。

(5)若中和滴定全过程没有误差,则此实验的误差

来源可能是(                                  ) 。(仅写一种)

实验三   测定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在25℃,取乙同学所得乙酸乙酯样品10.0 ml放入

100.0 mL 0.005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振

荡足够长时间,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静置。

(6)测出水层中(                                  ) 数据,可计算出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7)若要得出图3曲线,应该在不同(                                  ) 条件下,至少共进行____次实验(考虑重复实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1.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图1装置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B   图2装置制取并吸收NH3

C图3装置量取8.5mL的稀硫酸       

D图4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提倡焚烧秸秆来增加草木灰肥料,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B自来水管上的镀锌层破损后,镀锌层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C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或溶液,均会使蛋白质变性

D粮食酿酒的过程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福尔马林来消毒饮用水

B用明矾做净水剂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C高温能杀死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中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用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可以缓解旱情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泛的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在包装中放入生石灰

C加热能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中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硫酸工业是用水吸收三氧化硫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d         

 (2)c           

(2)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b           

(6)蒸馏

(7)避免溴大量挥发;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析

(1)因“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故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的原因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因装置C的“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故应选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

(3)是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结束时溴已经反应完,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色褪尽。

(4)由表中数据可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

(5) Br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虽然也能与碘化钠溶液反应,但生成的I2也溶于1,2-二溴乙烷。

(6)根据表中数据,乙醚沸点低,可通过蒸馏除去(不能用蒸发,乙醚不能散发到空气中)。

(7)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

知识点

溴乙烷的制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试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

尾气的主要成分是                        ;

(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a,关闭漏斗开关           b,熄灭酒精1                  c,熄灭酒精灯2

(4)若试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

(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时黑色粉末变红;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 CO2; 实验步骤: 先通入CO一会儿后 加热后 停止加热 然后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熄灭酒精灯2,然后关闭漏斗开关  ,最后熄灭酒精1  。

(3)acb

(4)若试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 剩余固体全部为铜,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4.8÷5=0.96  ;

(5)用蒸馏水稀释浓HNO3,与一定样品反应,使样品完全反应,收集产生的NO气体,并在标况下测其体积。

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知识点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________和1:1的硫酸。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________(选填编号)。

a. 天平     

b. 量筒   

c. 容量瓶   

d. 滴定管

(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

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________层。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5)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 蒸馏                       

b. 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 用四氯化碳萃取             

d. 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6)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乙醇;b

(2)NaBr+H2SO4HBr+NaHSO4、HBr+CH3CH2OHCH3CH2Br+H2O

(3)冷却、液封溴乙烷;3

(4)HBr;CH3CH2OH

(5)d;乙烯

(6)反应会产生Br2,腐蚀橡胶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溴乙烷的制备、提纯、有机反应等复杂性以及实验安全等。

(1)(2)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所用试剂是乙醇和溴化氢反应;溴化氢可利用溴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得。配制一定体积比的硫酸使用量筒即可,因为该浓度不是物质的量浓度并且不需要非常精确,因此不需要使用滴定管。

(3)(4)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冷却、液封溴乙烷,第三层为溴乙烷,最上层有可能是副反应产生的乙醚等杂质、第二层是挥发的HBr、乙醇等的水溶液。

(5)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说明含有溴单质,由于溴乙烷与溴均易挥发,且均易溶于有机物,因此不能使用蒸馏或萃取的方法,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洗涤,用亚硫酸钠可将溴进行还原从而进行洗涤。

(6)生成的溴会腐蚀橡胶。

知识点

溴乙烷的制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加热乙醇、浓H2SO4、溴化钠和少量水的混合物制备溴乙烷,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

(一)   溴乙烷的制备及产物的检验:设计了如图一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略去。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2)制备操作中,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3)加热片刻后,A中的混合物出现橙红色,该橙红色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

(4)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还可能有:乙醚(CH3CH2-O-CH2CH3)、乙烯、溴化氢等

① 检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溴化氢:熄灭酒精灯,在竖直E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 检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乙醚:某同学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含有“-CH2CH3”基团,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乙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

(5)欲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图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 验证溴乙烷的性质:

Ⅰ:在试管中加入10 mL6mol/L NaOH溶液和2 mL 溴乙烷,振荡。

II: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6)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7)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三装置。

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凝、回流

(2)abc  

(3)Br2

(4)①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硝酸银或石蕊试液

②不正确;溴乙烷中也含乙基

(5)c

(6)液体不分层(均匀溶液)

(7)吸收乙醇(HBr);溴水

解析


知识点

溴乙烷的制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B加热能杀死甲型 HINI 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是因为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D可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硝酸,是因为常温下浓硝酸与铝不反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